|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1965年,印尼政府被军政府推翻,那些反对军事独裁的人都被认定为“共产党人”,并遭遇了血腥屠杀,一年之内,就有超过100万“共产党人”丧命,其中就包括农民还有一些当地的华人。本片的主角Anwar Congo和他的朋友们就参与了当年的屠杀活动,他如今是印尼最大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的元老人物。Anwar和他的朋友接受导演的邀请,在镜头前重新演绎当年他们是如何处死那些“共产党人”的,他们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的场景,再次拿起了那些沾满鲜血的用来勒死人的铁丝。Anwar讲述了他的故事,其中就包含着他年轻时候对美国黑帮电影的喜爱,而他所属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虽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恰恰也被人视为印尼最大的黑帮......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西涅·比约·索伦森 / 约书亚·奥本海默第2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约书亚·奥本海默第66届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约书亚·奥本海默
(7/10)如果你想了解双手沾满无数鲜血的魔王赢到最后是什么样的,那么这部纪录片是最好的参考。这片真是刷新了我的三观……所有的杀人狂魔回忆处决行动时,语气就像日本动画里在最后的夏天去参加甲子园一样。最令我的震惊的是,一个杀人魔王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当年怎么杀人时,笑着配合他表演“勒脖子”的竟是当年受害者的儿子(片中没提,但导演有说到)。“收买”、“陷害”这些词语可以放在国家电视台上(相当于印尼的CCTV)被引以为傲地说出来;最大的官宣报纸(相当于印尼的人民日报)毫不掩饰自己怎么篡改被害人供词。本片主角安瓦尔·冈戈是唯一一个对自己行为怀着稍许罪恶感的人,周围人因此认为他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片头冈戈也是一脸笑容回忆怎么杀人,可当他表演了被害人角色(被勒脖子)后开始感到恐惧,之后回到杀人现场时吐了出来……
一个真实的关于杀人的故事,所杀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百上千,这个故事的主角简称刽子手,他曾经是,也一直是流氓,他不讳言自己的身份,并为之骄傲。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是印度尼西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个国家曾委托一个叫共青团旗帜的黑社会组织,杀害了250万共产主义分子,这个刽子手是其中有名的行刑者之一。他高瘦,巴掌脸,头发花白,看上去像个慈祥的,有点沉默的老人,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在本片中,他非常自豪的回顾并示范了当年的杀人经过。而那些与他为伍的同案犯如今依然身居高位,见到他异常亲热,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对当年的屠杀都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这就是印度尼西亚,一个黑暗的,残忍的,文明没有开化的,野蛮的国家。但他杀害了那么鲜活的生命,手上沾满了那么多无辜的人的鲜血,他真的能心安理得吗?
五原则青年团处决任何与共产主义有关的人。以正义名义所谓的保卫团,那就是黑帮,魔鬼团。多少无辜的灵魂就此惨遭虐杀,大量的华人被卷入其中,自此消失,了解历史,不能让历史重演。有评论说,应该让每个中国人看看这本纪录片,是的。采访问到,共产党的后代有没有来复仇的,答案是,没有,因为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后代也斩草除根了。或者即使有,也不敢发声,怕招灭门,所以纪录片也没有从被害着的角度来呈现,因为他们不敢。刽子手们认为年轻一代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历史不会和解,因为真主不认可共产党,这样的屠杀,对他们而言,是高尚骄傲的事,所以他们毫不避讳的演绎着当年杀戮的场景。那些当年的刽子手,并没有疯掉,很多都变成了现在的有钱人。
看了一点,麻木了。要怎么评分?片子拍得好?可是被杀的是华人啊。。叹气。任何时候,权力即道德。什么主义没有杀戮?所以想看现实版杀戮即正义,看这个记录片就行。当流氓被赋予杀人的权力,流氓就成了民族英雄,所以他们才肯拍这个电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民族英雄啊!晚年聚在一起喝喝茶钓钓鱼,分享当年的杀人事迹,满面红光。愧疚?成为政治的刽子手何错之有?外族入侵你家园,霸占你良田抢占你资源,谁不想杀光他们?挥舞政治的大旗释放兽性,反正国际社会无人谴责!不同立场的意识形态改怎么评价对错呢。我只是感叹,华人,历史上富裕而聪明的人种,前有日本屠杀30万,后被印尼处决50万,如此悲伤……而今天,更是全世界与华人为敌……哎……
在荒诞的构想中重现历史的血腥,一头一尾相似的情节却交换了角色,杀人魔王从骄傲自满的宣扬自己的创意和对黑帮电影的致敬,到回归旧地忍不住恶心呕吐渴望从美轮美奂的幻想中寻求救赎,这样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见证历史安抚逝者的安慰,更多的是让人深思人们的思维、行事在被体制化后的疯狂。这种自上而下、自幼及老的思想灌输所造成的愚昧落后、固执守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用强硬和暴政掩饰懦弱和无知,当然,不能仅仅凭影片所表现的而轻易论断哪种意识形态更适于大众,但仅仅靠恐惧和洗脑统治人民的政权必然是不会长久的。围观群众的哄笑、行刑者的拒不悔改、当事人的懦弱不言、垂髫小儿的惊恐眼泪,那么多触目惊心的面目演绎了这出杀戮还原大戏。
很少看这么震撼的电影了,表演模仿以前的杀戮,周围的人的癫狂状态没有变。多重视角的观看,甚至让主人公观看自己在纪录片中的行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表演简直不寒而栗,恶行与暴力不是过去式,现在仍在肆无忌惮地施行。我们在观看模拟真实的发生过的暴力时的愉悦与欣赏、审美,多么的残忍。受害者的家人与施害者齐聚一堂,并且微笑的侃侃而谈。流行电影中的暴力元素的传递。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关于权力。有些场景特别的超现实。不仅仅是屠杀的旧事,也是一个国家运行的结构与存在,即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何处。最后,影像真的如此有力量去改变他人吗?.世界地球日
呆了,没想到在21世纪还能看到这样一群思维结构的所谓人类。结构牛逼,纪录片套戏中戏,一群杀人狂魔自导自演曾经的“丰功伟绩”,可笑,愚蠢,变态至极。看到他们对于自创杀人方式的沾沾自喜,真的想吐。男主人公的噩梦,会伴随他一辈子吧,其实他们内心都知道,滥杀行为本身的不合理合法性,但为免除内心的惶恐和愧疚,又总找的到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男主人公看着片中自己被折磨的片段,突然哭着问导演,难道我犯罪了吗?我不想得到报应。政治是这个世界,最TM肮脏的东西,没有之一。
反思真是一种太宝贵的品质了 他们不会觉得错了 最多只是睡不太好而已 “ 最后他也只是意识到“”他们也会是不是也那么难受“ ””他当时在以某种方式试图感知痛苦,试图通过制作一部好看的电影,来让他曾经的所作所为看上去无伤大雅,并且想通过表演,来忘却自身。我认为在这过程当中激起了一些非常黑暗的东西。到最后,我想安瓦尔已经没有勇气每天看着镜子时对自己说,‘没错,那时我犯下了错误。’我想他根本不知道那样该怎么活。对于这些事,他要么疯狂荣耀,要么就缄口不提。”"
这是冷战背景下的一部分,杀人者在找寻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这不是大屠杀,说的好听点叫战争,不好听点也最多是肃反和清洗。片中一幕汽车内的镜头中,被采访人说,胜利者书写历史,要我们认错,你先去看看美国印第安土著的历史。片中1965年印尼大排华之后,中国发起了历史上最大的撤侨行动,约9万人回到中国,安置在华侨农场,之后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继续被清洗。有一个问题是,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12年,回忆的是1965年排华事件,那么1998年黑五月暴动时主人公也参加了嘛?
真的是南亚热带政治奇观了,政治暴力与意识形态暴力,这些当年的刽子手当初从流民到独裁者的爪牙,现在仍然活得滋润,提起那些血腥的反人道主义灭绝的往事仍然洋洋得意,仅有的一点反思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而且很像是演绎的一部分,只是由于再现情景时的劳累引起的不适感,跟自身有关,跟那些受害者没有任何关系,导演似乎想引导一个历史下个体的反思,但有点逻辑混乱;最后那个刽子手干呕了半天像是快要把灵魂都呕出来一样,但什么都没有。
由“屠杀者”演绎的纪录片;印尼这场大屠杀和纳粹集中营屠杀很是相似,都是标准化流水线分工地进行屠杀行为,每个环节的人只执行自己的那部分工作,例如送犹太人上火车/集中营管理/送入毒气室/按下毒气的都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的分工导致了集体无意识和个人道德感的消逝,很多纳粹和青年团甚至在多年之后都意识不到自身的作恶。另外导演很巧妙地让杀人者在电影中通过扮演受害者的方式进行移情,在影片最后也唤起了一些杀戮者的反思意识。
号称记录片届的公民凯恩,创造里找当事人演绎过去历史的手法。看完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法制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重要性。有些东西和咱们熟悉的真的是互相对照的,青年团=红,communist=右,估计其他国家也大同小异,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如果所有事情最后都只显示好的一面或者坏的一面,那绝对是有人在掩饰,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作为人最基本的能力,思辨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所谓人性而非动物性的东西。
看的导演剪辑加长版,题材本身已经足够耸人听闻,可惜素材组织得太散,重复的内容非常多,压缩一下会更好。导演的参与带来富有实验性的事件重塑,让纪录片和电影的界线模糊起来,让被采访者成为了一场带有批判思维的行为心理学实验的小白鼠,可是最终它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哪怕十恶不赦的人其实也能被唤起同理心?那些我们做过的恶心事会永远缠绕着我们?我宁可相信导演本意如此,也不想承认善恶终有报这话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