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导演: 麦克·巴克
编剧: Jenny Mayhew
主演: 蒂姆·罗斯 / 多格雷·斯科特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 詹姆斯·伯拉姆 / 科林·雷德格瑞夫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3-05-16(英国)
片长: 102 分钟
又名: 叛徒与英雄 / 杀死国王
IMDb链接: tt0302436
处死国王的剧情简介 · · · · · ·
这是一段风尘的英国历史,国王查尔斯一世的腐败激起了贵族的反抗,他们在贵族托马斯的带领下历经三年苦战,终于在1645年打败了王室军队,国王查尔斯一世被囚禁在王宫里,贵族们开始了对国王的审判,并最终把查尔斯一世送上了断头台,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被流放的国王后世最后还是复辟了,他们对参与审判国王的贵族开始了血腥的报复。。。。。。
1605年,伊丽莎白一世驾崩,由于终身未嫁没有子嗣,遂临终前指定表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入继继英格兰王位。英格兰与苏格兰王室共主,形成联邦,结束了长期以来相互攻伐斗争的局面。都铎王朝终结,斯图亚特王朝伊始。然而苏格兰国王并不太了解英格兰的民情政局,与国会议会关系一直很差,1642年爆发了英国内战。1649年,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处决,英国成为共和联邦。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斯图亚特重返伦敦登基,是为查理二世。1689年,爆发“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
几次从镜面颠倒扫到正面的镜头好奇怪不过挺可爱的wu…我就喜欢那个时候肉嘟嘟散发着玛利亚气息的OW姐哈哈哈…中途wiki了几次,开头还重看了一遍,BUG:Fairfax在1638的时候就有Mary,为什么后来才出现小小的女儿?Oliver死的时候59了,跟十几年前一样啊!吐槽翻译:您连你我他都听不清楚做什么字幕啊!
里面有BC么,不是粉儿没看出来。片子总体不错,有故事的时代,有故事的人,一群有故事的人,Fairyfax和Cromwell代表了进步力量的两个方向,两个人的冲突很出彩,但是对于其他人物特别是国王的刻画似乎不够深入。。。国王那幅“天下大势为我所控”的装B形象没道理一直延续,或者作者另有深意?
我不知道历史上的费尔法克斯是什么样的,但借助一个既站在舞台中央又是个旁观者的身份,的确为我们观察那个动荡年代的风暴中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影片的人文色彩很重,萌萌哒克伦威尔让我有点不敢相信。尽管两兄弟经历了分歧、冲突、分道扬镳,但他们始终从未相互背叛,因此才能有片头再次相见那温暖一幕。
这部配乐恢宏画面华丽的电影本该史诗。克伦威尔是我最早喜欢的英国历史人物,一直被他理想的纯粹性而坚守所打动,但是他注定只是个理想主义者。革命往往容易矫枉过正。所以当挚友离去时他依靠在墙角像受伤的小兽一样喘息,那个脆弱的背影让人心痛.TR的演技太过鹤立鸡群,造成其他人角色丰满度不够。
拿一个史诗题材弄出来个双雄片,简直欺骗感情,中好莱坞毒太深,过分强调人物性格能起的作用,强调英雄身上普通的一面,费尔法克斯勋爵像刘备,克伦威尔搞得像王洪文。于是在人格魅力比拼中,反倒是理查一世寥寥几个出场,抢走了两个主角的分头。因为他一直维护着君权神授的尊严。让两个小地主相形见绌
第一遍总是感性的,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就会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了。清教徒革命(辉格党语)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塑造未来的阶段,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它最后促成了光荣革命。电影对各方势力角斗的呈现还是简单了点,有待感兴趣的观众自行挖掘。很喜欢这个费尔法克斯,他应该是最能代表英国的那类人。
英国历史上曾有短暂的共和国时期,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室,先监禁后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克伦威尔以护国公身份执政。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将其尸骨挖出悬于城门。共和制在英国存续11年。有关谁是英雄谁是叛徒的讨论,直到尘埃落定的今天仍无定论。
腐片最高境界是政治腐,此片做到了,只是剧情十分引人入睡,枯燥寡淡的对白,内心的暗潮汹涌变成了别扭小姑娘般的争吵,毫无特征的配角,完全不能将我带入那个强权疯狂的年代,就连螺丝和基情也无法拯救这部片的催眠效果,但我还是顽强的,为了螺丝坚持看完了,不行了,我必须去睡会。
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英吉利共和国时期是历史电影相对较少涉及的题材,喜欢电影从法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两人关系展开的叙述。虽说电影讨论的主题有些老生常谈,对于人物选择的深层因素也没有着力挖掘,但终其篇幅,却也能感受到类似于东方语境中“诸事无常”与“盛者必衰”之感慨。
题材可敬,蒂姆罗斯名不虚传。其它平平。敬其:自我作故,破除千年沿习,处决独夫,终结君主制。至少当得上巨人时代人物。这等好汉子,一旦夺了东京鸟位,不可避免悲剧化:为本阶级发财,外侵爱尔兰;权势如骑虎,内传豚儿孙。自己化为新的黑暗腐朽之物。
与一九七零年版本截然不同,克伦威尔变得阴鸷,残暴,易怒,而查理一世显现的也愈加无辜和悲哀。细节处也显得草率。(查理一世的外表,只是面容比较接近,但过于高大,与历史中那位瘦小,暴躁,长时间为口吃而所苦的斯图亚特第二代君主并不不符)
以摧毁旧世界为终极目的的革命也罢,改革也罢,只是叫法的区别,不流血是不可能的,不牺牲一部分人的福祉是不可能的,不践踏在一部分人的尸体上走出来是不可能的,被旧世界连带着埋葬的并不都是邪恶的、陈腐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