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片根据二战史上最惨烈和血腥的大空袭改编。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盟军开始对德国进行疯狂反击。在德国城市德累斯顿,年轻美丽的德国女护士安娜偶遇了一个沉默寡言却又富有魅力的英国人--罗伯特·纽曼。然而罗伯特却是一名英国轰机飞行员,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落,并逃到安娜工作的医院。善良的安娜发现了他,两个人感觉到彼此联系在了一起。1945年2月13和14日英美盟军轰炸了德国城市德累斯顿。仅仅在24小时后,整个城市就沦为了一堆堆碎石瓦砾。至少有两万五千名德军士兵和平民在空袭中丧生。安娜与罗伯特的命运因此而面临艰难的挣扎。在残坦断壁的的废墟中,安娜和罗伯特惊恐地注视着被弹火风暴毁灭的城市,他们能否在火光冲天的风暴中逃生?……本片细致入微地追述了德累斯顿在1945年2月13日的毁灭。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分钟又一分钟,该片从英国轰炸机飞行员和被炸死的德累斯顿守军和平民幸存者的视角描述了2月13日这一天。真实再现德累斯顿毁灭的全过程,仿佛把观众们带回到了60年前发生的事件中。导演若兰·苏索·瑞其特对充满艺术戏剧性的场面成功地进行了处理。有长达三十分钟的剧情他进行了有效巧妙的无对话处理。安娜和两个男人火光冲天的风暴中逃生,从一个地下室跌跌撞撞地逃到下一个,被倒塌的建筑物埋没,差点在烟火中窒息,再度艰难地站起。防空警报和震耳欲聋的轰炸声使躲在防空洞中度过惊恐之夜的人们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创伤。
《德累斯顿大轰炸/人间地狱电影网友评论》
看电影名,以为是一部描写轰炸的商业大片,其实是一部反战的电影,而且是由德国拍摄。一场战争,最后双方都是受害者,残酷,无人性,给世界带来苦难。回顾历史,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谁为战争负责,实际上最后谁负责也没有用,怎么也无法挽回生命,挽回痛苦,挽回自由。影片对战争的反省,反映了德国人对二战的认识,但不堪回首的历史,也只能起到警示,那就是不要战争。但人类的残忍和愚蠢,往往记不得过去,还是会重复过去的残暴,还是会有新的战争,只是我们期望不要有,愿望是美好的,结果也许悲观。
什麼?我當這是戰爭片?(被晃了)愛情線很跳躍雖然整體邏輯還在但還是轉變太突兀(三個小時都不夠)所以我們拋開愛情線看看其他的!!個人覺得猶太線的故事可以再深入發展一些捏,感覺有些虛浮不了了之了。其實我很看好的是飛行員線!在我還以為這是戰爭片的時候我覺得如果能用飛行員的視角來感受這樣一場戰爭,來進行反思的話效果真是太好了!!(然後沒有)但是影片最後關於轟炸的表現,和貫穿全片的戰爭與壓迫之陰影還是很不錯!單純作為歷史片看就是敘述平平沒有深挖和感觸了,明明可以更好的捏!!
1.女主太美了,完全不像日耳曼美人,倒是挺有法兰西美女的味道。2.个人而言没怎么感受到男女主之间chemistry。。。 3.男二一个加拿大人把一个德国人演得挺像那么回事的,不错。4.在防空洞里面医生未婚夫比划手影逗的那个小女孩是选帝侯大街里面的大姐,从小就好看啊。5.片子最后半小时画面晃得人很难受,通过电影呈现的防空洞里那些一氧化碳中毒和举枪自杀的人,稍微可以想象空袭无差别对待平民时,大家的那种无助、惊慌和绝望。或许无论怎样,战争总是应该被谴责。
看过女主后来演过的一个葡萄牙电影,所以,欧美演员年轻和中年时期脸上的胶原蛋白对比太明显,年轻时的脸饱满又水灵……二战电影中描写受伤害的德国平民除了这部《德累斯顿》还有不少……看被炸成废墟再重建的德累斯顿,德国前总统 Kohler 在 Frauenkirche Dresden重建成之日的讲话,觉得战争灾难真的需要三代人来修复弥补,尽管这样,世界依然不会停止战争……
很长的电影,下集还是完全听不懂的没有字幕的德语。女主角漂亮,所以看了不算很浪费时间。但剧情完全搞不懂--战争中的人,很容易来一见钟情么?哪怕刚还给未婚夫甜蜜来着,哪怕男人刚中了一枪。至于轰炸的场景,谈不上壮阔。很多镜头是地下室的,比如躲避轰炸扛不住的人自杀,这个应该比较写实吧。
本片关于轰炸的部分就在于结尾半小时,而且轰炸程度没能呈现出历史惨烈的十分之一,加上前面女主飘忽不定的比较对象,使人摸不着头脑,不过通过对逃兵以及家属的枪决,和准备处决剩余的犹太人,德国发动战争等相关的展示,也看出了德国对二战的反思,所以还是可以推荐一下
有时候,喜欢一部作品是因为它与我心有戚戚焉。这部电影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一个德国战时医院,一家人的选择,一桩爱情故事,穿织在一起,在一个紧张的时间段里,浓缩地表现了二战结束前德国人各种复杂的心理层面,以及战争的残酷现实。
狗血的情感戏一星...女主角的长相四星...最后的轰炸逃亡戏四星...平均下来三星...日本人的东京大空袭好向这片学学如何拍灾难场面了...同样是电视制作...德国人的严谨而强出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啊...
感情戏是唯一败笔,好像放荡的欧洲人出于任何原因都能来一炮。空袭镜头不能更美,曳光弹如火雨一般将大地照出死亡的色彩。“空袭”“集中营”“敌人”我们为相互屠杀创造了几多借口与美丽的词汇。愿和平与你同在。
前面的爱情戏烂得莫名其妙,只看电影最后五分钟,看被炸成烂泥再重建的德累斯顿,听德国前总统Köhler在Frauenkirche Dresden重建成之日的讲话,还是觉得有那么点鼻酸眼角湿。
只有真实的历史真的能看哭,后半段看得很伤心很绝望。有些美只在战火还有一瞬间的选择中迸发。安娜和英国空军全程没有一句表白,无言胜有声,直到最后他们从废墟走出来,那句德语的我爱你真的美哭了。
前面的爱情戏烂得莫名其妙,只看电影最后五分钟,看被炸成烂泥再重建的德累斯顿,听德国前总统Köhler在FrauenkircheDresden重建成之日的讲话,还是觉得有那么点鼻酸眼角湿。
受家里人的影响从小就喜欢看打打杀杀的战争片。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拍的战争片没有过多的热血情结融入,轰炸德累斯顿以客观冷静的角度由小人物来诠释正义与人性。除了边角有点拖沓。这算是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