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在一个仅有215名居民的封闭小镇Irénée-les-Neiges里,其中一位居民Simon Dubé死于意外车祸,这起悲剧也使得Dubé、镇长与其他镇民生活蒙上阴影。在这个充满哀悼与沉重的时候,迷雾中开始有陌生人出现在小镇,他们究竟是谁?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德尼·科泰
3.5. Haunt-->hanter, "to frequent"-->hāmettan/heimta, "to bring back home". Haunting thus becomes homecoming for the dead, and the present subsumed under the dead past, whereas the living, finding themselves becoming strangers in this foreign country, must choose to depart or learn to cohabit with the dead. Yet another fable of isolation and decay in our age.
文艺系恐怖片?看着既诡异又沉闷…寒冷的天气和音乐的色调使电影自带沉郁感。不带情绪起伏的疏离感表演和单色系静态感的视觉效果,让我全程有点云里雾里。弱化故事和人物,强调氛围营造和隐喻意义,故去的鬼魂和活着的驻守居民,既对立又共生,在小镇里故步自封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天地。活着的人在死寂而无生气的小镇里百无聊赖地活着,死去的人沉默靠近执着于故土。在那里,生无异于死,活着的居民又与死去的鬼魂有何区别呢?而离开的人到底是无法面对逝去的亲人还是无法接受在鬼镇里一成不变的窒息生活?P.S.莫名喜欢漂浮的焦虑症女孩,仿佛能感同身受那种不再焦虑的安定感。
西蒙的死亡、矿厂的关闭,这个“世界”已经颠倒,死者与生者的区隔逐渐消失,过去与当下的时间性融合,同时德尼·科泰注重空间/环境——在几个恐怖镜头的处理上尤甚,但一反常态完全没有往恐怖片去——画面(16mm胶片拍摄)上那冰冷的雪地、单调的服装。魁北克地区某自我封闭的小镇:“市长”将外来者拒之门外,父母与哥哥对死者无法忘怀,拌嘴夫妇分别以为看破“世界”,小夫妇亦为小镇聚与散所困,红衣阿黛尔则将众人的恐惧具象了——并非缅怀的情感片亦非惊悚的恐怖片,是一出内与外冷峻冲突的小剧场。
阴冷酷烈的冬日小镇,已逝者的重返逼迫人们直面自己的过往记忆,既是一种时间上的错位,又是对日常私域空间的争夺战。冰封的情感与固执的排外拒绝了和解的可能,于是,唯有逃离与死亡,或在雾气凛冽的雪林里迷失,或在废墟般的老宅中疯狂。16毫米胶片与全程手持摄影让影像质感显得凌厉而粗狂,故事基调既有黑泽清之味,又颇似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荒凉冰原、破败的废墟空间与空中的死者则令人想及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那群冻土上的鬼小孩似乎戴着[孤堡惊情]的面具。(8.0/10)
《鬼镇事件簿》里撺掇起来的这本Répertoire是一本俗套大全,它对于鬼意象的使用带着一种自鸣得意的空洞。它对人物的刻画一方面太泛泛,一方面又太具体,结果既成不了某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小镇模型,又无法引起某种鬼魅的气氛。科泰对他的主题作甩手掌柜式的处理,只作零星的暗示,却没能真正划归出他的兴趣领域。乡村的凋敝本是个很有趣而复杂的话题,但居民鬼一样的生活状态究竟是因外在的经济原因还是因为居民的固步自封?这里导演没有给出任何哪怕一丁点的明确指向。
冰冷、肃杀的氛围贯穿全片,疏离与冷漠由内而外弥漫开来,胶片粗粝的颗粒感衬托着魁北克小镇冬日的阴冷破败,形式与主题达成高度统一,让这样一则孤立封闭、排外又厌内的社会寓言对了味。不过单就这个文本本身还是薄弱了些,事件和人物如同氛围一样,都是疏离松散的,即便有着鬼混这种超自然的设定牵引着悬念感,依然显得十分无聊乏味,镜头语言也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总体上不太好看。至于坚守还是出逃,或许没有区别,观念一旦形成还是很难打破的
5.0。1.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魔幻现实主义的魁北克,置于创作者生活的语境下是排外恐惧症。2.文本的敞开性又可以挪移到疫情下的武汉,看到的鬼魂是死去居民的回归,市长角色不用多说,对标冰天雪地也可以挪移到现在的东北,凛冽之下一切神秘皆有可能。3.看用16mm的胶片拍出的冰天雪地质感(尤其是时不时出现的轻微噪点)确实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美与孤独。
对这部电影的名字很感兴趣,充满了好奇,观看后发现影片有一种老电影的感觉,小噪点喯儿吧乱蹦,镜头朦胧略微模糊,很吸引人。整日大雪铺街的小镇子,总人口二百有余,一片安静中充满了诡异,奇怪的磁场,荒凉的社区,因为这种沉寂和安逸,亡灵与活人出现在一起,俗话叫“活没活气儿,死没死样儿”。逝者徘徊于此,静待轮回,生者终踏出故土,另觅新生。5/01/2022 - 05/02/2022, @ MUBI. 在一个似乎什么都没有尽头的小镇,直到死亡将他(们)和它分离。但对于留下的人来说,是更深的漫长。那些陌生的幽灵或许也是活着的人被激发出的恐惧与无声呼喊。入侵与封闭,越封闭越抑郁无望。幽灵们无处可去,凝望着。每场戏的节奏不错。也挺感动的。
刚开始确实有点闷,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小镇,圈地自治,封闭生态,颇有小《双峰》的意思。坚持看下去后观感逐渐提升。个人觉得这更像是《灯塔》一卦的奇幻片,多种看似不相容的电影类型靠导演缓慢而有意的叙事节奏融合并铺陈开来。看似所有人都毫不相关,却因为一系列离奇事件在观念上聚合一起。很新鲜很特别的感觉。
坦诚讲这部作品放在柏林主竞赛有些出格(不太像柏林的风格)以一人死,而以一人生,镇上的诡异无外乎群体、众人。叙述政治寓言的过程中每时每刻参杂着那胶片的颗粒感,些许沉闷、些许令人致郁。毫无希望、固执保守...由超多因素构建的灵异,每个人心中选择的不同。气氛的营造,恰到好处。不太喜欢。
将冷和恐惧联结起来,所以即使是大白天也营造出了一种心慌慌的氛围。电影的表层都是好看的,像那些经典的鬼故事一样,是把表面的东西讲得太诱惑又太又杀伤力了,至于背后那些隐喻,我觉得随意理解就好。我很喜欢拉里萨科里韦碰到小孩子的那一段,整个到她看到外面站了很多人简直一气呵成。
这片子开头的景和中间去停尸房里看弟弟的镜头是真的好看啊,胶卷的那种噪点也很契合片子的风格和冰冷抑郁的氛围。故事嘛…感觉是在讲排外?因为市长一直拒绝外界帮助、废弃房子的“原主”现在那里就逼的有带刀习惯的壮汉放弃了占用房子的想法什么的。除了某些画面构图不错,整体无感。
#鬼魂与活人,聚焦了人类生存的很多问题,有失孤老人,年迈夫妻,多少人想逃离这封闭的空间,最重要的是没办法区分活与死真正的区别…利用雪中小镇来营造这样一个封闭中心探讨孤独抑郁,西方人很擅长的角度,东方人尤其是我国目前来说的情况,恐怕很难去思考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