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陨石撞击地球引发海底火山喷发,江边小镇随时有被海水倒灌的风险,人们纷纷逃离。念念在临行前一天,决定跟儿时好友告别,却意外跟小镇上的人们相遇,这座城市在记忆里的样子渐渐清晰起来。
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短片金棕榈奖陈剑莹
文本本身没有多差也不算多好,不够新颖,三星片吧,但场外因素影响舆论多少有点不对等。毕赣抄得,其他人就抄不得?国内是谁手握人塔可夫斯基专利了?百万成本在广告领域很常见,同单元还真有广告,怎么对真正的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资源聚集的男导演拍得不好受到过什么道德谴责吗。平时自诩自由、心怀理想把爱挂在嘴边的影展受众,一到名利现形时刻就爱查成分,穷是政治正确。也是,老中人心中有杆秤,有奖不能太有钱,有钱只配做烂片,不能既要又要,哈哈哈。要论阶级,二代多了去了,行业半壁江山吧,平时谁敢出声吗,怎么一个女导演,还不是根正苗红的影二代,就要受审判了?这个行业里里外外对男宝太宽容,对女性极尽苛刻。
只能说整个片子拼尽全力想营造的意境不如一个片名或是波德莱尔的那句诗,失望。两个问题,第一是这种虚假做作感,几乎从第一个场景就开始出戏,问题来自于文本中主角的处身世外参观设定,想要让回忆拴住主角,但每一个场景都是只是路过,方言和普通民众的那几句破话也太假了,超现实意境又加重了这种感觉。第二个问题是节奏,只能说剪辑只是在尝试处理回忆和现实,有一些场景切换太快了一些。除此之外,虽然影像捕捉呈现了现在这些海归青年导演一贯的优秀素质,但感觉对于胶片和画幅的运用只在于一种“模糊感”,感觉多余。虽然这个主题我很喜欢,但关于“灾难”“回忆”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呈现更好的理解。
第2026部,一部短片,被群友们叫去看了一下。陈剑莹在留学圈很熟悉,当年上NYU的时候就知道她算是个“微博网红”。看出天浩盛世想把她打造成艺人型的导演。但感觉影片的功能性太强,就是推销同公司的姚安娜。影片唯一有趣的是概念设计,孤独的人的心灵状态,末世的即将面临灾难的空间。但除了概念以外,Story的电影没有Story. (另外从策展圈吐槽一下,当年这片子天浩盛世说如果搞放映DCP 5000大洋放一次,之后果断去Lights On拍了戛纳另外一部电影《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一部长片的价格放这种玩意,好坑啊)
3.65 半成的Cinepoem 概念很喜欢 美术和摄影方面因为成本高把世界观立的很好 但是人物塑造方面有非常大的缺陷 演员台词功底太青涩 对末日和家乡两个情感深度很厚的话题的表现好像不痛不痒 看起来像是一个脱离于她本该拥有强烈connection的地方的外来人在漫游而已 甚至凝视居民群像的时候都带着某种优越感 如果不能把人物拍出对影片叙事/情感价值有帮助那么这种题材最好是别拍 说实话对于这部片最简单的能做到这点的就是至少让主角去学习方言但是这个也没做到 当然也有几个出彩之处
作状。全是莫名其妙的人造景观,要情节没情节,要结构没结构,要演技没演技,要内涵没内涵,要感觉没感觉。导演真的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吗?关心现实?我看只是空中楼阁,只是你不切实际的臆想,堆叠那些看似能营造所谓氛围感的不伦不类的元素不会使你的作品看起来更高级,只会让你的作品变得滑稽可笑。片名也是故作神秘,什么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假文艺,不知所谓,我看它就是你在海边遗留的一堆污染环境的垃圾破烂而已。
3.2星。#戛纳短片金棕榈。大体认同评论区那条“景观诗意现实主义”的观点。主角确实和环境的关联太微弱了。除了融资和曝光我实在想不到这个演员别的优点,就全程忧伤的礼貌面瘫。确实是把她表演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只保留一些基本的动作。其实还是有些失望吧,没什么突破。但那种对海水即将淹没故乡的忧伤以及对故乡回忆的探讨还是有出来,独特气质(但毕竟都拿大奖了肯定得有点东西,只是觉得没想象的多吧)。
关于移民这种题材,不管是章明还是科长都在拍一种大厦即将崩塌的急促感,但这部几乎感觉不到,好像一切都是刻意扭捏营造出来的一样,没有忙乱,没有慌张,没有毁灭,女主角穿着漂亮的毛衣带着精致的妆容,仿佛时尚芭莎拍摄的模特,来重庆三下乡一般四处闲逛,如果这是学生作品我会说nb比我厉害,如果这是戛纳主竞赛短片金棕榈我只能说戛纳你要求真的很难琢磨
这哪是海边升起悬崖,这不是山里长出大海嘛。短片如果要拍诗电影,不是说必须有诗句,至少要精炼每句台词富有诗意或者哲思,没做到;背景音乐用地方戏曲、歌谣还是流行乐都可以勉强讲通,摄影大部分没有服务于故事也不太诗意,色调还可以,西南方言真的是拍华语诗电影的宝藏。建议这届戛纳评委看看毕赣的《金刚经》。
看得我恶心。b站看到一段话:这种创作动机的片子评论像安哲还是塔没有任何意义,而只看完成度和技法,就会被困在精美景观所带来的囹圄之中。创作者对电影的真诚并不好说,但对电影节喜好的拿捏确实实打实,我们管这种叫挪子。全片最重的台词:我这么有钱的人都来拍学生作业了,你们还不快点把金棕榈给我吧!
全片最好看的景就在女主出来之前那几个镜头,也都放在预告片里了。logline 比片子精彩。音乐和选的景都是好的,但女主的普通话和大众的乡音放在一起非常违和,而且真的全程面瘫脸,是让人尴尬出戏的表演,换一个有经验的演员这部片子观感会好很多,但不是这个演员也就根本没这部片子(的资金)了。
震惊了!空洞得教会了一个道理:有钱就行。从头到尾的刻意,连公认说话不接地气的我都不会说出“我们变成鱼去河里耍耍”的话,何况建筑工?!什么鬼扯陨石落海,想映射三峡的事情又遮遮掩掩。安娜的镜头甚至能自行脑补导演教戏的画外音:转头,看上去,好!好!好!现在再轻轻转过来……好僵硬和面瘫。
“川渝小县城”,在某部金棕榈短片里坍塌成一种漂亮却虚幻的景观。脸一上镜就觉得没什么故事可言的面瘫女主,在整个故事里面充当的只是一个构图的元素,用普通话跟众多操着一口四川方言的素人演员对戏。我的感想是:导演和主演,你们肯定都不是川渝小城市长大的吧,大概,人生也没有什么烦恼吧。
世界末日 大家都要逃 我却回来 看看这些逃的人 看看留下来的人 如果两个主角也说方言 就更好了 太魔幻现实 运镜的流动性非普通人能够理解 这也许是独树一帜的摄影风格 搭配主题潮涨潮落的流动 废墟里的透明电梯 脏污的泳池 蓄水景 奇观与可看性很强 但内容还是有些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