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落入俗世电影

 
电影译名: 玛丽安娜的漫长等待(台) / Down to Earth
影片导演: 佩德罗·科斯塔
豆瓣评分: 7.6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1994
影片时长: 110
更新时间: 2023-05-08 12:35
浏览次数: 422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落入俗世电影演员名单
伊内斯·德梅代罗斯 , 伊萨赫·德·班克尔 , 爱迪丝·斯考博 , Pedro Hestnes , Cristiano Andrade Alves , António Andrade , Daniel Andrade , Manuel Andrade , Raul Andrade , Joaquim Antunes , Monica Calle , Joaquim Carvalho , 路易斯·米格尔·辛特拉 , Isabel de Castro , João Gomes de Pina
落入俗世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黑人移工里奥莫名从工地一跃而下,陷入昏迷;护士玛丽安娜为了逃离她在里斯本的生活,自愿陪着里奥回到家乡――前葡萄牙殖民地佛得角。在这个岩浆不断喷发的火山岛上,不谙方言的她虽无法与当地人沟通,却能感受到一股神祕的死亡力量,并经历了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在玛丽安娜的私密旅程中,关于殖民的伤痕、爱与孤独之忧郁意象不言而喻。

我和发财为了在资料馆看这部片,狼吞虎咽吃了披萨,一路狂跑生怕错过开头,最后提前三分钟到了。但是这部片子硬是让我看睡着了!发财跟我说,啥也没看明白。而发财一向是闷片爱好者啊。所以我跟发财说这个导演的片子我以后是绝对不看了。不过佛得角这么小竟然是一个国家,我之前倒真不知道。片中的女主有点像发财妈妈年轻的时候。发财妈妈的表姐当年从佛得角偷渡来法国投奔发财外公一家(70年代,她的原生家庭很可怕,父亲酗酒暴力母亲软弱服从),一辈子未婚未育,现在依然把发财外公看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发财跟我讲到这部分的家族历史让我听了很是感动。

落入俗世剧照

第一次看Pedro Costa,火山周边的景观和人文风貌恍若在看贝托鲁奇的The Sheltering Sky。“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所有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是奇迹”。意图轻生的黑人劳工,暗流涌动的情欲、姣若少女的身姿,拉小提琴的老人,集市的吆喝声、夜空下的舞蹈、医院里的静默长廊、宛如阿彼察邦的长镜头,老人说we should be born as the old and die as a child。摄影太美了。(找到一个中字,但翻译很糟糕,最后看原生英字了)【usury】

落入俗世剧照

一个葡萄牙女人伴随着半死不活的佛得角移民来到火山岛上,却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周遭一切都是死者,她作为殖民者无法用她的性和她的活力为这个岛带来生机。这样复杂的后殖民主义题材,这样复杂的葡佛关系,科斯塔谜一样的叙事方式对此主题有些力有不逮,特别是许多牵出来的线头最终并没有收束,导致电影在团团迷雾中缺少了哪怕一丁点的明晰度。本片实际上走的是《佩德罗·巴拉莫》路线,只是最终电影未能完全依赖图像来维系鬼魅的氛围,而台词部分又因太直接太详尽而反倒显得可疑和难以理解。

落入俗世剧照

殖民历史下不可调和的主客角色,在片中处处有所暗示:火山下的黑土,女主身上的红裙;昏迷在床的劳工,悠闲穿过镜头的猪羊。新世纪前的Costa第一部彩色片,沐浴着敞亮的自然光,依赖局外人视角,已经显露沉思电影所特有的野心和才华。那欧洲老女人可能就是女主的未来,选择go native,却无法完全融入他乡,而进退维谷的本地人,似乎并没有时间精力去纠结她们是否值得信任。熔岩做的家,有流动的希望,也必将烧灼和溃塌。reprise (2012-12-06)

落入俗世剧照

那些过往的纠葛终究会随着云烟慢慢散去,无论我们之间有过多少情愫,无论当初的感觉是有多么美好,现在也必须到了分别的时候了。其实多少会有点遗憾,但这些年数次落入俗世后的亲密关系终究是太不靠谱,也许这便是命里孤独吧。有时候想想,那些不真实的幻梦起码可以抚慰人心,不像现实的强心剂实在是太过于痛彻心扉。我们终究会各自散去,也许经过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搓磨,你终究还能记得当初那股清香…

落入俗世剧照

最温柔的Pedro Costa,拥有把暗沉火山岩都谱写成流动诗章的神奇魔力。徘徊此间的少女Medeiros,惘然或因放逐的伤离,是后殖民时代不可避免的凄戾,但心无所挂,就仿如《庇护天空下》情陷撒哈拉的女作家,在无限的漫长等待中寻觅另一个故乡的足迹。就算漂泊20年,热情逐渐褪去,这束鲜花和爱也依然存在,“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最微不足道的东西都像是奇迹。”(9.3/10)

落入俗世剧照

一个里斯本的护士,出于好奇或是责任送一个自杀未遂的非洲男人回到故乡。她想拯救非洲男人,想抚平他不知名的悲伤以及延续他写信时对某个女人的希望。在落入非洲期间,她感受到文明与蛮野的冲击,她给孩子打疫苗、她独自行走在沙滩和小镇上、她换上黑拖鞋爬火山、她自由地与身边人舞蹈。滞留的意义:是留下还是远离?是放逐还是等待?是救赎还是同化?是渴求还是冷漠?—镜头语言大于故事内核。

救助昏迷的里昂是孤独玛丽安逃避葡萄牙现世的救赎寄托,然而,佛得角荒僻乡野的冷漠疏离,恰如难以沟通的语言,昭示着她格格不入的气质和侵入者身份的孤立。当地人际的复杂关系始终与女主保持着距离,甚至敌视,都将她拒斥在文化藩篱之外(也许暗喻殖民地与外来文化的隔阂),亲近的黑狗与女孩的结局也是立场明证。富于艺术意味的摄影构图光影的魔术般再造依然贴着佩德罗式标签。

摄影很美,画面很美,女主很美,但故事讲得太任性。虽然不喜欢看把任何隐喻都掰碎嚼烂了再喂给观众的电影,但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就像另一个极端。好像导演扔了一把种子给观众,需要观众自己有知识经验储备,自己把稻子种出来,收割,去壳,煮熟,再吃,哪怕知道这是好种子,最后一定很好吃,然而心太累。

第一次看科斯塔,就观感来看,此人颇有文青气质,但时刻自我显示的美学与奥利维拉或者蒙泰罗有明显差距,剧情上是一次恼人的意识流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与情感高度浓缩,可是理解门槛过高,我看不懂。下面的长评仅有的精华部分是抄了一位友邻的短评,还特地把那段黑体加粗,很无语……

这是一部极想打负分的片子,整个下来不知道干什么,尽管中文字幕能看懂。请有懂得人讲,这个傻女孩怎么就跑到非洲了,换洗衣物都不带,是葡萄牙的孤儿吗?更不可思议的是,连短评也是云山雾罩。两个小时,每个情节,人物都是孤零零的,没有穿起来,不知道之间关系,经常莫名其妙

关于它我可以说上一小时,也可以不说一句话。女主的红色裙子和黑色凉鞋。当最终镜头结束,黑幕上看不懂的白色字母滚动,先有女声哼唱,随即彻底静默,全场无人出声或离开,那才是最后的魔法时刻。虽然影展刚刚开始,但预感或许会是最喜欢的一部Pedro Costa。

后殖民时期框架下有关归乡和放逐的思考,配合精心考量的打光设计。充满热度的火山岛弥漫着一股不可名状的死亡力量,至于玛丽安娜的漫长等待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也许从殖民与被殖民以及黑人男子和白人女子的对立面中看,冥冥之中早有不可逃脱的定数。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