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快將十四歲的巴斯蒂安,隨父母來到湖邊度假,等待他的是美夢與噩夢共生的夏日。同居一室是十六歲的蔻依,散發着叛逆青春的荷爾蒙。她愛玩樂、愛扮鬼、更害怕寂寞,教他喝酒吸煙、邀他到舞會狂歡。在她的誘導下,他逐漸走出乖孩子的舒適區,在患得患失下迎接成人禮。演而優則導,莎樂勒龐首部作品展現的不止是青春少艾情竇初開的甜蜜、焦慮與疑惑;幽深的湖光倒影、真假難分的沉屍傳說,以至如真似幻的開放結局,為夏日成長印記添上迷離陰森的色彩。
第75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夏洛特·勒·邦第75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夏洛特·勒·邦第48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处女作(提名)
少男少女青春期里的「湖思嫩想」活动在《意外的旅程》这个貌似文明和现代实则极为野蛮和原始的「丛林」语境中大同小异:少女《克洛伊》在少男的《猎鹰湖》思潮里扮演男性诱惑者角色。少年「马力傲」的烦恼在于,永远无法拒绝「灵感源泉」缪斯女神的「性」邀约或者无法摆脱《Easy Girl》群体的「性」骚扰。显然,少女在这部女性视角下,带有轻微「女权主义」色彩的作品里因主动「分享资源」而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少年「被动」与其互动,并在「雄性」竞争中沦为她屁股后面的随从:这种被「神仙姐姐」照顾和调教的新鲜体验也让他有了颠覆传统性别结构「性别倒错」的酷儿体验。然而,这种被「女权主义」运动裹挟进「酒吧舞」池子里,被「男凝」看见和被「粉丝」推到霓虹灯下「享乐」的体验也伴随着「死亡」风险。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方形景框,安靜而和緩。有許多對我來說格外迷人的時刻,比如女孩拉著男孩在浴缸洗頭,男孩凝視著女孩的背;比如女孩拉著夢遺的男孩躺到床上,聊起她分手的緣由;比如女孩讓男孩一步步退進水裡,自己一點點朦朧掀起上衣;比如女孩開起門大方做起男孩最害怕的事;比如兩人在黑暗中擁抱,女孩幫男孩助性;比如男孩在篝火中凝視女孩。好多情境明明都踩在青春狗血邊緣,卻處理得如此pure,beautiful, and quiet. 一次次的失落與萌動。男孩最害怕在父母面前手淫,女孩最恐懼終將孤獨終身,直到有一天男孩也成了那些吹牛混蛋的一份子,而他贖罪的方式,或許便是成為永遠陪伴女孩的水中夢魘。最後的魔幻拍給了許多留白,尤其再聯繫起男孩曾經溺水的經歷,但我卻也不確定這樣的魔幻,是否反而稀釋了最前面的清新純粹感。但依然喜歡。
之前没有看过Charlotte Le Bon演的电影,所以对她的印象停留在十多年前Canal+的Miss Météo。这是她第一部长片作品,还挺出色。把青春期男女的性冲动用一个一直阴阳两界难分的故事细致地讲出来,男孩和女孩在互相了解与试探中不断走向亲近并互相伤害,在结尾终于实现了成长/死亡的彻底融合。符号与提示(墙上的《惊魂记》《诺斯费拉图》海报、象征欲望的焰火、划分少年和成人/生与死的湖水……)用得直白但也恰当;摄影极佳,青春的肉体拍得相当唯美。总体观感还是很美好的。前半部分里常有突然闹出动静吓人的场景,一开始觉得很突兀很刻意,回头想想,从开头的突兀到后来的温润与浑圆,也是与少年逐渐走向成熟/死亡相匹配的。导演说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存身》和《鬼魅浮生》,但我看的时候想到的是《湖畔陌生人》??
8.6/10 #TIFF2022# 超出预期的好。选片的时候被作品的摄影风格以及故事情节吸引,但最终作品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其实很多青少年作品都会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戏剧性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但《Falcon Lake》却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影片里大量关于“ghost”的情节设置,甚至摄影上都会着重凸显暗黑元素,甚至看出了惊悚片的质感,起初我感觉既荒诞又疑惑。但随着剧情深入,再到最后结尾的反转,才发现创作者的巧思,ghost不单单指的是看不着摸不着的荒诞传言,还是心愿未了、理想未果的青春宣言,更是代表了充满恐惧、大量未知叠加的年少时期那些无法预料到的幸福时刻。每个观众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解读自己心中那片猎鹰湖,也正如结尾开放式的结局那样,它也许是一种毁灭,亦或许还是一种希望。
青涩夏天故事,最喜欢的镜头是Chloe让Bas再往湖深处游点,她自己站在岸上以脱掉上衣来引诱。那时镜头随着Bas视角晃晃悠悠看不真切,而水上水下一分为二,水下的少年身体因为折射而显得不那么单薄,很明显的成长隐喻。结尾如果放在ao3要打个标签major character death,只是我以为是Chloe死了因为她迟迟不回头,而朋友讲男孩父母的车里没有他,这才发觉死的是他。难怪镜头摇过放着百合花束的草地,难怪讲鬼故事的是Chloe(想起美恐第一季),也难怪一直瘦弱没长大的是Bas。
芝加哥电影节打卡。导演开场前说这是一部private film,所以最后打分的时候很纠结,一方面觉得青春电影描写step out of the childhood/step into the adulthood拍成这样已经挺不错了,另一方面又觉得除了拍摄和表演,其他方面过于平淡。我对幽灵的理解是,这是teenager对于死亡的理解/面对死亡的方式,没想到导演真的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场有个观众问的好,电影到最后焦点已经大部分都在Chloe身上了,所以个人认为结局有种轻飘飘的感觉。
导演说,这是一部体验回忆的电影。于是我也期待着重温一次14岁的夏天,那个有着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水,合适的人,对身体充满好奇却轻轻的,不动声色的,体验着心里波澜的夏天。然而重温失败了,只回忆起为了拼命融入party而跟坏孩子们抽烟喝酒却感到更加孤独……14岁的夏天的主旋律不应该是寥寥的关于鬼的对话,单纯的被身体的吸引,以及被迫的抽烟喝酒。结尾里一个美好的的少年就这样被埋葬在这个夏天里,这不是Melancholy, 这是14岁恐怖故事吧!!!
#hkiff47 @TS 画面很美,像一种薄雾状的夏日时光残留。树林的荫影在宁静幽蓝的晨空中游动,湖面像结满星星的琥珀。要选择什么作为对那段时光溯流而上的注脚,是半钻出水面看见的阴翳,湖边少年少女关于恐惧的争论,还是盥洗室里那次尚未成形的性事?喜欢结尾的处理,冒着忧伤的森森鬼气。或许我们只是误闯入了导演关于年少夏日的一场回忆,毕竟我们都有曾经生活其中,如今一片荒芜破碎的空间,只是我们一直没能学会如何与它告别。
想成为鬼魂的女孩和想成为大人的男孩之间朦胧暧昧的夏日情事;把少男少女的身体拍得很美,从头到尾没有裸露却处处萌生着青涩的情欲,感情处理也相当细腻;偶有一些恐怖元素,披上床单模仿幽灵时不禁想到《鬼魅浮生》,都是在借此探讨孤独与存在;对结尾的感受比较矛盾,超现实表现手法用的很好,和女孩的故事呼应,化身“鬼魂”伴其左右,但如此迷人而难忘的夏日,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收尾。
对于这种大姐姐直接地把半小孩半青春的小男孩拉进不属于他的世界里的故事永远是着迷又想骂。正方形画面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夏天的树林与湖泊像印象派的油画一样//好久没看这种青春气息浓厚的片子了,很多地方看得甚是感动//看得时候觉得应该是个男导演拍的吧,14岁男孩和知性姐姐同住一屋,一起经历夏天,我觉得是导演对自己过去的青春时期一种中二的幻想,结果导演是女的??。
很舒服平淡的内容,道出了内向、懵懂、情窦初开的样子。她像一位很酷的大姐姐,叛逆、成熟但是不会落下内向融不进圈子的我,因为这层关系,可以突破一般男女生关系的制约,升华成一方面是既神圣又崇拜、向往的荷尔蒙气息,另一方面则是寸步不离、情同手足的亲近,满足了青春期的期望和躁动,呈现出来的有朋友、亲情和两性的混合,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天,原来那是我逝去的青春气息。
青春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们总是难免猎奇,却终究会在无数次挫败之后,寻找到生命真正的要义,从此走上对自己最合适的人生道路。这个过程从来因人而异,也难免痛苦与挫折,但求无愧于心,唯愿能够获得长久的快乐。成长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也似乎从来不容易,但求竭尽全力恣意挥洒青春,也不愿畏首畏尾不得尽兴。我想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清醒通透的人。
好好看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而且全片的配乐也很出色。导演很细腻的捕捉到了两个人的情愫,对男孩情窦初开,对爱的向往、对性的好奇、对初恋的唯一感都很好的抓到了细节。而且又是我很喜欢的度假电影,在无所事事的假期中,恋爱才会显得那么有趣和生动,而一个酷女孩总是能够吸引乖乖男。也许是可惜也也许是幸运,男孩就一直停留在这个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