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拨浪鼓咚咚响电影

 
电影译名: Like Father And Son / The Rattle Drum
影片导演: 白志强
豆瓣评分: 7.40
影片地区: 大陆
影片类型: 剧情,喜剧
上映年代: 2020
影片时长: 97
更新时间: 2023-04-09 12:47
浏览次数: 170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拨浪鼓咚咚响电影演员名单
惠王军 , 白泽泽
拨浪鼓咚咚响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货车司机苟仁(惠王军 饰)唯一的儿子因病夭折。苟仁认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害儿子身亡,满腔悲愤踏上寻仇之路,途中却偶遇“熊孩子”毛豆(白泽泽 饰)。没了亲人的毛豆一心想找到在外打工的爸爸,撒泼打滚“大闹货车”。为了索要货物赔偿,苟仁只得带毛豆上路,二人踏上了一段啼笑皆非的寻亲之旅。
  “熊孩子”闯祸不断,“熊大人”也一路惹是生非;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一大一小同嬉笑,共患难,两个孤苦无依的灵魂渐渐靠近。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提名)白志强

六点半的电影,因为下午太累有一点不想去看,票在出票群里来回发了好几次也没有人理会,于是依旧赴约。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非常让人惊喜的电影,那些不时涌起的感动,让我暗自窃喜自己还是来了影院。不得不说,影片开始前我都没有对他有太大信心,搜寻网上一大堆不太理想的甚至是劝退的评论或许也是动摇我的原因之一。但是,正如导演所说,做一部让人感动而不落泪的电影,或许真的达到了他的目的。朴素的镜头、真实的场景、暗自涌动的情感,同影院里不时响起的哽咽声、笑声和掌声一起,成为了我在黑幕落下也能依旧回味的点点滴滴。简单的叙事和情节让电影能够在情感、人物上更细致地刻画(此处批评abac),虽然也许有人会觉得太过平静,但这种平静、安宁,再带上点陕北人民特有的淳朴和善良,成为最近最让我满意的院线片之一。也希望影院多多排片!

拨浪鼓咚咚响剧照

没想到这竟然是今年二月上映的电影了,要不是百讲放映还不知道,宣发规模感觉还比不上隐入尘烟qwq之前也看过一些公路片,比如戴老师导赏的中央车站,无依之地。看这部的时候真的时时想起中央车站,同样是两个差了辈分的人的寻父之旅以及两个受伤心灵的治愈之旅,中央车站中两个人流动的关系亦友亦情侣,这部里两个人的关系明显更偏父子一点。虽然差不多从剧情走向就能猜中八九不离十的结局,不过还是会感动于导演真诚的叙事,摄影以浩渺黄土地为背景让人更加能感受到那种善良小人物的无奈心酸感。一想到这样的群体绝对不占少数,反而是这片土地上的绝大多数,而且是发不出声音的绝大多数,就感到很可悲可叹…相比之下我的生活还是足够幸福了不是么,真切感受到了要珍惜拥有的社会资源,多多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尽量想办法反哺让世界变好一点点吧

拨浪鼓咚咚响剧照

结构工整到近乎老套,一首一尾的奔跑和庙会像极了《中央车站》。但嵌入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是值得作为时代见证的好作品。其实影片在残酷的设定之外,还是多少有些痴妄和理想。可谁又忍心苛责?没有被挖土机轰隆隆推过去的土地上,千家万户的灯火里,牵着连到这里那里千丝万缕的爱意。怎能不希望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又到纷杂城市中跑生活的人儿,能带着草莽义气,逢凶化吉,治愈伤口,并点燃开启新生活的希望?是陌生的他们,是父母辈祖辈,也是我们啊!开场拍遗照就开始哭(因为太有代入感),至可怜巴巴的娃儿哭着喊着说“他们不亲我我不要回去”(也太有代入感),再到苟叔终于大笑……反倒是揭示真相时,眼泪已流不出来。其实结尾有点用力过猛。周末要给奶奶打个电话,再问问外婆好不好,真想那些有沙土有小河的土地。 2023.03.31 百讲

拨浪鼓咚咚响剧照

本精神陕北人狠狠爱了。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多希望毛豆和苟叔能够互相治愈一生啊。主创团队真的把「真诚」二字诠释到了极致。导演的语气和神态都是那么地诚挚、谦和,不管是豆瓣上的导演阐述还是现场的肺腑之言,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对影像、对故事的呕心沥血与热爱景仰。纪录片出身的视听语言都是那样的独特,我真的很能get用纪实风格来拍虚构写作。它在选题上有些类似《隐入尘烟》,但后者是创作者的旁观与悲悯,而本片是深入骨髓的扎根与共度,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写了这群电影人。这部电影、这个团队同样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份热烈灵魂。文艺片注定是孤独的,创作之艰难,上映之心酸,不计其数,但每一部文艺片都会得到它的专属影迷,每一个喜欢它的观众都会和主创心灵共鸣,所以我们都不孤独。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文艺片能被更多人看到。

拨浪鼓咚咚响剧照

小成本电影,肉眼可见的没钱,如果再有点钱的话肯定会更好,视听上已经做到可以做到的最好了,故事平淡一些,但贵在情感充沛,这样的一部电影,就像导演把一腔热血洒在你面前,实在不忍再去苛责。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老人们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照顾孩子,导致大量的孩子其实处于没有监护人的状态,这些问题不是一部电影解决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解决的,但是有人愿意把这些问题拍出来,并且还拍的不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片能进行发行放映就已经成功了。

拨浪鼓咚咚响剧照

本来想说,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细节,和伤痕文学不一样,不是为了呈现丑恶,不是为了俯视贫困,不是为了消费苦难,结果看导演自己在影评里说,「博君一乐。为了最终跟观众见面,第二年补拍了一些人物增加了一些情节。不再解释。也算是跟深度影迷开一个会心的玩笑吧。」呵呵,还是藏不住的自由主义文艺批。你看到了贫困,然后呢?你拍个电影,就把贫困拍没了?是全国 300 多万名一线的扶贫干部在做事,其中光荣牺牲的有 1800 人。你干什么了?你就拍了部电影,看把你委屈的。如果实在委屈,可以不拍。

拨浪鼓咚咚响剧照

比较规整、可预料的非典型公路片,故事讲得顺畅,方言、演技和场景都很自然,情感充沛动人是加分项。但能感觉有一些似乎想展开的背景故事和现实境况被一笔带过了。很喜欢反复出现的我和你,各种意义上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有一些俗气但好笑的笑点,可能因为在百讲大家一起看变得更好笑了…对我而言全片都不如奶奶去世让我悲伤,但身边有人抽泣,可见还是有泪点。中间吓人场景所有人倒吸一口气,我还以为会急转直下突变恐怖片(?)7/10

在陕北农村可能是很普通的故事 却拍出了平凡而不普通的感动 毛豆虽然调皮的很 但是却晓得刀子的恶 苟叔往他朋友身上扎的时候我真的吓到了 后来一看没刀片再之后又反应过来是毛豆调包 眼泪一下就涌上来 给毛豆一个人放的烟花也很感动 想到过年的时候爸爸买烟花说疫情过了三年是要放烟花冲一下 看的过程中让我有一种不论怎样日子都能过下去的治愈感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这样一种平静感 然后坚持下去

这片土地苍凉而厚重,苍凉源于他的贫瘠,厚重源自他的苦难。直到长大以后才知道古装电视剧里那些被从汉唐的长安发配边疆的所谓“边疆”居然是我的故乡。苦难造就了善良,也催生了应对苦难的生活方式。陕北盲艺人也由此催生。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没了受众的盲人说书也即将消亡,我觉得我要纪录下这个卑微的群体和他们的情感故事,我认为影像不仅在于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书写历史

电影广告招商的卡车好好笑,陕北黄土地总是自带一些魅力…主打偏亲情的公路片,失去孩子的失意大叔和留守儿童找爸爸一路跌跌撞撞的底层人民生活故事,顺便展现了导演眼中农村和发展中的缩影??可能这种类型不算少吧所以叙事结构上非常规整老套不太出彩,小孩的几次惹事我代入男主真的很心梗也很难理解,不过素人演员演的还可以,烟花剧情情感是到位的,对我来说大概三星吧

比较流畅圆满的公路片,情感和叙事都很到位。作为一个有共同经历的人哭惨了,从奶奶拍照就开始掉眼泪,中途哭到颤抖,get不到泪点的人我只能说幸运。但是音效和摄影确实挺粗糙,小成本电影不能奢求太多吧,希望这类片子未来能有更高的投资。某些情节处理确实有点俗套了,但瑕不掩瑜,整体非常棒,隐入尘烟以之后又一部非常喜欢的现实题材电影

有点套路化的拍摄,最后站在村长旁边的一排正装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是让我回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外出务工的舅舅舅妈,留在家中的表弟表妹,再次缔结的婚姻,生活条件的改善。我想在乡下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共鸣。又想起奶奶家的那座黄土高坡,逢年过节坐上拥挤的客车,走走停停,去往我心里的荒芜的故乡。

今天还在和朋友聊当代还有什么经典,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戏剧值得被书写。今天被这部电影提醒了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公路片中的温存爱意,回望全片没有什么剧情上的意外,但依旧会被那陕北“父子”的淳朴互动逗的发笑,也会为那最后对暗号般的逐车一幕惹得落泪,这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啊。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彷徨之刃 留法岁月 玩的是古 往事如歌 我所经历的罗布荒原 胡同 草木人间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