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安娜的情欲电影

 
电影译名: 安娜的受难 / 安娜的激情 / The Passion of Anna
影片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豆瓣评分: 8.1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爱情
上映年代: 1969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23-02-01 12:59
浏览次数: 544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安娜的情欲电影演员名单
马克斯·冯·叙多夫 , 丽芙·乌曼 , 毕比·安德松 , 厄兰·约瑟夫森 , 拉尔斯-奥弗·卡尔贝里
安娜的情欲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本片描述一名离了婚的中年男人在小岛上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整天梦想着一个不明身份的女子,后来两个分别有着悲伤恋情的女人先后闯入了他的世界。本片是部十分隐晦和复杂的心理片,两个女主角的关系犹如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

真正的心理电影叙事大师 对于婚姻,生活本就冷漠绝望的伯格曼把这种态度毫无保留的放到了这部电影,三部曲(羞耻与豺狼时刻)都保持了同样的主题,对于生活外部与感情内部的逃避。四人之间两两的婚姻是绝望的证明:安娜理想化,对生活抱有积极态度不由一点虚假的爱情观对上维克曼伪装,绝望的爱情观;艾里斯虚无,独裁的婚姻观对上艾娃浪漫,不掩饰,渴望寻求自我意义的婚姻观,都刻上伯格曼式的“悲观婚姻主义”;男人的双重身份最后达到统一,即使名字上的,也是经历上的,重新回到“独居是他的牢笼状态”周而复始…女人,男人之间的对比也十分提出,乌曼的理想化,过分依赖婚姻,毕比安德森的浪漫化,独立化(关系类比《假面》);男人的身份与地位,爱情观与人生观……把人比作动物,被感情,婚姻中不知名的力量,悲伤所杀害 再次爱上伯格曼和乌曼

安娜的情欲剧照

感觉这部电影比《假面》还要晦涩。除了对“孤独”和那些摇摇欲坠的感情关系的刻画,伯格曼再次探讨了先前在《羞耻》中曾经提及的那些主题。影片中的那一段黑白的梦境,其实是呼应了《羞耻》的剧情 (那部剧的男主女主也是冯·叙多夫和丽芙·乌曼出演的;女主坐船的镜头恰好是《羞耻》的结尾)。本片中被吊在树枝上的小狗、被杀的羊、被威胁和殴打的病人、电视中被处死的 (越南?) 年轻人、被烧死的马,都是无可奈何地承受暴力的受害者,这是“耻辱”最极端的表现形式。那些最受苦受辱的人们很少抱怨,甚至完全沉默了,只是单纯地日复一日地活着。这是男主最大的噩梦。至于他后续对于“耻辱”的扩大化解释是一种虚伪的“矫揉造作”还是一种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建立在亦真亦假和飘忽不定的基础上的恋情,注定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安娜的情欲剧照

很有份量的一部现代性精神症候标本,无关情欲,而是更向内的《羞耻》。导演将无望与无力、耻辱与逃避集中在男主身上,让他被爱,被无情邻人摄魂(摄影作为象征),向更弱小的无辜生命发出微弱的悲悯;女主看似把控周遭实则一直身在自造的假象中;二人最终互撕假面的对白格外精彩,进而走向精神消弭的终局:女主在真实梦境(黑白的梦比彩色的现实更真更粗粝)中身处《羞耻》结局里逃无可逃的绝望方舟,男主被导演画外音直接以安娜亡夫安德里亚斯的正式命名宣告其符号意义的死亡。唯一一个减分bug,演员讲述角色的反电影间离在今天看起来对这个故事的呈现没起积极作用;放回60年代,伯格曼是为了在《假面》后的一段时间保持队形……?

安娜的情欲剧照

爱情与婚姻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一个犯过罪坐过牢的人自卑孤独,渴望被爱却难以被人尊重;一个失去丈夫儿子敏感多疑,自我幻想却无法解脱。乌曼是天才级女演员,演什么都有代入感,她蓝色的眼睛总是透露着深深的忧伤。电影最妙的是四个主演拍板花絮的穿插,那时候的演员体验着角色的喜怒哀乐,也剖析着人物的心理状态,是对角色最大的尊重。对于男主来说,伊娃美丽热情但不爱自己,安娜冷静克制但心结缠身,她们都把他当成疗伤的港湾,可谁又给他疗伤呢。在进入一段新的感情或者婚姻时,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又能容忍些什么,影片值得反复观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安娜的情欲剧照

《神曲》、斯特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同类型片子与模仿者不乏,但伯格曼的塑造方式一直是非常不俗的,不可与安东、伍迪之流共语。他那股执拗的掰开揉碎的剖析劲儿和陀是一挂的。四个头像表面上是人物的平行铺开与交织,但毋宁说只是一道仪式的咒语/振动,召唤保证着恶魔的时刻在场,并自上而下地为人物提供行动力。也就是说在伯格曼的片子中,不是人物被塑造出来,而是人物被赋予/嵌入炼狱的缺失-弥补的永动结构而活动。这个结构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是一个暗黑基底,与那原初意识的无限自我创造活动一道,展开着赋格般的明暗对位法。

安娜的情欲剧照

没看懂 只看懂了虐杀动物那部分 剩下大部分都不知道在看什么 就看个氛围和摄影伯格曼真是先锋啊 还加上演员的访谈 有一场戏两人只有剪影 还有我看懂的那部分:用一个蒙冤受辱的人 被虐杀的动物 表达痛苦 这是一种简单到拙劣的表达方式 但是却很有用 在简单之中也大有文章 有大道至简的感觉 伯格曼一直都是这样 如果这样也被奉为电影大师的话 我想我也可以 当然不否认伯格曼的天才(怎么样能不让人看见然后嘲笑我 这个浅薄的见解)

安娜的情欲剧照

也许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很容易会被自我束缚在自己为自己建造的那座围城里,在别人看来似乎你的生活什么都不缺,但只有你知道,其实你已经很久没有过满足和快乐的感觉了。人不可能总是沉湎于那些虚无的梦境中,一个人不可能终生将自己囚禁,那么为什么不试试勇敢的走出囹圄,去拥抱外面的世界呢?感情虽然会让人受伤,但也并不那么让人害怕,只要足够勇敢纯粹,终有一天你也会寻找到最合适的那个人。

安娜口中的爱是坦诚和真实的,避免了谎言和虚伪的,生活是寻求真善美和不加掩饰的,是完美的理想化的。最后车中分手的台词直指人心,爱不在了,爱自由的人想要回归独身,如此坦诚和直白,没有欺骗或许是更好的,没有相爱也是好的。可是彼此相爱的爱就不会束缚想要的自由了吗?爱就是伴随着占有嫉妒焦虑担心的美好情感吧,情感战胜理智,活在虚伪冰冷的世界里不如让最后仅存的爱伴随着安娜同爱人一起死去。

观影中细碎念头:1.会被目前看过的每一部作品吸引,想了想觉得他的电影总是冷眼旁观现实生活深入探讨内在灵魂,压抑又狂躁,大致和自己日常想东想西的状态很相似……吧;2.镜头扫过信件文字伴着时钟走动的滴答让我好放空,象形文字在被长时间凝视拆解开来产生的无意义感,字母文字更容易实现;3.本来不算很喜欢的《羞耻》,镜头化为安娜梦境一部分,好有趣;4.好明显的宗教感。

感觉像是婚姻生活的前身,两个孤独痛苦的人在一起最后也没有好的结果,有时我也真的想像别人一样拥有简单快乐,我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的思绪无法传递,彼此之间不能理解,爱是一种在我们之间迷幻无法捕捉的东西。小镇上虐杀动物的凶手是推动电影发展的引线,每一位演员在戏中的自述增添了氛围跟人物的解读,也很好的划分开了剧情平庸不足的水平,画面光线没得说非常棒。

连看了两遍,还是似懂非懂,据说大师的作品是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是作者电影,我感觉大师的内心比我复杂太多了,先不评分,回头再看看影评吧。有几点感受,一是近距离拍摄加上镜头在信上逐行扫描搞得人眼晕;二是影片中穿插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有特色;三是男主一句话“我想要回我的孤独”完全能够理解。中文片名真是不怎么样。看了几篇影评,觉得分析的都有道理,但还是很难理解。

无处不在的孤独和无力,人与人的关系都是泡沫,一戳即破,很多人都会为“我能看见你的眼睛,但看不透你的内心”这句话感慨不已。看不透就别看了呗,安娜与安德里亚斯两人的纠葛真的看得人很折磨,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合适,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女人本身就是想不断试探男人的底线,激怒本身就是一种策略,就是想将对方折磨得忍无可忍,哪怕结果是暴力的也在所不惜。

本片描述一名离了婚的中年男人在小岛上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整天梦想着一个不明身份的女子,后来两个分别有着悲伤恋情的女人先后闯入了他的世界。本片是部十分隐晦和复杂的心理片,两个女主角的关系犹如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与《假面》一样不可分割,色彩在片中发挥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对伯格曼作品没有兴趣的观众会感觉本片十分沉闷干涩。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