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Leslie is a West Texas single mother struggling to provide for her son when she wins the lottery and a chance at a good life. But a few short years later the money is gone and Leslie is on her own, living hard and fast at the bottom of a bottle as she runs from the world of heartbreak she left behind.
With her charm running out and with nowhere to go, Leslie returns home. Unwelcome and unwanted by those she wronged, it’s Sweeney, a lonely motel clerk, who takes a chance when no one else will. With his support, Leslie comes face to fac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her actions, a life of regret, and a second chance to make a good life for her and her son.
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安德丽娅·赖斯伯勒
6.9分 史诗级的震撼空降影后提名,确实是可圈可点,我会归类到“科尔曼”级别表演。但故事本身太单薄了,你说是淳朴也好真挚也好,这么轻的结构支起如此一个复杂的人物还是不太够格。剧作上可以自洽,但没有发掘到极致。情感上的宣泄全部靠表演输出。因此尽管这是一次极具爆发力的、影后级别的演出,但并不是跨时代的,也无甚新意。不希望她拿到奥斯卡影后(但考虑到学院无脑为broken角色买单的传统…也不好说)。亲情线写的很功利,从一早就开始铺垫grandma,结尾出来煽一下情便草草了事。女主从中彩票的辉煌到堕落的转变也不够丰富。观影过程怎么也说不上享受,节奏很拖沓;运镜上倒有些想法,但也很枯燥;结构很传统,很清晰,拍成默片都不影响理解的程度…看的版本画面色调非常黄…可能是我的问题,但观感大减是造成的客观事实了。
越简单的故事越难讲,尤其涉及亲情的题材通常是父母拯救子女,谁又来拯救堕落的母亲?表面上讲酗酒抛弃孩子,这样的母亲在现世价值观里简直大逆不道,可是背后要呈现的是,不是所有的母爱都必须伟大以及奉献自我,她可以因为自己的放纵抛弃孩子,孩子也可以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放弃她,看来有点现实和残忍,但确实需要这一种平等,特别是在东亚家庭,不做“贤妻良母”也不做“孝”的傀儡谈何容易?亲情的纽带,前提应该是认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因血缘盲目奉献和羁绊,而是因互相的关爱 理解 支持使得每个“我”成为我们,所以是“To Leslie”而不是“To Mother”。最后感叹,父母会道歉,顽童亦会归家。PS:Andrea演技炸裂!冲不冲奥都是很厉害的演员!
并非刻板印象,但Andrea Riseborough仿佛天生能为这样深刻而又挣扎故事而生;就像Aubrey Plaza、Rebecca Hall这些并没有足够奖项加身(抑或广泛肯定)却持续在“圣西翠”保持活跃的这一挂,大家的有趣从来不在于呈现了多么惊人(行货水准)的演绎,而在于拥有的“影视人格”这次又进入了怎样一个角色。打破了成瘾式故事容易流俗的“救赎/振作”主题,而转为更为深刻的探视;角色的精神状态、在被摧毁之下的偶尔燃烧放纵…它让人感觉到这种不停摇摆间的真实(当然也得益于Allison Janney出现足够提醒着观众《极品老妈》还没有剧终几年)。“破碎的美丽”是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形容,但其实它远远超出了这五个字。
一杯酒的价格是7美刀,而清洁工作一小时的工钱也是7美刀,她在沉沦酗酒与清醒生活的边界线上只要一念之差就会功亏一篑。主角非常难代入,但到最后电影院里有不少人在擦眼泪,说明人物塑造很成功,共情能够建立起来。我个人的体验更像一种另类的“悬疑”电影:她到底是怎么挥霍完19万美金的?她到底会忍不住喝下那杯酒还是不会?最开始觉得男主像单向付出的爸爸,结果后来意识到他们是相互救赎的一对,他还爱过另一个酗酒的女人。感觉片子角色很少,成本不高,连Motel里都没请几个群演当客人,但是情感讲得不错。
1006 Ray Stark Family Theatre. 女主角的代入感极强。最后虽然烂俗,但我还是哭了一哭。不敢相信这是90天在疫情期间拍出来的。前期最大工作在于找洛杉矶没有棕榈树的旅馆哈哈,后期则是抓光线——美学的确做得不错。或许是因为隔离原因,必须在加州拍摄,很难还原出德州的粗犷,最后味道还是欠缺了一点。导演:“She's a powerful woman without power.”
看完今年奥斯卡最具争议的提名电影。剧情没有特别大的波动导致演员的发挥比较限制,女主一直保持在一个状态当中 - 丧和偶尔的歇斯底里,当然这个状态下女主演的很好,属于冲奥基本功的表演模式。我完全没被感动到,甚至觉得无耻之徒shameless的大姐来演都会比她更触动。所谓最伟大的表演我觉得太捧杀了。奥斯卡可提可不提。
第一次看安德丽娅的电影时,她还是个配角,但是她就是有这种让人记住的魅力。无论在哪部作品中,只要有她在,都会记得她的表演。这部电影是凯特安利过来的,“最伟大的女性表演”,如果让凯特来演,她应该也会演得很过瘾吧。这部电影的故事虽然很普通,但是对于演员来说,绝对是展现演技的好剧本。
非常无聊的独立片,翻来覆去那点儿破事儿。总是bullshit with many excuses然后用love来强行收场,这种白人自我感动自我救赎的片子还要拍到什么时候。女主的表演和电影一样套路且讨好,和Allison Janney一对戏还是明显不太能接住。
典型为演员打造的性格障碍角色故事,Andrea Riseborough拿下奥斯卡女主提名,但表演主要还在大开大合表现疯狂,缺少细腻。倒是奥斯卡幕后的事情更有趣点,片子曝光低没预算,全靠女星们在业内口耳相传帮忙造势最终拿下提名,属于小成本电影的励志。
3.5,片子本身很平淡,也很难说有多少原创性,但简直想不到还有谁能比安德丽娅更适合莱斯利的破碎感,(而且人家真的刚开始就没想着冲奖好吧,早就该获得这种级别的关注度了)永远无脑多半星!!(还是想吐槽Marc Maron的这种“贵人”角色看得想翻白眼)
非常平庸。导演花太多时间去述说莱斯利的堕落,但转变以及最后和家人关系的缓和就这样简单带过了。完全没有感受到力量与救赎。女主前半部分的表演值得称赞,但并不看好拿奖,这种撕裂式的表演很多影后都能演。但难演的是影片后半段心灵破碎后的自我救赎。
一些明星们对这个片子的宣传属实有点捧杀了...中规中矩甚至有点俗套的电影,演技方面也并没有什么惊艳的地方。不过看着这电影,我在想,如果是我经历这一切,我能处理得比莱斯利优雅吗?希望所有破碎沉沦的人都会遇到一个sweeney来拯救
冲奥八股文,女主全程毁容式表演,大喊大叫发癫发疯,满脸写着给我奥斯卡。影片节奏比较奇怪,太四平八稳没有起伏,剪辑上也还很需要打磨。PS,这部片子不知道是谁在公关,最近一两天推特上一堆白人演员在使劲推荐女主的表演,跟cult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