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荻上直子的又一副极简乌托邦作图。日常须臾被小幸福拉长,时间得到了延缓,才有机会酝酿生活的意义。又因生活有了时间的放行,生命也才拥有了为自证自感搭建的等待区。借由逐渐回归的感触,心灵再度升温,重现笑容和柔光,而视线交接的近景镜头也逐渐取代互相平行的中远景,大家终于被放置于同一时空内共同面对那些以个人之躯无法处理的生命偶然——(父亲/孩子/丈夫/老妇人的)死亡。彼岸的它无从交际,具化为房东/男主触摸骨灰这一极力试图跨越两岸界限的象征动作,这些时刻,死亡是永恒的高维存在,触而不得。后由基础生存经验(劳作/吃饭/蜗居/泡澡)填充的乌托邦渐进抬升了日常世俗的维度,才得以消融了死亡的坚固。死亡作为偶然的不可理解性,被那些日常的必然攻破(摔碎、碾磨骨灰),它反过来化作日常的一环,串联起众人相拥
标准的生活流日影,平淡细碎却后劲十足,用近乎笨拙的可爱姿态和超脱现实的梦幻场景去消解悲伤底色,将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拍得轻盈又浪漫。蹭澡蹭饭的厚脸皮邻居、心事重重的丧夫女房东、四处推销墓碑的父子,影片重在挖掘每个角色内心的隐秘角落,讲述底层边缘人群之间的交集联结以及相互扶持救赎所产生的力量,同时传递极简超然的生活态度和从容豁达的生死观。孤独颓丧、背负过往罪孽的前科者,从沉默寡言抗拒与人接触、质疑自己是否有获得快乐的权利,到逐渐实现转变,这是主角与自我和解的必然过程,也带给观众一次温暖的精神疗愈,人生短暂不过刹那须臾间,兜兜转转皆归尘土,好好珍惜并享受简单的乐趣才会令庸常的生活充满色彩,而支撑我们度日的,也正是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幸福。最后河畔行进的葬礼队伍配上片尾曲居然有想落泪的冲动。
感觉荻上直子又上了一个境界,已经不再是原来形式上的小确幸小乖巧了,而是更加的自然舒展。加上这个主题加上,这个电影有一种特别轻盈的宗教感。其实故事说的是一群忽然相聚在一起的人与过去告别的事情,告别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是某一场法事,可能是某一场台风,可能是某一种忽然看到的鬼魂,可能是某一种自我欲念的满足。电影有一种毫不突兀的通灵质感,让人觉得也许真的有魂魄,与其要去相信最坏的而不相信最好的呢,索性不如相信有魂魄在,有救赎。轰鸣蝉声之中的夏日宁静,宁静之中轰鸣的夏日蝉声,最喜欢在寺庙里那几场静谧之中突如其来的大雨,“刹那者为一念, 二十念为一瞬, 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 二十罗预为一须臾, 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活当下,爱眼前人,爱一饭一蔬。
呐,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朋友,有一天他拿着筷子和碗从隔壁过来蹭饭,还厚着脸皮借我的浴室泡澡,但就是他说饭要两个人一起吃才香,告诉我人死后会顺着蜘蛛丝爬向天堂。后来认识了一对卖墓地的奇怪父子,虽然彼此没说几句话,但还是去他家蹭了顿高级寿喜烧,一起埋葬了房东女儿养的金鱼。说起女房东,按时交房租的时候她会请我吃糖,只是听说她一直忘不了亡夫,想念亡夫的时候会用对方的遗骨抚遍全身。但就是这一群落魄的家伙们,吹着捡来的口风琴,穿着奇怪的蝴蝶结礼服,敲着廉价的塑料盆子,为你在河畔举办了葬礼。他们告诉我,哪怕我这样微不足道从来不被爱的人,也有资格抓住小的幸福。
值三打四。不知是否我期望值过高,昨晚看下来,倒没有觉出特别的好来。委实是很日本的一出小品,淡淡忧伤间有一点小幸福来治愈。不过大抵也只有他们那样好的风光和人与人间微妙联结的民族特点,才能支持这样的事儿,把故事架立起来。不难想象,把男主换成彭于晏,男配换成沈腾,咱按着国产电影的思路拍上一部,会是甚番情况罢。其实是为光妹看,几乎素颜出镜了,可也真是很美。她是越怪的戏份演得越好,片中独角戏可谓是《人间椅子》的最后那段的变奏版。《爱的曝光》背诵哥布林前书第十三章是张放的、疯狂的爱,这里是一种克敛的、内收的、日常但仍然疯狂的爱。
前半不免觉得有些做作,这种怪人式的报团取暖的孤独早在几十年前就从《荒川爆笑团》之类的作品里看到过,而室毅又太过烦人,闹哄哄的蝉鸣也无休无止。但看到后半段还是不免被打动,200w的高级墓碑卖给了狗,在事故物件外想象他死去的那刻,对于故人遗骨的三种处理方式,回忆就这样慢慢浸入镜头,感觉很久没在商业日影中看到这么如梦的影像,结果像是这须臾也变得迷人起来,像是所有不讲道理的事情都有了其之意味。而个中意味具体为何,就像是那吹着泡泡糖的寡言和尚,思考通过喉管又咽了下去。总之就是被高级地疗愈到了吧,蛮有意思。4.5归5。
……想说找到个好工作,干着干着 也不知怎么就进了监狱。但说实话,我松了口气,甚至觉得,啊,这样就真成行尸走肉了。但是,到这边再就业,住进须臾公寓,发现隔壁住了个怪人,他厚脸皮得要命,随便来洗澡,随便来吃饭,特别不像话。和他一起,发现自己开始慢慢有了笑容。我一直觉得,啊,这样不行,不配笑,我不配笑,没有一点活着的意义,从那以后,我一直都这么想。但现在,自己竟然也有些开心的时刻了。他好像对于细小的微小的幸福,很善于去发现、寻找,我很羡慕他。但对他来说,或许就是靠这些小幸福才活下来的。……
作为2023年的开篇第一部电影是极好的,温暖又温馨,在生死之间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主人公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死亡与重生,有亲人有爱人有宠物也有共居在同一时空的陌生人,因着角色的不同,生者与逝者连接的纽带也各不相同,没有反差强烈的激动场面,也没有生离死别的情绪渲染,自始至终的悠然道来,却给人以无限的冲击与震撼!每个生命都是一段向死的旅程,将恐惧化为勇气,把磨难变成力量,对世界报以热爱,给众生带来喜乐,怀着感恩的赤子之心,奔赴向那唯一的终点……
2023首部觀影。荻上直子这一部似乎在走下坡路,在一种可持续的乐活态度之外,本片叙事中的各种强音呈现出一种割裂,孤独死,用亡夫骨头自慰,前科男重新融入社会,鬼魂的出现,邻人态度巨变作为强叙事外因……这些全部揉杂起来,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取舍的困难,和作者性的陷落,并且我们很难从这样一部文本中看出它存在于具体时代的必要性。因为同题材同类人物雷同意象类似情节点太多了,让这一部的存在显得格外牵强。
200w狗狗墓地换来惊诧之下的寿喜烧;忘记自己已经过世的冈本女士;废物堆上销售儿子的巴赫;蝉鸣庭院说下就下的雨;爸爸死前的生命热线;生命热线里飞向夕阳方向的金鱼般的魂魄;骨灰混合着二尺玉射向天空是未亡者的自愈仪式;不知道是水是泪的水珠从脸上滑过;这饭啊一个人吃就是没有搭伙吃得香;暴雨里的乘法口诀表;最后夕阳下的葬礼,须臾之间迷茫明朗,纠结释然一下都清清楚楚的具象化了,多做少想。
比前作『人生密密缝』还要好,除了一些标志性的「荻上直子时刻」会定时闪现外,有时都感觉不到这是她拍的电影。没那么命题作文、也简化了许多雕琢设计,去直面生活真实而沉重的一面,袒露出了一种难得的、又有些可爱的勇敢之心。莫名想到了一句歌词——「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的确是总有残缺,也总有让残缺去成长、去变化、再完成修补的一天。那一天,不是此刻刹那,就是彼时须臾。
全片洋溢着很典型的日式情调,明明讲的是底层人们的辛酸生活,却拍出了温情治愈的清新范;节奏很慢但不觉得枯燥,岛田和山田每一次吃饭都好似一出小品般有趣,六个人围坐抢寿喜烧的画面也颇有喜感;苦涩的日子里,要不停寻找日常中的“小幸福”来维系活下去的动力,一个人很难做到,但有人相伴就容易的多;光妹和研一,神仙组合,虽然没有感情戏,堤坝上的聊天也是今年份的难忘画面了。
怀着极大兴趣观看,看到一半仍觉有趣,却也隐然感觉到平静之下,影片在朝着一些极端情绪方向走。节奏仍旧缓慢,演绎了大半场,故事上几乎没有进展,只是行为与情绪上累积。影片在说人生,也在说死亡,人生不过须臾间,而死亡更是刹那而至。影片所展示的是底层人的生活,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却并非人类大多数所共有的情感,而是将一种奇怪情绪强加于普通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