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影片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在这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将要学着融入新的环境和家庭,面对新的家人。而他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将被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一一化解。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 最佳影片奖(提名)尔冬升
影片似乎很奇怪地融合了《红樱桃》、《拯救大兵瑞恩》和《赵氏孤儿》等影片(——某种方面,约翰·福特的《搜索者》确实是一部鼻祖式的影片,而且比其后来诸多效仿者都要出色和成熟),但影片的本质和主角依然是“草原”本身,但它拍的又不是草原或者草原生活(如《绿草地》),也不是草原上的人(如《图雅的婚事》),而是草原(蒙古族)内里的一种性格和精神,片中有不少非常明显的亮点甚至泪点,足见尔冬升的艺术审美、人性洞察和编导功力,但整个影片在绝大多数时候的叙事和编排都是显得臃肿和老套的。
一部可以三星的片子,最后的反转生生要再降一星了。这反转把草原妈妈的养育情全否定了啊!最让人感动的不应该是找毛巾那场戏吗?再不够沙尘暴那场戏也可以了,如果还不够让草原妈妈得场病,还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把草原哥哥写死呢?!还要改名生活在一起?真是胡来!再有陈宝国这条线,就是个工具线,简直就是废戏,苍白无力。草原妈妈十年如一日的养育之恩,平凡而伟大的感人故事,非拍成这样煽情的报答救命之恩的狭隘呢?真没必要!
尔冬升除了为钱拍这个,更是投名状吧?毕竟艺术不艺术,商业不商业,连商业主旋律也不是。三千海上孤儿的故事其实早就拍过,影视都有。三千湘女上天山更值得好好拍。陈宝国的妆容有点撞脸尔冬升,老让我有尔冬升亲自出演的感觉,有点出戏,变得像纪录片了。“厕所”的细节可以。狼是多见的在那年代。流沙的意外就太刻意了。草原流沙,比沼泽更不可信。
9 活的时候就好好活着,人各有命,当然要认真活着,爱值得爱的人,对对方好,说不定哪天就不在了呢,但也不要做蠢事。王锵演的很不错啊,草原上的野生小男生。丁儿的脸可真是太用劲儿了,但是还是生疏。
完全没有香港导演的傲慢和港片的影子。全片流利的蒙语,生涩汉语,静静地讲一小段故事,虽然依托了时代大背景,但抛开也完全不影响故事的发展。丢开功利心,讲一个好故事,在如今的电影市场弥足珍贵。
观影体验从开头一直都挺好的,直到10年后,妹妹在一场婚礼中与别的男孩眉来眼去,这段看的略难受,给我的感受就是,长大后的妹妹成为白眼狼,辜负了那一家子人的善良,尤其是哥哥。
还可以~~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真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儿,我们中国人信的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更加感觉这故事其实可以拍的更好~不用各种绝症,就足以感动人的~
片名很好听,风景也很美,虽然题材地域都很宏大,但叙事和情感抓的不错。在寻亲之路上展开一段感人的故事,不过比“路人甲”还是少了点那种最直接的冲击。
今年难得的好片子,故事讲的干净利索。一众老戏骨、小戏骨和马苏演得不错,蒙古语非常有代入感。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被草原儿女的真情与温暖感动!
如果没有最后杜思珩莫名其妙要回上海的白眼狼行为 还因此害死了哥哥 会是五星 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情节 为了戏剧冲突?去他妈
看一个陌生时代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能被说服,这部电影在伊德尔出现之后,以及他在的所有戏份中,说服力是最强的。
有被暖到,但后面让我看得感觉很无厘头。如果单纯治愈能不能不要那么多匪夷所思的情节,就让我沉浸在假象中也好。
这部电影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剧情太过平铺直叙,人物扁平,事件无趣,可原本的题材却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