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Buster Keaton's final silent feature, as well as the final film in which MGM allowed him any creative control.
在米高梅拍摄的第二部电影,也是米高梅时期唯二较好的片子,再此之后基顿难出比较好的长片了。质量上比同在米高梅拍摄的《摄影师》还差不少,大制片厂限制太大,标志性的动作设计被大幅度减少,使其成为字面意义上的棍棒喜剧,沦为平庸的动作喜剧,如果换其他演员来演也完全可以,完全浪费基顿才能。第一幕单独拿出来可以作为一个比较精彩的短片,但还是没有太多的基顿标签,与后面细碎拼凑的段落放在一起时,整体就显得冗长无新意了。虽然设计上定位于基顿以往作品爱情关系中不常有的婚后,但并非有情人的终成眷属,还是返回到了卑微基顿的追求爱情套路之上。可后面出现基顿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船时,很难看到以往在《船》、《爱巢》、《航海家》、《船长二世》的精彩场面了。两相对比后期,卓别林自创公司真的保留住了创造力。PS:基顿生日快乐呀!
原来是有两个导演咩,难怪我就说前半部分一点都不基顿!贯穿全片的罐头笑声也很无聊子,前半部分给女主设定的人设也太无脑出丑了吧,不喜欢,还是后半部分可爱!后半部分才是我的基顿!!!记几个很打动我的点!一是趴门缝和小狗想和小狗一起哄喜欢的人开心,呜呜呜呜太基顿太基顿了太基顿了!这才是wuli可爱灵活的顿顿??。二是高层开会耽误救火和在高层面前卑微转头丢掉帽子的戏码,社畜打工人表示很共情和戳到快乐点!三是基顿最擅长的船戏,你尽可以打倒我,可你在船上休想打败我!谁说我们顿顿不适合默片喜剧版《老人与海》呢??!还有顿顿这次好厉害,敲遍全船人的脑瓜子,咚咚咚咚咚,不同意顿顿演默片喜剧版《老人与海》的全部敲脑瓜子!
与“困扰婚姻”无关,就是一场制造麻烦寻爱记,基顿的杂技与动作戏一如既往地精彩。默片的特点也是聚焦在表演和夸张的动作设计上,活色生香,剧作层面贪图一乐,实在难以动人,这部片子就是类似于如今泛滥的“商业电影”,在属于自己的时代不断重复自我,保守成见,终会翻篇。
一个上世纪29年的追星狂,最后成为了打不倒的英勇船长。基顿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卖身米高梅,创作受限,才能无法尽情发挥,薪资微薄,又因将军号票房失利,深陷穷困。本是同卓别林一样的默片大师,甚至其才华独特、无与伦比,境遇却天差地别,令人唏嘘。
第11部基顿。基顿很无聊的一部电影。可以看出基顿在米高梅手下混的并不怎么好。故事方面又做成了一个多幕话剧似的流水账般的电影。笑点营造的也很无聊,场面调度始终差一口气,几乎看不出来动作喜剧的味道。整体较烂。60/100。
第一幕戏迷登台搞砸演出,是和侯宝林的相声《空城计》几乎相同的创意。把醉酒妻子抱到床上的笑料,后来被基顿自己多次重复沿用。第三幕打败坏人换得美人心,大体框架很像卓别林早期拍的短片那种模式。
"You're going to see a lot of me from now on!""A scratch is nothing to a Southern gentleman!"
可以看出很多基顿以前电影的影子 戏中戏 被警察追 落水 孤男寡女在空船扶喝醉老婆睡觉那场戏 在舞台上被重新演绎了无数次基顿最后一部自编自导的长篇 伟大导演的谢幕 我爱基顿
依然是穷小子最终赢得富家女芳心的故事模式,依然是很跳跃很割裂的叙事方式,船上部分也延续了《航海家》,但台词变多了,基顿也变老了。以及,配乐非常《猫和老鼠》。
如果拍短点就好了,太长了到了后面没有很强的观影欲望了,而且故事的内核虽然展露了一点但处理得不算太好。
在米高梅的掌控下剧情有来有回,有伏笔有点题。但作为基顿最后一部默片,有种告别式的伤感
前半段舞台剧“拆家”,后半段船上“美人计”擒拿匪徒。冷面笑匠看起来却那么“悲凉”。
巴斯特基顿在米高梅控制下的最后一部长片,后来,有声电影的时代来了…(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