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译 名 福斯特对话尼克松/对话尼克松 ◎片 名 Frost/Nixon ◎年 代 2008 ◎国 家 美国/法国/英国 ◎类 别 传记/剧情/历史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文 ◎IMDB评分 8.1/10 17,864 votes ◎文件格式 Bluray-RMVB ◎视频尺寸 1024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23 mins ◎导 演 朗·霍华德 Ron Howard ◎主 演 麦克·辛 Michael Sheen 弗兰克·兰格拉 Frank Langella 凯文·贝肯 Kevin Bacon 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马修·麦克费登 Matthew Macfadyen 奥利弗·普莱特 Oliver Platt 丽贝卡·豪尔 Rebecca Hall Toby Jones ....Swifty Lazar 帕特里夏·麦科马克 Patricia McCormack Andy Milder ....Frank Gannon Gabriel Jarret ....Ken Khachigian Kate Jennings Grant ....Diane Sawyer Ned Vaughn Simone Kessell ....Janet Janneke Arent ....Sandra David Kelsey Keith MacKechnie ....Marvin Minoff David Paterson ....British TV Show Presenter Kevin P. Kearns ....Fan Jenn Gotzon ....Tricia Nixon Jim Meskimen ....Raymond Price Pete Rockwell ....Reporter #3 John Kerry ....Disco man Mark Simich ....Hugh Hefner Kimberly Robin ....Ma Masion Girl Michelle Manhart ....Disco Girl Kaine Bennett Charleston ....Sydney TV Director Louie Mejia ....Interview Cameraman 2 Clint Howard Geoffrey Blake ....Interview Director Rance Howard ....Ollie Gavin Grazer ....White House Director Simon James ....Frost Show Director Eloy Casados ....Manolo Sanchez Jay White ....Neil Diamond Wil Albert ....Sammy Cahn (as Will Albert) Penny L. Moore ....Lady with Dachshund (as Penny Moore) Jennifer Hanley ....Makeup Woman Robert Pastoriza ....Interview Cameraman #1 James Ritz ....Smith House Reporter #2 Ben Pauley ....Australian Stage Manager Noah Craft ....Australian Stage Director Talley Singer ....Stewardess (as Taylor Singer) Gregory Alpert ....White House Cinematographer (as Gregory H. Alpert) Steve Kehela ....Premiere Reporter #1 Antony Acker ....Premiere Reporter #2 (as Anthony H. Acker) 古盖·格莱斯 Googy Gress Marc McClure ....Network Executive #2 Joe Spano ....Network Executive #3 ◎简 介 水门事件爆发以后,尼克松总统被迫下台。此后的数年里,他一直保持缄默,直到1977年的夏天,他第一次接受英国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大卫·福斯特的专访,讲述水门事件的始末和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当年福斯特对尼克松的采访可称得上是一次猫与老鼠的智斗,而采访的高潮则出现在了尼克松承认“我让美国人民失望”和他宣称“一旦总统窃听就意味着窃听不再是非法的”的时候。此后,该事件被改编成话剧,引起巨大反响,并赢得了一系列奖项。本片就是根据该话剧改编而成的。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一次电视采访。那次采访永远改变了电视采访的历史,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政_治。在从白宫引咎辞职后,尼克松在公众和媒体面前一直保持着沉默,他没有对水门事件做过任何评价和表示过任何忏悔。这样过了三年时间,在1977年的夏天,这位有着卓越远见的总统终于答应坐到演播室里,开口诉说自己总统任期内所发生的一切:中美建交、阿波罗登月、越南停战——当然,还有断送他总统生涯的著名的水门事件。可是出乎尼克松意料的是,电视台方面选择了英国记者福斯特作为他的采访人。尼克松心存侥幸,因为福斯特看起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似乎这回可以不费太多力气就蒙混过关。 而此时,福克斯的采访团队也深知尼克松的机智和狡猾,他们也在为福斯特能否圆满完成采访而捏一把汗。一方想要揭露真相、另一方想隐瞒事实;一方要诉诸公众,一方不想家丑外扬——两个人的团队都在为那即将到来的采访做着必不可少的准备。 当演播室的灯光开始依次点亮,那挂在摇臂上的摄影机开始运转,电视信号开始向全美转播:这次电视采访渐渐变成了一场猫鼠游戏,一个智力和口才的角斗场,一个良知和道德的审判台。采访的高潮出现在尼克松承认“我让美国人民失望”和“一旦总统窃听就意味着窃听不再是非法”的时候,这次访谈最终成为了美国新闻史上最经典的一次访谈。 一句话评论 影片一心一意地关注着大卫·福斯特对尼克松进行的那场为期四天的访谈。能看出来,霍华德是一个关注政_治的导演。 ——
好的电影一般都有一些巧妙的设置一些类似罗生门的点 留白让观众可以在电影结束后津津有味讨论的本片关于不系鞋带的鞋子关于那通神乎其技的电话也许是醉酒后的失意倾诉也许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福斯特沉迷于对尼克松的追击中无可自拔产生的臆想。演尼克松的真是大神啊老戏骨但是名不见经传仿佛看见了真正的前总统在他的演绎下你虽然知道尼克松是罪人但是你却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希望福斯特对他不要咄咄逼人可以放他一马这很大一部分是演员自身魅力带来的。打垮一个人废话都是虚的有时间地点人物证据确凿无论你如何巧舌如簧都得乖乖认罪吧。剧透中尼克松请求休息在洗手间里喃喃自语不巧被别在身上的收音设备录下间接承认了罪行的情节没有出现感谢剧透的人你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惊喜言多必失要谨言慎行啊
弗罗斯特最后逼迫尼克松公开承认自己做错了,这也是尼克松唯一一次公开认错。弗罗斯特的这个访谈成了美国政治类访谈节目收视率冠军,直到现在仍然如此。不用说,弗罗斯特发了大财。以上是土摩托的文字。我最感兴趣的是一个细节。因为尼克松是政治家,所以他穿皮鞋,是一定要穿黑色系带的,他很看不起福斯特穿的不系带的意大利皮鞋。所以在两个人第一次交锋的时候,一上来,尼克松就挑衅地对福斯特说,你穿这样,不觉得轻佻吗?给了他一下马威。但是,在电影的结尾,胜利者福斯特要送尼克松以礼物,拿上来,是一不系带的意大利皮鞋。
戴维.福斯特成功的采访,是“没有哪个新闻调查记者,哪个公诉人,哪个法官团或者政敌能成功做到的事。理查德.尼克松的脸上肿胀起来,满满都是孤寂、自憎、失意”。弗兰克.兰格拉饰演的尼克松将此刻最后几秒钟的内心活动表演得淋漓至尽,让人惊叹!脸部特写通过眼神细微的变化将人物内心深处的状态非常精准的表达了出来。戴维离开美国前再次去看望尼克松时,尼克松说了句:“你是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如今,戴维.福斯特每年举行的派对,是英国社交圈不容错过的盛事。对话尼克松仍然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次节目。
其实我觉得男主觉醒那里觉醒的有些尬,不过可能只是我自己有这个感觉吧。其实看到最后我反而对尼克松有更多的感悟。从前在《娱乐至死》中看到过尼克松电视竞选失败那一段,广播到电视的转换使得比起逻辑缜密的演讲,人们更关注一个人的形态,尼克松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不断擦汗而失败。政治总是在不停地斗争中,最后尼克松承认罪行那一段让我很有感触,我对不起我的朋友们,我对不起美国人民,我对不起美国的政治制度,演总统那位演员演技太好了,脸部微表情把握得很好。
1,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战斗;2,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和挫折激励可能是来自于你的对手,也只有来自值得尊敬的对手才管用;3,表面上是心灰意冷的尼克松被年轻气盛的男主打败,实际上很可能是尼克松顺水推舟成就年轻人也解放自己负罪感,如此尼克松这个人物塑造显得更具复杂性和魅力;4,哪怕在电影里,男主更像是给尼克松的陪衬,但必须敬佩,如果男主没有豁出一切去做别人不敢尝试的事,他也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太欣赏那种破釜沉舟的干劲了。此电影该推荐给所有年轻人看。
几乎能给Ron Howard导演一个“交给我拍的东西您就放心好了”的标签。不管什么题材和故事,基本质量永远有保障 “尼克松在政治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从他以后的所有政治丑闻都被冠以XX门的称谓”,夸张了。真实的历史里也是一个极有争议的总统;在导演的镜头中,他身上的气质和秉性甚至让人心生敬意。跟《总统班底》一起看是很好的体验。 Langella贡献的这一版尼克松总统,每个动作表情的变化都透着演技;人物的灵魂就在他的表演中
在最近看的片子里学到一个词,不知道怎么翻成中文,就是一个人干着违反自己良知或者终究会引发自己耻感的事情久了,指不定哪天就会对一个几乎和他没啥关系的人全盘倾诉出去。这是本片高明的地方,主持人有些许技巧,但终究还是因为尼克松自己是无法忍受自己干出了那些事情的。主持人有高明之处,人们对尼克松在抨击之余还是会有理解,还拐着弯表现了一下一个英国主持人对美国市场的向往,又是一部花式赞美式民主的片呢!真的拍得很好
朗.霍华德的电影只有这部之前一直没看,水门事件的纪录片和资料看的已经够多了,看这片名就提不起兴趣。可我还是低估了霍华德,真的是什么题材都能拍的好看。虽然是政治访谈,但导演拍的像拳击赛,访谈前各自阵营商量对策收集资料就像拳手训练,前三回合主持人像拳坛新人被老拳师牵着鼻子走,最后一回合重拳出击直击尼克松灵魂深处。演员太牛逼了,看的过程中我不住的提醒自己尼克松已经去世了,这不是那个帮助过中国外交的总统,
1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剧情片,电影,让其中的演员,时不时的跳出剧情,以一个“纪录片”的姿态,来叙述一些感想,这种完全的“纪录片”做法,真的合适吗?2影片,从一开始紧张激烈,互相博弈的零和游戏,到后来转变成尼克松本人自我感悟之后,决定面对镜头说出自己的罪行,这个转变,有么有道理,生不生硬?尼克松是一个狡猾的雄辩家、政治家,即便影片可能想要表现他脆弱、人性的一面,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再做多一些的铺垫?
几次访谈下来,可以看出nixon和david彼此之间抗衡关系的转变。但比较难以接受的一点是,高潮部分,最后一次访谈,似乎把david塑造成了天才的形象。转变了态度就获得了成功。尼克松此前还想要重回政坛,突然就袒露心扉谈开始认错。不知是否用cheeseburger那一夜的电话来作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隐喻和后期转变的铺垫?很奇怪。
最后的drama之前的所有戏都很拖沓。尼克松的character做得很好,但容貌和声音实在太出戏了;Frost演员标志性的礼节性微笑更接近于镜头前的紧张而非character building,而且本身也没演出层次感。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随着时间流逝,水门事件已经不是个事儿了,没必要把尼克松搞成美国第一罪人的样子。
1,伪纪录片式手法。2,前期尼克松手持,后期改变。3,谨慎使用特写(四次访谈中只有最后一次使用了特写)4,镜子。部分脸→全部脸。5,转场设计的比较有看头。6,我一直以为兰格拉是用前三场的失利来麻痹尼克松,最后一场定胜负呢……没想到这哥们儿真是正儿八经的自我感觉良好。靠尼克松送人头才不至于破产……7,演员演技加分。
最近在学习American Foreign Policy, 讲到了尼克松政府正好就把这部片子给看了。精彩!紧凑!回味无穷!在这里能看到对新闻事业的理解,能看到一个政客深似大海的城府,能看到一股追求真相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人生浓缩在那个特写里,他的眼里似乎有遗憾,有无奈,有追悔,让人唏嘘。 兰格拉演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