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中 文 名
整部电影在逼仄的坦克中,窥视外界则用的坦克瞄准头(圆口镜头比《我不是潘金莲》更有代入感)。一群年轻未经历战事的新兵蛋子到了黎巴嫩屠杀最无辜的市民,坦克中的水也由最初的清澈到最后变得肮脏浑浊。人乃钢铸之躯,战车不过废铁一块。9年金狮奖作品,也是导演的处女和半自传作品,以坦克瞄准镜的视角描绘了1982年黎巴嫩战争的一角,独特的视角给予了此片高度的私密性,由于局限性的问题,在很多方面比起同样表现中东战争的拆弹部队还是有不少差距
坦克内的密闭空间黑暗、压抑、油腻、肮脏、喘不过气,潜望镜的独特视角更让人身临其境,那些被杀的、杀人的、灰尘、鲜血、火焰,战场的残酷景象扑面而来。以往的战争片所以大场面取胜,这部却反其道而行,不断地缩小,用大量的特写赤裸裸地审视刚上战场的士兵焦躁不安的情绪和灵魂的痛苦挣扎,让人不忍直视。当坦克盖打开,蔚蓝的天空下一片茁壮生长的向日葵,那一刻的心情好像如释重负,可是战争并未结束,一切还将继续。
有意思的是从开头一直到结尾,只有最后向日葵场景部分才给了坦克机身特写,而这之前几乎全是坦克内和透过坦克潜望镜看的外面的镜头,刻意给人营造压抑的气氛,坦克内空间逼仄,而外面世界需要跟随潜望镜的转动才能看到。弱国无外交,黎巴嫩当时的处境也是惨,这片有一定展现,视角是以色列士兵,内乱里还有黎巴嫩的长枪党,片里那个尸横遍野的市中心又是叙利亚占领的地盘。国家弱小,人民就只能被其他多个国家分而食之。
看完心情非常压抑-急切地想冲出影厅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整部片都浓缩在阴暗的坦克内部.坦克瞄准器是士兵窥望战场的唯一窗户.也是与任何一个被瞄准的生命的对视.每次对视都极其凝重而纯粹。向阳花田几乎是全片唯一鲜亮的色彩.耷拉着头无法拥抱阳光的向日葵不仅是象征与预示.更是充满戏剧化的对比。这是一部一定只有亲身经历了战争的人才可以拍出来的电影-而这最显而易见的点恰恰是成就这部金狮奖影片最可贵的修饰。
黎巴嫩战场上普通坦克兵的遭遇,电影没有什么宏大的战争场面,所有关于战争的残酷描述都是通过坦克瞄准镜的画面来表现的,让人触目惊心,几位主角的心态也在那种极端条件下发生了变化,这种氛围的把控和描述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和绝望,电影里坦克的标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人才是钢铁之躯,坦克不过是一堆废铁”,电影里面开奔驰车的和坦克上的战俘没有表明是什么关系,不知道有什么深的寓意。
极其罕见的狭小空间,极其精细的细节设计,坦克的机械音都被用来传递信息,潜望镜变成摄影机镜头,临场感极强;大量光线下的眼睛特写,影像魅力也强剧作过于强调道德困境来制造冲突,比较视听部分的话作者性有限;理解成战争机器的崩溃倒是有点嚼头,大量台词也在强调—只要战争机器还能运转,就要开动到崩溃为止,人只不过是零件而已,它本身包含了太多罪恶—违反国际法的白磷弹、战俘问题、平民问题,以小见大
有短片感,前半段刻意至极,不过倒挺适合改编成实验话剧。只有极端精神状态而没有人物,导演用瞄准镜视角放大感染力,以对观众进行情绪绑架,甚至用瞄准镜漫长的特写凝视将道德焦虑抛给观众,和许多美国电影一样,90分钟的坦克旅程无非是披着人道主义的伪装,用“个人的自我怀疑”为入侵行为裹上糖衣而已。若《拆弹部队》能晚一年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应该唾手可得吧。
迄今为止因为太过于压抑而没能坚持下来的片子,坚持一个小时后还是受不了了,提醒幽闭空间恐惧症者慎看。导演亲身经历改编,整部电影百分之九十都是由特写构成,视听语言非常聪明,借由坦克的望远镜观察战争带来的敌我双方的痛苦,没有一丝人性光辉,也没有救赎,全片大特写加密闭空间,观影体验高度还原坦克兵的痛苦,战争或许这才是战争真实的面目。
开头结尾镜头相呼应,美丽的向日葵与残酷的战争形成强烈的对比,视野独特,有大量的人物面部特写镜头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恐惧。结尾两个人物的眼神碰撞,其实双方都并没有仇恨,只是战争让他们相互残杀,然后他锁好尿液从肮脏无比的坦克内部探出头来,看见了这片美丽无比的向日葵花田,让人反思这可恶的战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很棒的一部反战片!
影像的独特之处便在于用空间化的视点来目击历史的伤痕,这种空间感本身就是一种局限,而空间化的视角也是一种局限,两者的双重局限强调的是历史本身的局限,人类的历史就是局限的历史,无法穷尽关于可能性的想象与超越,所以时而会桎梏于狭隘的选择,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寻求所谓真相碰壁之后的无可奈何。
影片讲述1982年黎巴嫩战争首日,四名年轻以色列士兵驾驶坦克,被要求配合地面部队清除已被炸毁城市中残余恐怖分子,他们目睹战争屠杀本质,误入叙利亚控制区被包围,只能靠自己杀出重围。场景空间局限坦克内部,观察镜内部视角,压抑窒息感。他们不想杀人却不得不杀人。内心挣扎,震撼有力。向日葵。
【3星半】据说是李安担任威尼斯主席时评选出来的金狮奖,用狭小的坦克内部代替枪林炮雨的大场面,用在战士兵的恐惧、彷徨、慌错一反战争片贯有的大无畏英雄形象,被炮弹击中倒在血泊里高喊“和平”的运家禽平民,被扯去着火衣服迷离望着炮口的母亲,被敌人包围时传来的歌声,无不在控诉对战争的愤怒。
影片中所有的战争画面都是通过坦克车上的一个瞄准镜来表现的,镜头里的死亡和鲜血,在被摒弃了其他背景干扰之后,显得更加触目惊心。如此伸手可及的触感,来自于导演真实的人生经历。影片开场的那个向日葵田野,甚至从瞄准镜里看到的死亡。该片是一场令人信服的重演再造#此片又名《纠结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