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满清年间,朝延视少林寺的正义之士为眼中钉,派官兵剿灭之,率领清兵的副总管高飞扬原是少林大师兄。少林被灭,各弟子遭拘禁,高飞扬将之劳役,实则藉此令各人强健体魄,精练武功,高表面上投效清廷,其实是在暗中协助同门光复少林,惜其心意不被了解,其后少林弟子逃出反抗,杀死皇帝时,高亦被杀,至死亦无人知其功劳,可谓最能忍辱负重的大英雄。
第1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第1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狄龙
本片是張徹一代弟子午馬導演的少林題材電影,比較有特色的是午馬以逆向方式改寫了師傅張徹的經典作《刺馬》,狄龍由邪轉正,詮釋了一個隱忍負辱的英雄形象,在演技上頗有發揮空間。(最后主角含冤而死更加讓本片的格局提升了一大截,寫盡英雄蒼涼悲壯。虐心程度可以說是古裝武俠版《邊緣人》。)本片的動作場面也設計得極好,結局決戰狄龍以少林佛掌擊敗陳惠敏的鷹爪功一戰拍得極為精彩。由張徹本人親自作詞的《英雄》一曲更加帶出本片的主題:能忍人所不能忍,為人所不能為才是英雄。
80年代初仍流行的反清题材武侠片,插曲由张彻填词,当中“岂是逞强斗狠,岂是血气之勇,报国能成不世功, 这才是大智大勇”的“报国”指的是“反清”,英雄好汉所反抗的是影片所定义的满清“暴政”,隐喻“报效朝廷”不等同于“报国”(爱天朝与爱祖国不宜相混淆),甚至是甘为鹰犬的道德问题,而这个举世强大由异族建立的朝廷并不让所谓的反清义士所认同,其存在是“祸国”,对之颠覆是为“救国”、“报国”。
剧情很多漏洞,但狄龙演绎这样一个忍辱负重,顶着“叛徒”恶名训练师弟,为少林挺身复仇的大英雄确实很精彩,跟后来的《人民英雄》颇有呼应。高飞扬被师弟所杀,临终未得同门原谅,最后带着尊严站立而亡的一大段令人心酸,也表现张彻的歌词:忍人所不能忍,内心深藏苦痛,为人所不能为,只求一句成功
难怪此片获当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及最佳男主角双提名,的确有道理。狄龙那时依然英伟不凡,虽然大鬓角有点毁人,相比二十啷当时,别一番男人魅力,晶亮的眼神看起来没变,却分明变了,全是内心戏。不过,同一部片,有人剃头,有人不剃头,看着真奇怪,武打片还是打斗太多。结尾有力,加颗星。
本身就不太喜欢忍辱负重的角色,同时在疑惑做卧底的时候不是应该起码有另一个人知道高飞扬的真实身份,里应外合吗?是不是像无间道一样牺牲了,没有看懂。多次强调何谓真英雄,反而是败笔。英雄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而忍人所不能忍的,信仰应该已经可以救人于现世了。
马新贻式的武官清装真是适合狄龙啊啊!轩昂威严,白衣红腰带,一招一式节奏十足好看!午马会拍他!施思格格清装也美,她到了这个时期是珠圆玉润光华流转,眼含秋水,尽在不言中,似是唯一能窥得狄龙心事的人,然而撑伞之后她竟然就没下文没结局了?
狄龙武侠多了去了,现在看来,演的最好的有两个:《侠骨英雄传》&《赤脚小子》。张彻和楚原的片子有名则有名矣,其他,呵呵......结尾拉《刺马》几条街,也胜过《投名状》。师傅,何谓英雄?用于《水浒外传》&《巾帼英雄》
我为什么要在午饭的时候看这么苦逼的片啊,摔。基本是狄龙的独角戏,可能就因为演得太好了,才让人觉得特别气苦。不过扮相身手依然极帅,比年轻时更多几分伟美【看的时候在心里嘀咕“男人腰围上去了也不全是坏事……”
龙哥演技又一巅峰之作,忍辱负重外表黑暗内心炙热。好多微表情内心戏,服装白色为主,奢华飘逸,龙哥的胸光滑细腻。舍一己救苍生,倪匡龙哥真爱粉,人戏不分吧。配乐武打皆好,还有慢镜头,死亡之舞。
只有看不见的苦,才是真的苦,这种角色对龙哥来说天赐。施思这个角色虽不合理,但设置得巧妙,因为人生就这样,有些话想说却不能说,只得由别人来帮你说。(谁能给片子修复一下啊,哭)
卧底不好做啊,尤其是这种单枪匹马没证人的卧底。施思这个红颜知己怎么虎头蛇尾的~高飞扬让我想起了《雪山飞狐》里的飞天狐狸~其实比《双侠》好太多了。
有层次的角色让狄龙更帅了,可惜英雄呕心沥血,最后只得独自寥落。和陈惠敏的对掌戏十分精彩,宴会行刺颇见巧思,在那个年代的郡氏戏里应属上品。
孤忠英雄,你一个人撑的好辛苦%>_<% (龙哥的扮相太漂亮,最后的KO太精彩!加了两撇小胡子的龙哥竟然和李亚鹏神似。。(⊙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