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帝国的毁灭电影

 
电影译名: 希特拉的最后十二夜(港) / 帝国毁灭(台) / 帝国陷落 / Downfall / The Downfall: Hitler and the End of the Third Reich
影片导演: 奥利弗·西斯贝格
豆瓣评分: 8.80
影片地区: 德国
影片类型: 剧情,传记,历史,战争
上映年代: 2004
影片时长: 0
更新时间: 2020-11-06 15:23
浏览次数: 12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帝国的毁灭电影演员名单
布鲁诺·甘茨 , 茱莉安·柯勒 , 乌里奇·马特斯 ,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 科琳娜·哈弗奇 , 克里斯汀·伯克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海诺·费尔希 , 马赛斯·哈贝奇 , 米高·文度 , 安德列·汉尼克 , 乌尔里希·诺登 , 波奇特·密尼梅雅 , 罗夫·凯尼斯 , 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 , 克里斯蒂安·雷德尔 , 戈兹·奥托 , 托马斯·席尔梅 , 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 , Dieter Mann , Thomas Limpinsel
帝国的毁灭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德国电影

当自己所建筑的一切土崩瓦解,他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崩溃发疯不理智。鼓动孩子冲在前面毫无人性。手下都面对着继续还是离开的选择,杀死自己六个孩子后和丈夫选择自杀。。。。。他们追随的是,让他们这样死心塌的是。她在满是俄罗斯人的街头离开这片废墟,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她遭遇了强奸。所谓的正义俄罗斯方也做了这样的事。仅仅就因为她在纳粹那工作过?还是人性原恶的释放?他们这样做和坏人又在哪呢区别。年轻并不是犯错的理由。。。片子有点长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我们都在做着我们的思考,做着我们的选择,做着我们的事。我们或许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错误的事来,那么,当我们知道了我们曾经造成的错误时,我们是以当时的无意作为推脱的借口,还是勇敢的承认和弥补自己的错误?这或许不仅仅是个假想的问题。

帝国的毁灭剧照

打开b站看到推荐里有个元首,点开看完了全片。帝国的最后12天,元首的最后12天,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恶人在这部电影里竟然更像一个可怜的老人。很多人冲着名场面点进来看,但是这部电影细看处处都是名场面。希特勒最后一次出地堡给小孩子们发奖章,地堡里苏俄的炮火已经轰过来了爱娃仍然要坚持办舞会,施佩尔离开前最后看一眼自己打造的即将淹没在炮火中的总理府,醉醺醺的赫尔曼被枪决前突然扣好扣子行纳粹礼高喊heil hitler,申克教授在的伤员治疗处一边在锯腿一边在给士兵授勋……但是最震撼的还是戈培尔一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才能让这对夫妇认为没有元首和纳粹的世界不值得活下去,带着六个孩子来为第三帝国殉葬。历史上有这么多人以死追随的领导人物并不多,突然想多读一些关于这个人的书,想更了解二战时的德国。

帝国的毁灭剧照

相比于电影,这部片子更可以称得上为是纪录片。因为紧跟台词语和德语发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空耳那些笑点所在,这是一部很严肃的历史战争片。我在碧梨碧梨观看的时候,字幕组也特别优秀的人物的口音翻译的也很到位。在片中希特勒的扮演者也刻意的去使用了希特勒那带有奥地利的口音。人物的紧张感和节奏的压迫在地下室演绎的淋漓尽致。希特勒和夫人爱娃的自杀,也从历史的底片中翻出,完整的剖析了给荧幕前的大众受益良多,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黑暗,比如说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他们面对失守柏林的态度要比那些精神纳粹的警官们要更为人性。当时有很多的人就是这种心理状况和信仰。这部片子也是现在的国人对过去的反思和纪实。

帝国的毁灭剧照

这是一部德国人民与百姓的史书,相比起描写二战血腥罪恶的影片,重点放在了希特勒等极端纳粹主义份子面对死亡的态度上。我在看的时候觉得感到有点惊讶,除了让弱者百姓犹太人作为希特勒称霸世界的代价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并不让我觉得有多离谱,例如希特勒私底下的温柔以及对于爱情的态度(不过这的确有一些影片附加的情感在里面),这让我懂得了什么东西都不是绝对的,历史教科书仅仅是陈述客观事实、结果,但其中过程细节往往只是被笼统地一笔带过,我们更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考究的方法看待历史。希特勒那句“呀呀呀呀呀”,的确有点搞笑难怪被弄成鬼畜,不过演得很棒了。最后,铭记历史,爱与和平。

帝国的毁灭剧照

点开之前,脑海里就不时浮现屎蛋和大屁股裂了的搞笑场景,鬼畜误人呀。电影不以政治脸谱化的形象呈现希特勒的最后岁月,而是采用纪实拍摄手法,让我们看到他除了是战犯,也是一个正常的无助的老人。他死于自杀,死于自己虚妄的追求,我们批评他,但不能完全鄙视他。他也是有信仰的,他的追随者愿意为这个信仰而死,这信仰不是封建迷信,尽管这个信仰伤害了很多人。信仰破灭他选择赴死,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些许勇气。而几个德国将军在弹尽粮绝时依然不放弃抵抗,让我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能横扫欧洲。相比解放前我们中国军人,哪怕有那么一点觉悟,也不会山河破碎,出那么多汉奸。四星推荐。

帝国的毁灭剧照

#人物传记片#(上部)02:48,一出场就把我惊到了,像,这希特勒!09:26,切入故事的视角与切入故事的时间点,刁钻!13:26,每一个出场人物的劲道。25:04,杜撰的有些厉害,我不相信搅动历史漩涡的人会如此短视。49:41,戈培尔让我想起了当年毛那一句,中国死个几百万无所谓。(下部)08:06,爆炸结果,极好三镜头。17:00,希特勒的婚礼?不知道是戏剧还是还原。26:29,每一个小空间里都是戏。35:58,最重要的死亡选择了虚写。47:18,脚。01:10:29,纪录片是点睛之笔。

帝国的毁灭剧照

真好,能有一部片子来客观公正地描述纳粹灭亡前的恐惧与挣扎,还有大量纳粹工作者未泯的人性。希特勒也有他的两面,极端、暴躁、专制,当然也有细腻、体贴、温柔。跟随他的人和他一样陷入了极端理想主义中无法自拔,他们已经离不开那个庞大的虚构体了,为之坚持奋斗了这么多年的东西即使失败也不容许被证明是错误的,也不容许被他人嘲笑践踏。这部片子没有带着极端憎恶的口吻去叙述纳粹,而是站在平等的位置看待这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去记录这些杀戮者最终的命运抉择。

对于一个已经知道了结果的电影,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个慢慢走向低落和灭亡的过程中呈现波澜,然后让这些波澜越来越低沉,直到最后的毁灭。一个疯狂的战犯,也会在某些时候,具有普通人的内心。希特勒犯下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直接和间接的导致了千千万万的人丧生。但此片对于希特勒的刻画并不是脸谱化的,也并非带着预设角度的,从批判的角度去描述他,而是对他的复杂而不为人知的一些人性进行了描绘。这种描绘反而显得真实而发人警醒。

本片音效特别突出,演员们演技真的好。看哭了,为来之不易的和平。把希特勒从恶魔变成人,他才显得那么普通,警醒着后来人没有什么神秘力量操控战争,仅仅是人性而已。想到从另一面(反对纳粹的普通人的一面)来刻画的乔乔兔,和本片结尾原型的诉说……成年人应该有这种理解能力吗?我想,在思想集权下能够理性思考以及勇于反抗是特别难得的吧,老百姓只能用生命来做不知对错的选择,哪里算是有选择啊。愿世界和平。

第一次以惋惜甚至是同情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万恶不赦的战争狂魔。甘茨饰演的元首也算是成了影史经典了,虽说电影粗糙的制作水平直接把我带回上个世纪,但里面每个人物的感情表达都是挺成功的。希特勒和他的帝国的最后12天被导演刻画地得恰到好处。没想到帝国的最后一夜竟会如此催泪。愿世上再无战争。最后还得谢谢元首的愤怒系列,没它我可能就发现不了这部宝藏了⁄(⁄ ⁄ ⁄ω⁄ ⁄ ⁄)⁄

向冈茨先生致敬,德语世界第一位希特勒扮演者,恐怕也无人能出其右。在极端的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和个人崇拜思想下,“柏林失去了人性”,各种自相残杀甚至“殉国”的惨剧层出不穷。没有看出美化历史罪人,恰恰感觉影片的叙述平静客观,这点太完美了。对他们情感的刻画让人物更加立体,有助于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舞会、酒桌这些荒诞的场景,与百姓和伤员的惨状一起,构成了对战争最好的控诉。

啊咧!本片就是说战争,说希特勒的帝国毁灭。我看到的不仅是战争,更多是对当时人性泯灭的痛心。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深刻对比。联系现在自己2018这一年来的颓废无所事事,很想去工作的状态。想起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希特勒也是,没有人真正理解他即使爱他愿意陪他殒命的情妇。真正能找到理解自己很当对的人很少。因此珍惜更显重要。

高一就整天听王海妖鬼畜元首,今天才正式看一遍,本来挺严肃唏嘘的老年元首愤怒形象,成功地被印象里的鬼畜消解了。传记片想表现的太多,略冗长。最近看的一些书和文章也都是关于纳粹的现代性(理性化的官僚),不过帝国垂暮,逃亡还是死守,投降还是自杀以求名声不朽,姿势都不能优雅了。片尾不乏反思,这样拍拍也能还原一下罪大恶极的元首,总不会被说成给别国递刀子吧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听见寂静 窈窕马戏 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 红男爵 裸露在狼群 斯大林格勒 云图 原罪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