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罗素·克劳、尼古拉斯·霍尔特、乔治·麦凯、艾斯·戴维斯加盟传记犯罪剧情新片
对观众并不算太友好,尤其是国内观众,主观评价片子只值2颗星,加一颗给卡司阵容,Hunnam和尼古拉斯霍尔特还是很养眼的,男主角演过1917,表演上有点东西,沉静疯狂的形象都能hold住,整部电影类似于戏剧甚至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偏古典戏剧类别,但是人物的话还是没有深入人心,母亲这个角色没有太出彩,也很困惑于她的motive到底是什么,最后儿子们都死掉了,不让Ned去上学,话说重一点这不就是自己没文化还坑下一代,不断的委身于不同的男人,自己的小儿子成为异装癖也不是没道理,很失败的教育最后也就意味着失败的结局,Kelly家的孩子就继续这么缺失父亲的角色,没什么太多油盐的电影,有装b嫌疑,没看到男主做什么惩恶扬善的事情,绞死他太应该了,也搞不懂愚蠢的澳洲人民竟然把这种人奉为英雄,果然是脑回路清奇
荞麦早晚会得奖的,他细腻又充满爆发力的演技和身上那种阳光坚硬又纤细脆弱的矛盾气质令他独一无二又迷人,他差的仅仅是个好本子和一个复杂精巧的角色(我相信他可以驾驭任何充满矛盾纠结感的角色)。片中一言不合就脱衣服以及不时光膀子的行为非常值得十个好评。非常喜欢荞麦的演绎,相当细腻,每一个手指头都藏着细节。成年初登场的那场搏击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一个野蛮天真的成长历程缺失的傻瓜;后来和英语老师的交流那一段可以说是全片最佳演出,面对体面的、有教养的老师,他的坐立不安、自卑委屈,还有虚张声势的试探,简直就是个脆弱无助的小野兽,眨巴着大眼睛,不想咬你又不想不咬你,细腻而又充满了爆发力。故事到后期的走向魔幻又疯狂,感觉所有人都疯了,Ellen简直就是Kelly家孩子们最大的悲剧来源。
5星,还不错的,一个神经病粗鄙老妈祸害一家人的故事,影片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凯利帮的真实事件。片名叫《凯利帮育成记》更合适,主角老妈是个神经病还非常的粗鲁暴躁。老爸则是变态怪癖懦夫,俩人又生出了一窝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唯独主角还算争气,但被老妈教育歪了,竟然放弃受教育的资助,而选择当一个倔强的混蛋。直到主角要被吊死的哪一天,老妈还在教主角保持倔强。纵观影片当中主角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走上正路,当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但在老妈的裹挟之下,一次又一次的选错了路。当绞索挂在主角眼前时,他看到了曾经善良的自己,忘了老妈的蛊惑之言,留下了悔恨的眼泪,被人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 这片子有教育意义,虽说没有大场面特效等等,但拍摄极其细腻,视听感受还不错。值得一看。
所有带配乐的部分都是满分,导演对画面的营造一如他在麦克白中那样失真而壮丽。只是人们对于通俗文学的通感使得前半段故事看上去格格不入,开头部分的手持也是晃得我莫名其妙,角色和摄影神神叨叨的行为在失去莎士比亚的庇护后有些不知所云。尼古拉斯的表演生涩而出戏,这个角色只不过是任何条子的缩影,演员自身魅力的过度释放又让故事变味。但是影片最后三十分钟太过震撼,暴力的宣泄,混乱的抵抗,个人在绝对力量下的崩塌与毁灭,牺牲,黑夜里的白色死神,悬挂在空中楼阁般刑场的裹尸布,每一帧都是绝美的画面。也许是我见过最会使用不稳定光源的导演,尤其是火光。我们看到了种子的生根,发芽,开枝和毁灭,看到了角色的死亡从故事的一开始。最后,当传说形成,他背后的故事就不会消亡。
库泽尔绝了。Orlando Schwerdt饰演的小Ned和成年麦凯Ned加在一起有始有终,我的年度主角人物预定。妈妈或许也可以年度配角预定,演员更不用说,奥斯卡最佳女配明年不提她提谁。美术音乐+mindfuck元素=我取向阻击,分明是殖民时期土澳的故事,讲出了强烈的古希腊悲剧感,上一次觉得片子飞还飞得这么爽的还是帕索里尼版俄迪浦斯王。乔治麦凯我可以我真的说累了,拿了易出彩变态人设的小霍在他面前表现力不堪一击,plz plz plz keep on 这样的选片品味——史蒂夫麦奎因求求你看看他叭!!最后,这样一个满分配乐营造出的The Birthday Party式半萨满半哥特的雪林荒土,果然洞家二公子戏份也不少嘻嘻。
原以为是一部黑帮史诗片或者个人英雄成长史,实际却看了一部平庸的传记片。汇集了中青两代这么多位知名演员,却出了这么一部没什么亮点的电影,真是浪费卡司。事实证明男主不是什么天选之子,不是无坚不摧的铁甲舰,只是一个一时头脑发热困兽犹斗为了向妈妈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对家庭的重视的亡命之徒,不是为了公平正义,只是想青史留名。因为穿裙子,所以敌人会觉得疯狂,从而感到害怕,这是我看过的女装大佬最莫名其妙而又冠冕堂皇的解释。土澳人民不愧是腐国人民的后裔,很多段男男裸身相对,互相拥抱,深情凝视,甚至说出“你想要的是我”这样让人想入非非的台词,不由得让人不想歪。另外头一次看外国人也看手相看掌纹算命。
拍的太不伦不类了,前半段太过于淫乱,满屏的赤条条晃眼。后半段用力不够,组建军队几个镜头就敷衍过去了,Kelly倒是一直疯疯癫癫的,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看完后才了解到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880年左右,原来澳洲确实是个非常贫瘠的大监狱啊,不过导演完全可以将爱尔兰与英国的矛盾深挖,再将Kelly帮的壮大拍的详细一点,凸显一点受苦民众的反抗意识,这样片子会更有深度。实际上,人物完全涣散,好似看一群疯子在作秀,同时太过于淫乱,又不像porn那样直接,最后说一句,穿着连衣裙杀警察可还行?Kelly帮也算是澳洲的代表了。
大段堆砌风格化的画面和诡异的音乐,让你觉得特有范儿但不知道要干嘛,攒到最后放个大招,视觉上倍儿有冲击力。《麦克白》和这个都这么干的,本片最后大战快把我眼睛闪瞎了。比之书中塑造的内德·凯利以及那忏悔回顾的语气讲给自己的孩子的信件口吻,影片力度差太多,完全复刻了书,但是对于他如何被这个黑暗时代诬陷,反抗,落草,不屈,影片是完全没有感受的,较为强烈的是前后对比和每个人物都比较癫狂的精神状态,很遗憾…
7.2 名为凯利帮的真实历史,实际上拍的很戏谑,剧本和人物都处于一种磕高了状态,有点没头没尾,所有角色不论男女老少全都真空出镜了一遍也是够奇葩的,主角更是时不时就不穿衣服。但同时库泽尔又将布景环境处理的极其风格化,荒芜的枯树林展现出了澳大利亚这一未开垦之地的野蛮与无序,既是人际间的隔离也是民族间的间隙,重音和主观镜头屡次使用带来了陷入混乱的眩晕感,最后的频闪和白衣枪手实在是把我看爽了。邪得很。
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吧。乔治麦凯在1917里实在出色,不折不扣的英伦范儿,让我联想到古老的《猜火车》。白皮精瘦,身材绝不输于轻量级拳击手,更像是个泰拳金腰带的持有者。实际上我感觉他不太适合出演这部电影,他身上有股子正气,太正了,其疯狂的歇斯底里往往有浓重的表演成分,不走心,走不了心(比如在作为人质的英文老师面前边写信边狂躁那段)其它还好。
明明很有趣的一个故事,咋就能被导演拍成这个鬼样,剧本差到没个人样。。这拍得是个啥,搞得既不黑帮也不文艺还不暴力,抢银行和任何暴力暴力残忍行径被配角一句话就带过了,那还拍个啥。。母亲是个精神病专坑儿子,儿子后期黑化像个神经质,为啥要穿裙子,还要穿黑丝??这演的哪里是个英雄,倒是个妈宝实锤。。。乔治麦凯可塑性很强,但就这么个烂剧本,演员再好也撑不起来.
前戏有点长,但后续又不像是个床上功夫好的情人,在我这里,剧情在Charlie Hunnam全裸出镜的那一刻,就应该达到了它的高潮,之后就是漫长的青年时期。你要是说这是真实历史?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总是难以完全分清真实与想象的边界,况且拍得没有嚼头,就只当是恋母情结严重的大男孩的反叛之路,而George Mackay就是那个长不大的男孩。
影像风格具有个人特色 剧情整体感觉就是咎由自取(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就影片的表达来看 显然母亲对Ned的影响极其负面 这或许是造成他性格扭曲的原因 被母亲卖了之后最后还拼死拼活要救她 唯一的解释就是George说的那样:他是个抖M 裙装“制服”是或许意味着宿命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