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30多岁的阿根廷诗人Ocho(巴贝里尼饰)来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度假,而从他租住的民宿阳台上,他看到了来自德国柏林的西班牙人Javi(普霍尔饰),这样微妙的距离保持了很久。两人也在沙滩上两度错过,终于在第三次,偶然之下产生关联。这两个在异国相遇的美丽陌生人,不仅了解着当地的历史,他们也在彼此了解的过程中,成为彼此的宿命。
一部很有趣的电影,错乱的时空似乎有点迷惑性,但仔细回想下来,其实应该也能确定第三段夫夫生活是一段臆想。“I'm getting closer to the coast and realize how much I hate arriving at a destination. Transition is always a relief. Destination means death to me. If I could figure out a way to remain forever in transition, in the disconnected and unfamiliar, I could remai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freedom.”这段话多好啊,也算是电影给的提示了吧。当然别的解读也可以成立,所以说这部电影很有趣的,而且还有两个颜值这么高的男主,喝酒聊天就像爱在一样,这是最打动人的。当然之所以说这种经历吸引人的原因是因为彼此是陌生人,相互吸引,淡淡的赏景喝酒,交流感情确实是非常美好的经历。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像是这样便是最好的了
很另类的一部爱情片,用三个时空的交叉,讲述了两个寂寞男人的故事。很喜欢开篇10多分钟没有台词的部分,把人的无聊和寂寞都拍了出来。影片模糊了时空线,第一段时空是两个男主Ocho和Javi一见钟情的相遇,由性开始,到谈论各自的人生结束;第二段时空是站在Ocho视角,讲述他年轻时,因为抢了闺蜜的男友,导致闺蜜车祸丧生,最终与自己所爱之人分道扬镳;第三段时空则是站在Javi的视角,讲述他和丈夫已经没有了激情,婚姻已经成了会硌脚的小黄鸭,之后再回到第一个时空,让Ocho和Javi分别,各自回到了自己内心寂寞的生活。本片有意思的地方,是让后两个故事中闺蜜的男友和丈夫的角色,分别由Javi和Ocho扮演,就仿佛这是他们二十年来的过往一样,而这或许也是影片想表达的,就算再有激情的两个人,最后可能都会回归平淡和寂寞吧,而这或许就是“世纪末”。
准备进入一段俗套的爱情,两个人搭讪,毫无悬念地上床,上床会担心hiv,一个说口服了prep,另一个说戴套就是,接着会聊一聊各自的工作,像所有的萍水相逢一样,我们会满腹狐疑,渴求节外生枝,却不会对爱抱以期待。可我们不会想到,从第一分钟开始就进入了一首诗,而做爱的情节竟只是诗的一小截,诗中会说“死亡是不可回避的宿命”,会说“有多讨厌到达目的地”,是幻灭和颓靡的交织,是对冗长人生的厌倦,可怎么再回到爱的韵律中来,去打破时空的阻隔,取消柏林、纽约、巴塞罗那所有这些地名,方式是kiss。应该是这样,人生本身的可选之项并不多,要不要小孩,结不结婚,通常被笼统分类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分,没人去思考生活该有的审美和品味。我认为,诗、吻、观念是黏合这一切的,是把生命的质感寄予绝对抽象和绝对具体的集合中的。
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也许是向来崇尚永恒,还是认为不存在什么平行时空,陪在Ocho身边二十年的爱人就是Javi第一段的性其实来得很突然,而且被要求去买套,回来还能继续也是出乎意料了,此后有了一些交流,知道了两人的现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似乎很难产生长久的交际。第二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也可以看出Ocho对自由的追求,抵达意味着死亡,希望永远都在中转,活在永恒的自由里。可二十年来,他被婚姻和孩子所捆绑,他不再喜欢小孩子,他们的爱情和激情都已经被时光消耗殆尽,做爱也像是例行公事。“有一个人陪了我20年,但那不是你”“不是我又是谁呢”要一段新相识,寻找生活的新鲜感,穿着要丢掉的kiss衫,依然在路灯下抬头看他,或者在哪个沙滩重新相遇,再重新爱上。
“I’m getting closer to the coast and realize how much I hate arriving at a destination. Transition is always a relief. Destination means death to me. If I could figure out a way to remain forever in transition, in the disconnected and unfamiliar, I could remai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freedom.”
I’m getting closer to the coast and realize how much i hate arriving at a destination. Transition is always a relief. Destination means death to me. If I could figure out a way to remain forever in transition, in the disconnected and unfamiliar, I could remain in a state of perpetual freedom.
男二颜肉加一星。前半小时五星,调调暧昧,由性到爱,谈话也很有意味;中间半小时四星半,调调文艺暧昧,由相识到情不自禁,谈话有趣,和前半小时形成对比,却总有时间线等问题上的瑕疵;后半小时三星半,各种瑕疵矛盾更加明显,还有一段似乎是平行世界?意义是什么?不知所云。还好有男二的颜和肉。真心觉得其实如如果能把前一小时的故事捋顺讲好,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五星好评电影。// 看了影评,觉得瑕疵已经严重到影响理解剧情的程度。如果没有瑕疵,第三段确实可以看做是对可能的生活的一种遐想;而有了瑕疵,就不知道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就只剩下了意蕴上的关联,而没有逻辑上的自洽。
说说不足三段式的结构不稀奇,但是这部片子里三段式之间的转换并没能处理好故事的逻辑关系,而且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人物外在形象鲜有变化。我们的确可以抛开逻辑当成奇幻电影来看,可奇幻也并非这部电影的内核元素,所以让观众看着觉得别扭。也可以理解为小成本电影剧本上的硬伤。影片前期镜头真的很电视化,我直接大段跳过。结尾的处理不够意韵犹存,完了就真的感觉完了情绪瞬间就收回来了,最后的空镜头败笔。给4星的理由是,抛开这些不伤大雅的问题,这部电影很好地传达了导演的思想和对故事的表现
开头十二分钟没台词?有的台词很棒。好神奇一故事。好吧我是不是没看懂,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种想法都有可能吧,我更倾向于前两个是真的,第三个是想象的,但是又不能解释他们之间的对话,ocho说他和一个人在一起了二十年但又不是javi。于是又想着大概第三个和第二个是真的,两人遇见,相爱,ocho不想到达终点于是就一直想着自己是单身的,但其实这所有都解释不了这三段虽然时间间隔很大但两个人的样子几乎没有变化,那种说法都自带bug。
一条时间线上,歌里唱着and for a little while I was falling in love,我们随着音乐跳舞,然后亲吻;二十年后你穿着我们遇见那天你得到的衣服,在天台上喝着酒吃山羊奶酪,谈我二十年的恋人和你的丈夫,你告诉我我们曾经遇见过。另一条时间线上,冰箱满满当当,我和你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死去的女伶在街上唱歌;“我曾经和一个人在一起二十年,但那不是你。”“那是谁?”“我不记得了。”“那可能是我啊。我们也在一起二十年了。”
可能是在房间关的太久,也或许是年纪越来越大了,发现自己居然越来越喜欢这种慢节奏长镜头多对话的片子了…电影处理的还可以,两段真实的故事和一段虚幻的想象,和爱乐之城其实有点相似。一件KISS的T恤承接起三个段落,不新鲜但是也还算巧妙。影片是近些年较为常见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运用,所以呈现出来的质感也相似。很多细节做的很有趣,也很讨喜。看完之后是一种轻轻的怅然,每一段感情都会在熟悉中疲倦,而生命里又哪儿有那么多如果,时间只会向前走,那我们又能怎样呢…
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豆列又要扩充了,哈哈哈哈看了好多影评,短评和讨论,也自认为帮助别人理解写了自己的看法。确实,一百个观众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见仁见智,何必非去挣个谁对谁错?这就是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吗?理科生表示名词理解较少,但我很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即便结局总会有些悲凉,但没有让我感到压抑与难受,这便是成功之处吧?ps:期待导演更多的作品,貌似是一位很亲民的导演。选角我全部都喜欢,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帅哥美女和萌娃儿的show嘛,嘿嘿!
相遇,失散,相遇。兜兜转转20年。三段时空的变换,导演没有让演员换装,搞得我觉得很混乱,倒回去看了几遍还以为是演员选错了。西边的同志电影已经在探讨平权之后爱情如何保鲜,这可能已经和同性或者异性恋本身没有关系了。约炮之后的呕吐,从天而降的kiss,你没有facebook却注册有Grindr。爱情可能已经失传。美好的永恒只可能在历史,艺术,诗歌之中。即使二十年后重聚,还是最终会在阳台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