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高更:爱在他乡电影

 
电影译名: 高更:爱在他乡(台) / Gauguin: Voyage to Tahiti
影片导演: 爱德华·德吕克
豆瓣评分: 6.60
影片地区: 法国
影片类型: 剧情,爱情,传记
上映年代: 0
影片时长: 102
更新时间: 2020-01-06 12:28
浏览次数: 325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高更:爱在他乡电影演员名单
文森特·卡索 , 图黑·亚当斯 , 马立克·兹迪 , 帕泰·海克帝尼 , 佩妮莱·卑尔根道夫 , 马克·巴贝 , 保罗·让森 , 塞德里克·埃克豪特 , 塞缪尔·朱义 , 斯卡利·德尔佩拉 , 维克多·布朗热
高更:爱在他乡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1891年,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在巴黎的艺术圈已小有名气,但为文明社会的虚伪与矫情感到厌烦。对于原始世界的渴望驱使他离开家中妻小,来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准备好为追寻已久的自然、野性、纯粹的生活与创作环境牺牲一切。忍受着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孤寂,高更走进丛林深处,认识了当地的毛利人,邂逅了原住民女孩德胡拉;一段三角关係也若隐若现地缓缓浮出。这座远方岛屿彷佛是他灵魂的故土,此处充满生命力的人物面貌与地景线条都成为他的缪思,激发他创作出艺术生涯中最具标志性的大师之作。

原来看过毛姆以他为原型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他是股票经纪人,四十岁才成为画家。在我印象中,高更是个自私的渣男,抛妻舍子跑到大溪地。非常不理解。后来他还和梵高呆过一段时间,从开始的惺惺相惜到最后的决裂,梵高割了自己的耳朵,梵高那么看重他,他也是毅然决然地离去。可见他是真自私,当然,这也许一定程度上源自于他的艺术家的自负和偏执。当然,尽管我并不认可他这点,但也深知,也正因为这点,他也才能做出这样离开都市跑到森林深处挨饿受穷追随梦想的举动。艺术家都是疯子。他认为他是野孩子,他知道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他受到了野性的呼唤,他遇到了心中的女神德胡拉,他每天画他的女神,他原谅德胡拉出轨,他去码头背沙袋挣钱,可见他内心的脆弱和孤独,他抛弃了繁华和爱,爱最终也抛弃了他。艺术终究归于孤独。

高更:爱在他乡剧照

想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想起书中对于大溪地毫不吝啬的修辞和赞美,想起那个穷困潦倒但精神富足的艺术家,想起他跌但起伏的一生。性感决定命运是必然。境遇只是加剧这种必然。这部片子加重了高更对于爱情的着色追求,弱化了他对于艺术的偏执和狂热。徳胡拉是他的灵感,是他的缪斯没错,所以他不太能容许和接受自己追求的纯粹,自然,野性的爱情受到玷污,如此一来,他的艺术也会受阻,也好像不再纯粹了。最后他竟然为了捍卫纯粹的爱情和女人,甘愿放下画笔去当码头工人,对此我可以理解,但却对他的初衷持怀疑态度。本片是截取了高更某个人生重要时段撰写的故事,其实更想看一部完整的他的人生传记,即使《月亮和六便士》已经是经典。

高更:爱在他乡剧照

最近喜欢的演员和最爱的画家。视听很不错,丛林山涧让人想亲近自然,大溪地的温暖湿润和原住民的淳朴热情很能滋养灵感,不难理解高更大溪地时期的作品里为什么充斥着明艳轻快的色彩了。返璞归真的生活让他能进一步探索原始主义,这段时期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的风格都是他所一直追求的吧,毕竟整座岛屿的气质是最贴近他灵魂的。他的木雕被岛民批量仿制然后高价售卖,而他在码头运货的一幕看得我太郁结了。看看风光和难得一见的脆弱不堪的Cassel就可以了,爱情线拍得敷衍了事,画家的挣扎痛苦也都停留在表面,后印象派画家传记片可真不好拍

高更:爱在他乡剧照

卡索的演技真的好,居然把渣男高更演的都没那么讨厌了,加一星。但只能说电影总是比现实美好。最近看艺术史看到上头,看电影时我总是想要是1888年高更没有和凡高决裂,凡高和提奥没有死于心碎,也许提奥就会像允诺的那样买高更的画,甚至为他办展,高更晚年也就不会那么凄凉。只能说剧本早已被命运安排好,没有那么多如果。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当时来法国的初衷,寻找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并尽我所能地支持他们为他们办展使他们免于贫困。时间久了居然忘了自己的初心,好在现在想起也不晚。解封了,不要懒,要继续寻访艺术家工作室呀。

高更:爱在他乡剧照

我们得像理解艺术一样,理解一位艺术家。只是,《高更:爱在他乡》的视角并不宽阔,它塑造的高更形象,是典型的落魄天才艺术家,不想随波逐流,不在乎世俗规矩,在物质上处于困境,在身体、人际上也是,唯独在创作上不是。这,似乎太好理解了,许多艺术家不都这样么。但这又加剧了人们对艺术家的不理解,不解为何那样,何必像个疯子与混蛋。而对于艺术家,不需要被理解,或者说,即便不被理解,他仍必须成为艺术家。这片试图让人理解高更的部分,有些流俗,让人不解的部分,欠缺我自为我、不管不顾的劲儿。

我理解的高更,是《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那个为了画画不顾一切的疯子。电影里的高更,多了几分人情味,为此减一星吧。取景,配色,都漂亮的不得了。边看边上知乎有关知识,发现一些场景是在致敬高更的画作。还发现已经基本上忘记《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于是又重读一遍。看到别人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来评价高更或者《月亮与六便士》,被震了一下: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本来是看永恒之门怕高更太渣先看高更,没想到一样是渣,只是渣的不同。变成当做高更作品创作过程来看。截取了高更第一次在大溪地的一小部分来讲,作为高更传记非常轻松日常。画家传记电影要么入卡拉瓦乔、梵高那种试图再现画家眼中的世界,要么莫迪利亚尼、达利和他的情人那种伟大的画家的起源。这部爱情、人物内心、色彩,都很日常。个人口味get不到

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印象主义画派三巨头,塞尚致力于艺术形式的探索,梵高执着于对生活的热爱,高更则对生命的意义与本质进行思考。过去以为大溪地是远离现代文明的世外桃源,没有商品社会的浮华喧嚣与虚伪堕落,这部电影无情戳穿了这种虚幻的想象,原始质朴与愚昧落后并存,天堂与地狱的混合,是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共同的宿命。

一个保留着野性的伟大的艺术家,他跟远居故土的妻子说原谅我,我还是个孩子,孩子是应该被原谅的。我知道我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有一天我的孩子会跟他人介绍自己保罗高更是我的父亲。关于大溪地女神,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缪斯女神,得到再失去,或许伤痛和生活,爱情和希望都是组成高更的一部分,融入骨血,融入画中。

电影很多闪回,无逻辑我都能接受,就像高更人生一样诗意。但是扮演tehula的女子实在令我出戏:完全没有原始淳朴的山间之气,倒像是个大城市姑娘,说话表情动作都不断在用文明的一套标准要求自己,生怕自己变丑变野了。可以说这是矫揉做作吗?这部电影不就是在歌颂这种返璞归真的自由无束缚吗。看得我很尴尬。

或许对于艺术家,经济窘迫可以一笑了之,作品无人问津更令人心灰意冷。很多人受《月亮与六便士》影响,觉得高更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不过据他儿子所说,他像一杯白开水。世人总为艺术家的人生添油加醋,也算一种浪漫主义了吧。传记类电影剧情简单点没什么,但也没有很吸引人就是了,为卡索加半星。

我并不喜欢高更的绘画风格,平涂粗糙且原始。此片根据高更的日记改编,主要是其在大溪地和土著女德胡拉情感的故事。一切是多么的讽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去做苦力,而一个土人却可以卖雕塑混成富商。高更最终失去了心中的夏娃,贫困交迫的死在了他心目的天堂“大溪地”,也许这叫天妒英才吧。

大喊一声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然后抛妻弃子远走他乡;另立家事田园牧歌乐得其所,但仍是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到了还是遣返原籍。所以古今中外文人艺人其实都是这个样子,拖着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皮囊去追求着精神的自我实现,然后,被现实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大耳瓜子。卡索其实应该去梵高传。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我的小情人 坠楼死亡的剖析 声不在高 娼街 赤子冰心 红气球 很可能是魔鬼 惊惧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