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和新锐演员奖。讲述1920年代塔斯马尼亚岛的一名21岁爱尔兰囚犯克莱尔被判7年徒刑,她非常渴望摆脱虐待她的主人霍金斯中尉,而后者拒绝释放克莱尔。克莱尔的丈夫艾丹进行了报复,而中尉和他的密友们因此对她犯下了可怕的罪行。
由于无法从英国当局得到公正的审判,克莱尔决定追捕霍金斯,霍金斯却突然离开岗位,想得到北部的一个上尉职位。她只能求助于年轻的土著猎人比利,比利不情愿地带领她穿过崎岖的荒野,去寻找霍金斯。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詹妮弗·肯特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詹妮弗·肯特 第2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年度突破演员(提名)艾斯琳·弗兰乔茜
如果有心去发现重现某段历史的话,惊心的犯罪性行为和通俗剧式的复仇、种族对立建立了好的故事主干,但这是殖民时期塔斯马尼亚真实历史,不仅仅是迷惑双眼的话题;对比导演Jennifer Kent前作The Babadook (2014),同样被震惊的哑口无言,虽然放弃了Babadook中惊悚片最常见的宽屏改用4:3,用一种更紧凑的视角展现压抑绝望氛围中内心崩溃信仰崩塌的闪回,同从Babadook继承而来的寓言、精神分裂、鬼怪附体分别对应了片中的世界的尽头(丛林)、家破人亡后的应激障碍、塔斯马尼亚土著的神秘一面, 可以完全的体会到导演两部戏中一脉相承的才气;08/25/2019重看,初看是50feet的大荧幕,这一次小荧幕的确看出了电视纪录般的疏离感,且在看到虐婴一段时,有女观众因无法忍受哭着退场,再次同第一次看时的感受;
必須問的是,現代電影潮流究竟還要多少這樣的女性(復仇)電影。女權電影非也不可,但產業為何支持?金主為何投資?在一個如此視角無知的電影上,僅以一個覺得自己命運悲慘,受到歷史殖民凌虐的女性,毫無節制也毫無反思任性整趟旅程。電影背後帶有直指性的恨意訴求最終大過了電影,以一個(現今世界覺得該被關注的)女性凌駕於真正受到殖民壓迫的原生民族。所以為什麼這群才該復仇的人要去幫助一個霸凌他們的人,還得先理解(即使是被舉槍迫而理解)。以為看似《幸福綠皮書》搭上《馬克白夫人》,又私以為說的像《夢遊亞馬遜》般獲得殖民正義的反噬。導演一定認為她拍出了歷史不被認知的那一面,也覺得自己用女性身分出了一口氣。但可惜的是,利用歷史的同時,才是真正的在踐踏歷史 ,滅族、殖民、奴隸仍在背後發生,最終什麼也沒控訴。只剩,女性。
第一次站在电影院门口排队,悉尼电影节上看了这部影片,放映前导演开玩笑的说一定要看完噢,等影片结束后部分主创也上台来分享体验。总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掌声总共响了好几次,证明故事真的很动人,尤其是还原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令人震撼。有两点值得说一下,第一影片中有比较血腥的场面,导演没有避讳而是大胆的展现,我觉得这种令观众反感的画面非常精彩,因为只有直视这种残酷,才能让惨痛的情感更加鲜明;第二是导演在Q&A说的三个词,这是一部有关love,compassion,connection的影片,无论是爱尔兰语的民谣,还是土著语的消亡,白人似乎在反思自己,毕竟这是一条bloody road
"Welcome to the world, Full of misery from top to bottom." 一个自幼丧父丧母 露宿街头沦为扒手却拥有夜莺般婉转悠扬歌喉的爱尔兰孤女 一个偏居澳南一隅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生活的塔斯马尼亚人 被这个弱肉强食 罪恶林立 连孩童也被驯养成刽子手的文明社会倾轧得家破人亡 种族灭绝 被迫违背本心去行恶复仇 结局却仍逃不过这诺大的天地无一处可供他们栖身 只能化身一只黑鸟/一只夜莺在文明的上空为亡灵哀鸣——这是怎样一个痛苦满溢的世界呀/Siúil A Rún
片子前半个小时里女主被军人轮奸,丈夫和小孩被坏军官和手下杀死,还以为会上演大地惊雷般经典的复仇,结果只拉来一个黑人向导追踪仇人。在干掉杀死小孩的傻大个后,又以为马上拉开复仇爽戏,结果看到反派boss却怂了。女主开始那坚韧的复仇之心一路下滑,难道真是恐惧压倒了仇恨?要不是黑人兄弟为报杀叔之仇连夜手刃2反派,女主恐怕真的要打道回府了。想当年澳洲不过是日不落帝国流放犯人的荒蛮之地,的确也经历过了血腥的殖民过程,但本片要说反思却肤浅得差强人意,要说商业动作爽片也缺少相关要素,搞得两边不挨,十分尴尬。
在波士顿MFA看的第三部片子。里面的爱尔兰民歌真的好听极了。其实前半部分不错,节奏明快又微妙,但从女主看见上尉却愣着不开枪那里就开始崩了,之前摆出的大女主气势、杀伐果断一心报仇的形象全垮掉,终于找到仇人结果就在人面前发表一通演讲还唱了首歌…?最后的致命一击竟然还是由男人来完成的,女主此时只会在一旁哭喊…哎看见Sam穿戴整齐面带微笑的俊俏的脸,忍不住想起他以前拍的那些chick flick,真的想撒泼打滚求他回去拍爱情片造福女观众,有条短评说Sam曾经也是朵花,现在成了摧花辣手…
威尼斯主竞赛每年调节气氛必不可少的B级片,前年《悍女》、去年《甜蜜国度》的结合体。放在Rape and revenge剥削片范畴里来讨论的话算是制作精良,现场互动效果好得离奇,有心领神会的鼓掌(喜欢和讨厌的两派观众在放映过程中直接以鼓掌为武器撕了起来),也有记者散场直接大骂……不过内容实在过时,这年头的这类片居然还有如此脆弱的拖油瓶女性角色存在真是不可思议,女性复仇依然得依靠男性,大树=阳具隐喻这种也太老套了点。珍妮弗肯特的恐怖片技巧在这比较收敛,还是太不舍得用血糊糊了啊。
完全不是之前被宣传误导而想象出的充满血腥跟惊悚的片子。导演没有再如《鬼书》一般承袭小格局恐怖片的风格,反而将视野扩大,拍摄了一部带有鲜明历史视角的森林探险片。云山雾绕的丛林行进相当大气,双线推进与调度非常见功力,频繁出现的噩梦与精神失常的片段倒是还有些许《鬼书》般的恐怖片风范。起初像是讲述柔弱女性觉醒复仇的故事,但到后来发现实际是揭露澳大利亚白人强杀土著占领土地的血泪史,女主的歌喉和诗意的空镜犹如谱为其写一曲挽歌。当然在立意部分似乎有些冲撞和混杂,虐杀也有些刻意为之。
本来以为是部闷片但其实导演戏剧底子很强 整个剧作带莎翁气质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免不了人物扁平(复仇的爱尔兰 被压迫的黑奴 高傲的英殖民白人反派犹如种马一般肆意强奸殖民女 也许是女导演的敏感 总之在镜头方面算是规矩之上有一定的惊喜 毕竟在这么好的景里非常节制 用小景别没有让环境成为主体就很让人敬佩 谈论到阶级 谈论到种族 谈论到殖民 总之是上层压迫下层反抗 即使最后好像杀不死的二人在沙滩对着日出歌舞 夜莺鸣唱黑夜 一切好像还是消极的
故事讲一个歌声优美如夜莺的女奴要报仇,在一个黑人向导的帮助下穿过危险的丛林。两人的关系像贾木许Dead Man式的精神救赎,将人放逐于丛林,再用丛林守则recover城市文明,用“文明”之外的方式治疗痛苦的灵魂。情节陈旧,和贾木许比也太不到位了。话题挺直接的,涉及黑人白人的种族歧视,英格兰对于爱尔兰的占领和欺侮等。但感觉大反派性格有些单一,只是一味的暴虐无道。有小黑哥的黑色幽默调节气氛,该狠也狠到位,拿新晋演员奖实至名归。
4.5女性復仇電影,也是一部探討種族議題之作,戲劇氛圍的冷調與凌厲完全是我的菜,與其說劇中的行事作風與形式表現極為殘酷,不如說是駭人而優美,既有《神鬼獵人》的畫面形式(只是美學感沒有那麼重),在塑造女性(母親)形象的復仇故事,光是角色動機與情緒展現就把去年《血薄荷》甩了好幾百條街,雖然兩者的水平是落差極大就是;女主角夢中的橋段拍得極度壓迫(但都沒有前半段殘殺嬰兒來得懾人),前一秒優雅、後一秒驚恐,而且她唱歌實在有夠好聽。
电视纪录片质感的丛林、荒原和特写格外加分,被压迫的生机快要冲出好久不见的四比三画面。侵略、殖民、层层压迫剥削本质上是对一个大陆/国家/种族/民族/文明的强奸,再怎样用civilization来美化也同强奸一样罪无可恕。"She is my mother, she is my country." 发生在女主身上的事就是发生在那片大陆上的事,更糟的是事情带来的伤害永远无法用复仇来抹平。向blackbird Billy致敬。
去年在去1区买菜的路上好几次逛过savoy电影院看见这张海报很好奇。故事是一个爱尔兰女囚徒被英国军官主子强奸,丈夫孩子都被杀了,怒上心头,骗上黑人土著去追白人军官,一旦追上怒气过劲顿时怂包,心理学上来讲有人是会怕对自己长期施暴的人,最后靠拿自己爱尔兰人身份跟黑人同仇敌忾恨英国佬,怂恿黑人去杀了仇人。真是个让人无语的故事。黑人的追踪和现场还原本领那么好,换在这个时代可以当一代名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