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影片选取1945年10月乌兰夫“单刀赴会”解散伪内蒙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真实历史事件,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同志,临危受命,运用智慧解决所谓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最终带领内蒙古走上了民族区域自治之路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要好好赞扬一下! 电影不偏不倚地还原了乌兰夫面对的复杂情况,也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性格直爽的豪情切意。这是一部经过充分准备的70周年献礼优秀电影。比起同样的献礼电影《打过长江去》《解放终局营救》,提升了很大的空间。只要是认真干事创业,认真讲一个好的故事,电影自然就能吸引人和打动人。乌兰夫同志为内蒙古做出的贡献,在电影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给五星的另外一个动力,来源于片尾曲。片尾曲一想起来,我就知道,这时候的气氛只能配那首《鸿雁》,一首我喜欢了十几年的歌。从额尔古纳乐队唱到呼斯楞,再到韩磊,再到杭盖······
这是一个多数由八零后青年人组成的创作团队,因此拍出一部让广大青年喜爱的主旋律影片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作团队首先在真实上下功夫,导演王路沙率领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当事人的回忆录,搜集了上千张历史图片,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再现四十年代内蒙古草原的环境、人物、服饰、道具、风俗、造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因此今天影片呈现给观众的影像较好地还原了历史原貌,很好地将观众代入那个年代,去欣赏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内蒙古待了很久,我是对内蒙古有感情的,这部电影中内蒙古土地、风景、人文,蒙古服饰呼市口音等等都引起很大共鸣。历史上汉族政权执政时剥削压榨少数民族的同时也在剥削压榨大量汉族,少数民族政权执政时剥削压榨汉族的同时也在剥削压榨自己本族同胞,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朝历代无论是什么民族执政,受剥削压迫的永远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而劳动人民本身就是由各民族构成的,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就是对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最好的反击。
不错的电影,即讲好了故事,又解释了中共的民族政策,主角面对一个“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既成事实,如何去说服蒙古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个很难的任务。蒙古人民在选举中提出的各种民族问题尖锐又真实,在片中得到了正面的回答,也解决了我的不少疑问。一个不会说蒙语的蒙古共产党如何赢得蒙古人民的选票?一个长期受压迫的少数民族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这部电影给出了他的答案。
好看,比想像和预期好得太多太多了,要是红色题材都能拍成这样,大概我对这类题材还不至于这么反感,叙事干脆利落,节奏轻快简单,内蒙地区的很多民俗民风,语言习惯,都表现得很到位,几段马上枪战、追逐的戏拍得精彩流畅,让人大饱眼福。美中不足是主角依旧是主旋律电影的模子,高大全而又缺少细节,立不起来,实在无感,相比之下,反倒是补英达赉显得更立体,更能让人接受。
感谢CCTV6让我又阅片量增加。一边儿刷手机一边儿看,看到手机丢一边。打三星还是对这种正面人物题材不管兴趣吧。舌战群儒的高潮戏能更冲突些就好了,多表扬表扬党在蒙古前期的建设啊,那些微小堆积起来的信任才是最后能平和地结束本剧的关键啊。总地来说还是挺吸引人的。
描绘的是周恩来总理说的:“乌兰夫一个人解决了一个共和国,是真正的单刀赴会。”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了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为乌兰夫主席的民族大义和赤胆忠心所深深折服,时值祖国七十华诞,非常适合看这种正能量电影。祝祖国繁荣昌盛!早日实现统一(当然是台湾回归啦)。
这样的主旋律还是好看的,很多小细节,有来有往,不是一边倒的宣传和胜利,尤其蒙人说蒙语,苏联人说俄语,绝大部分都不是后期对嘴型,方言也听着舒服,小调唱的也有味儿,化妆也看着顺眼,外景也比较自然,就是色调有点太浓了。
一个人解决了一个"共和国"真正的单刀赴会作为一个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听到里面的本土话很欣慰很欣慰导演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带到了大荧幕上而且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值得一看红色之子的意思就是乌拉夫(云泽)致敬✊
传奇人物传奇故事,虽然颇有点记流水账的感觉,不过整体故事性很强,几处草原风情和音乐显得很原汁原味。马上枪战和舌战群儒两幕实在是屌,舌战群儒简直能让人爱上GCD!统战和宣传,不能不服GCD
平铺直叙的剧情,关键情节拍的很粗糙,仅仅满足于有个镜头说明而已,陈词滥调的政策话一个比一个说得溜,但实际上是嘴遁赢得的无硝烟的战争吗,完全弱化了真正的革命斗争的险恶。
主旋律电影中难得的佳作。毛子分裂外蒙,又企图支持内蒙独立。国军、中共、蒙古王公、日伪余孽,情势复杂。乌兰夫单刀赴会,力挽狂澜,保住了内蒙,真正的民族英雄、国家功臣!
19.10.04八点半央六。拍乌兰夫挺好的,我也想看,不过这干干净净的画面和文绉绉的样子就让我觉得不真诚,没有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透着宣传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