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1976年北京的夏天,男孩周青(殷宗杰 饰)带着被父亲剃了一半的头发,和朋友小莫跑向了一截长城的遗址,在那里周青拾到一本残缺的小人书——
《长大成人》,文艺片。这部电影太深奥了,剧情是看懂了,但是主题很云里雾里。讲的是摇滚,艺术圈里的事情,感觉里面的演员都是有原型的,导演在批判一些人。这部电影只有70年代,80年代的人才能有所感受。90后的世界没有那么乱。电影讲述一个理想主义青年被现实世界包围了,周遭的人都有所成就,却精神糜烂,价值观崩塌。在强大的精神压抑下,青年人爆发了。《长大成人》这个片名还是可以的,有种不可言喻的感觉。我们总是期待长大可以锻炼成钢铁,可是社会却把我们锻造成了破铜烂铁了。这部电影的旁白我很喜欢,嗓音够味。电影后半段被剪的乱七八糟,根本就接不上,可能跟上映有关,这应该是部禁片。还有就是女主角尽然假戏真做,吸毒死了。男主角演完之后就下落不明,人间蒸发了。有点被震撼到了,玩艺术这种东西的都是些疯子。
7.5,本来想给三星,当看到三分钟的白日英雄梦时,心血来潮,再加一星。对于影片,个人感觉本质上是一个寻父的故事,旧的父权正在崩塌(老年父亲出轨),新的父权还不明晰(新时代来临后朱赫来从未出现在影片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寻父失败必然带来三分钟的“爆发”和“屠戮”。“其实你跟街上走的那帮傻帽一样,跟我似的,凑合活着吧”,“别以为你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啊”这样的台词宛如利刃,直刺胸膛,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不知天高地厚,那份狂热不正是我们的青春。纪文和仇人斗殴那场戏用了大远景,挺克制的,打斗音响和枪声充分扩展了画面空间,印象深刻。不明白最后的白日梦和现实的处理手法,究竟是主创原意还是碍于审查呢?
从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迄今为止被塑造得最好的“老炮儿”、“大飒蜜”和“马小军”;这也是目前所见在气质上最为接近《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大陆)电影。@《北京杂种》、《周末情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男孩在青春期的男性榜样@《无脸的男人》#演成年“小莫”的是北京籍说唱歌手李小龙#最近看了好些“那个时代”的电影,突然发觉,放开时间线看,不同时代下的同龄同阶层的个体,所面对和遭遇的,实际上具备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终究还是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而不是其他更微观的所在,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同时,好电影确实可以穿越时代。致敬第六代、致敬路学长。
前四十分钟平缓记述周青的少年时代,有着崇高的理想成为有钢铁般意志的人;这不是一部励志片,主线还是周青寻找朱赫来,借着这个传奇般的人物,目睹过吸毒和跳楼的场景,80年代变了,北京这个曾经给予他梦想的地方和他周围一切也都变化了,如果结局他的梦是真的就……中间乐队部分有些牵强,不知是否导演有所隐藏,朱洁扮演的吸毒女完全没有体现,只是周青见完老莫后去找了傅绍英还有开庭那天他们三人有一次会面;乐队成员吸毒颓废,结合背景来说钢铁般的意志力是相对的死去人来说的。另周青和兰州女孩的部分挺好玩
看了开头王奎荣老爷子逗鸟儿,看到朱洁在床上的那个镜头想起来果然看过这部?怎么就没标记呢……时代感很强,现实却也很荒诞,赶上了那个时代的尾巴,镜头中的北京无比熟悉。另外,想起小学时候书架上还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搬了几次家找不到了,印象中没有通读完过……影片叙事都是以周青的视角展开,有时以周青的旁白推进。我觉得片名长大成人一方面指周青自己的蜕变,一方面也对时代有所隐喻,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00后大概很少会主动来找这部片子来看
看到田壮壮监制我就知道要出事,果然。和《蓝风筝》一样不知道拍什么,不是没内容,内容很丰富,是拍出来平铺直叙像回忆过去的然后复刻出来。这样看,《长大成人》是部记录1976~1990年北京的纪录片,因为在2020年看隔了两代人,所以看过去的故事有所新奇。虽然看到80年代摇滚北京我也很高兴,不过片子不好。吗,很明显有种不知道走下去的感觉。这样一比手握《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姜文要高超很多。这类片的历史价值要高于艺术价值。
周青和纪文与朱赫来的故事。年轻小伙与社会小混混和其女友的牵扯,成熟有责任感的大人朱赫来的帮助与影响。整部片子还是有两条比较清晰的线,一条纪文,一条朱赫来。整部故事显得很热血。但是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煽动力,最后一段周青为朱赫来报仇的戏都是想象的。感情线,从少年时周青与纪文女友的青涩暧昧到长大和醉酒少女费解的相遇,感情都是暧昧迷惑的。长大成人这个片名也是很有深意,有一种长大了就变得模糊,不黑白分明,犹犹豫豫的感觉。
不知道是因为三年审查的缘故还是什么,全片的流畅度并不好。剧情方面,也很戏剧性:警察抓人却没有没收土枪,换骨疗伤,在KTV能遇见醉酒女孩并送她回家。而开头性启蒙和结尾的捅人幻想,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个摇滚青年和艺术家风靡的时代,也是个磕药泡妞的滚蛋肆行的时代。哪个男孩没有幻想过有一个绝对纯洁的女孩,和成为朱赫连式的伟光正英雄?可有几个英雄最终没有陷落在生活的泥潭里呢?
4颗半,第六代地下电影进入地上的标志性作品,有点平民胡同版《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的乐与路》的意思,如果说《阳光》是讲大院子弟的青春陨落和理想的碰壁,那《长大成人》是工人阶级的青春之歌,朱赫来是介于保尔柯察金和90s摇滚乐之间的一个意象和精神象征,像是混乱社会环境下仅存的精神强心剂。拍摇滚乐背景的片子有很多,倒是本片的主体视角一直是抽离的,一直是审视的状态。片外男女主角的故事更令人痛心
再次见到邵英时 她找了一个老男人 生活可以说不幸福 他本可以去接受她时 依然有对她的关于爱的冲动 强吻邵英 但是他在另一个男人面前还是放弃了 青春时关于情爱和性是她激发了 但是他也不知道可不能可能在一起 在第一次见面 他拒绝她的邀请 犹豫而又徘徊 和兰州女孩保持的关系更像一个男人需要依赖 也需要一个人倾听 也许他们会在一起。跨越时间很长 故事很混乱
后面的结局升华了,被压抑的情感总要冲出突破口。一代人精神世界的迷茫和痛苦,周青厌恶身边这个世界和人,融入不了也摆脱不了,他以钢铁里的主人公为精神榜样,以曾帮助过他的朱赫来作为精神支柱。这么善良的人不应该就这样消失掉,所以他一直在找寻朱赫来的下落并想为他报仇,这也是他的心历路程,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底线和价值观。
这是部挺了不起的电影,很真实很有冲击力,人们知道路学长大部分都是从《卡拉是条狗》开始,不过这哥们儿早早就拍出了《长大成人》,电影里80年代的北京看上去如此亲切,那种青春的躁动仿佛看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也是部比较悲剧色彩的电影,主演朱洪茂 至今下落不明,女主朱洁还没等到电影上映就xd过量死亡,导演也去了,都没来得及长大!
挺有味道的,不知道为什么,挺喜欢这样的电影,好像陌生又熟悉,砖头墙,打架,然后转眼物不是人非,这样的变化我想再也没有这样迅速的了。 虽然当时的画质不是太好,但内容绝对丰富,还有语言,最主要的是真实,这才是我们的本土电影,缺点就是太北京了,而北京对于中国绝对是一个特殊,像红高粱,还有侯孝贤的电影,台湾电影,真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