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本片由欧容自编自导,梅尔维尔·珀波([双面劳伦斯])、德尼·梅诺谢([监护权])、新科凯撒奖影帝斯万·阿劳德([小农夫])主演。影片讲述外号为“Catholic”亚历山大、“Adv enturer”弗朗索瓦、“Hypersensitive”吉勒斯的三位儿时玩伴,共同经历 了被神父性侵的童年,如今年近40岁时的生活。他们之间也将发生碰撞,比较对方的过往经历,对他们的家庭、婚姻、工作产生疑问。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弗朗索瓦·欧容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弗朗索瓦·欧容
一場對不公義的控訴,故事開始其實比較平淡,用書信來往的方式直接切入主題,加上Alex已擁有幸福的家庭,他跟家人也是非常坦白,父母、妻子、甚至五個孩子都非常清楚他以前的遭遇。後來的Francios、Gilles、Emmanuel,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有人一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有人還是憤怒、有人獲得親人的體諒及支持、有人從否認事實到面對現實,都是非常艱難及漫長的過程。且別說這電影裡面的犯案者從來沒有否認過自己做過的事,平反的路還是非常不容易。被害人已經過了訴訟時效,「為何不一早說出來」「都過了那麼久…」這些話要說出來看似簡單,但坦白其實需要莫大勇氣。電影出色之處在於,不是單一以憤怒或者懲罰加害者的角度來展開故事,而是針對教會的運作體系、處理方式,以無助的被害人角度,訴說坦白、勇氣、團結的重要性。
好看!很喜欢这种展示操作和推进过程的影片,有外在阻力、有内心挣扎、有再见到神父时的仇恨、有受害者的团结、有母亲的支持、也有伴侣的理解。很神奇的一点是,这些受害者都正常长大了,虽然有内心阴影,但至少turn out to be ok,也许在一个性开放的国家,娈童行为带来的生理伤害居多,而羞耻感相对亚洲文化少。看完这部影片,才理解了me too运动的意义,一定需要有个人第一个站出来,受害者的抱团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孤独的弱势者。星星之火慢慢燎原,真的很让人感动。不知为何,法国人对待任何人事都有一种即认真又潇洒的态度,亲友间的坦诚对我们隐晦的东亚文化来说也是很让人羡慕的亲密关系相处方式。没看之前不理解标题含义,看完才知道一语双关,“因为上帝”本代表“幸运的”,在他们身上却代表不幸,实为讽刺。
4.5 非是关注性侵 女权这类社会问题更喜欢从这类异国的纪实文艺片中 看到异国文化 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方式 人性中共通的由眼神流露出的内心活动。这个片子 几处鸡皮疙瘩眼眶红红 喜欢人与人间能把内心深处的脆弱部分拿出来 尤其对爱人的 与孩子们之间的 与恋人的,还有每个人不同的观点 处事态度 绝对的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 没有东方的等级权威下的顺从,太多感触的点,以及小时候经历的同性间的性扭曲的经历 如何在一个人成长中塑造他 性取向的形成 心理的成长 都是是建立在个人主观的感受上的 那些长大后 仍记得 震撼 他说 每次哭泣就会勃起 那种从小被侵略时在哭泣中被迫中产生的生理高潮 被刻进了身体里 无法抹去, 我痴迷于人的心理描述,喜欢异国的生活文艺片也在于他们文化中识别表达自己心里的能力吧
从神父性侵案出发,铺开三条叙述的主线。三位主角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各不相同,但为了让神父得到应有的惩罚而走到一起。从一开始的一个人,诉求声音微弱,甚至还要跟神父手牵手祈祷,到追溯期内的受害者出现,成立协会,造成舆论轰炸,吸引更多受害者,揭发神父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是毁灭一生的结果。他们的家庭并不总是支持的,沉默是不亚于恋童癖的罪恶。正义的发声很困难,它面对的是几千年的权力机器,推倒它比愚公移山困难得多。他们没有放弃,但他们终究也要生活。当受害者们为正义四处奔走的时候,家庭港湾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和理解,那伤害是不亚于神父的。最亲的人如果不能理解自己,得多伤心。而最伤心的是,案件的审理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大家尽力了。里面有一句很讽刺的台词:如果不去挠伤口,上帝会让它愈合。
神父方在中段的缺席让受害者叙事在主观范围内有了更可控的自由度,搁置情感后,欧容选择信赖信件、旁白和动作,电影被加速向前行进,直到Barbarin主教说出“感谢上帝”时,电影猛地被拉回一种放松的“战时”状态,作为武器的情感才有了客观的表达/攻击对象。这还不够,那顿颇具圣餐意味的晚宴结束后,作为“旁观者”的Alexandre儿子提出振聋发聩的一问,你还相信神吗?这一瞬间Alexandre的表情中潜藏着深刻的时间关系,电影在得以从更理性的角度铺展叙事时戛然而止,未来的不确定让每个人的生命力无限大化,同时对宗教的叩问也将线性无线发展下去。Poupaud真是行走的荷尔蒙!
有些人依旧虔诚信仰,事业有成,虽然不被父母支持,自己保护自己;有些人因此成为无神论者,被自己的父母爱着;有些人失去了所有。这是一部纪实性比较强的电影,看着百态人间。“感谢上帝,很多人都过了时效期”无心错过,却又说出真相。主教错了?我觉得对错是一个模糊的界定,他强奸了很多少年,但是他也是受害者,深受折磨。可怕的归根结底是教廷的不作为,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力,放任各地孩子被欺凌,这就是所谓的信仰吗?这就是所谓的爱吗?突然觉得信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信仰带给人们的东西太过于纯洁了,一旦被玷污,就会颠覆。最后儿子问:“爸爸,那你还会永远信仰上帝吗。”
该片非常“不欧容”,肆无忌惮表现“禁忌”、大胆又跳脱的欧容这次竟然能将严肃的社会话题表现得这么沉稳。亚历山大他们所受的终生伤害已是既定事实,欧容没有去着墨表现这些成年人如何从创伤中走出,而是更为关注这个创伤环境中,人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同时也对教会和社会的不作为发出冷静的质问,提出对信仰的思考。这让个体性和社会性在影片里达到了非常好的平衡。 在电影语言上的中规中矩或许会让某些欧容影迷感到失望,但抛开“欧容”标签,这样的电影是如此有存在必要,毕竟在新闻事实和法律审判之间,还有那样广阔的人性空间值得去探寻(引用)(这个影评是真的蛮好)
近几年欧容的创作风格呈现出间隔转换的变化。这部落实细节回应上一年《守护者》的写实作品,坐实了宗教可以跨越地域、语言、肤色等限制的无上霸权。受害者的伤口还在滴血,为了寻获治愈的机会,不得不去承受更痛苦漫长的二次伤害。每一个受害的个体,终其一生都在煎熬和折磨里焦虑着恐惧着。影像的触角深入到独一无二的“我”之中,令报告上一行行僵硬的文字注入鲜活的血肉。无论害怕还是勇敢,我们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后,哪怕只取得了些微进展,都可能是造福后世的胜利。然后在现实生活里,有个叫流浪汉的美国导演拍了部大片。
其实我是很喜欢虔诚教徒经常爱说的一句话:“要信仰上帝,要越过人去信仰上帝。” 可是有的时候人实在是太恶了,并且这种恶是来自于上帝人间代言人时,越过人去信仰上帝这个事儿就变得异常艰难。不禁想起伯格曼说:如果真的有上帝,他又怎么会允许这一切发生。ps.欧容真的已经到了创作疲惫期了吧,《双面情人》我反正是喜欢的,但这部我开始认真怀疑起欧容的创作力了。全片的邮件体搞得我着实崩溃…… 而且都用了这么多邮件独白,叙事效能依旧无力回天
就如影片中一直强调的客观中立,本片的气质也保持着克制和尽量冷静的态度。导演没有使用大段的煽情或是给予施虐过程的镜头,都以文字和表演的形式留白出来,很高级。和聚焦所关注的点相同,但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用多线叙事的方式来推进剧情,和受害者的一个个出现巧妙结合。但最后落到的又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主角们产生分歧,就像影片最后说的一样,案件仍在继续。最后表扬下字幕组的贴心,将最新的进展打在了影片最后,为用心点赞
第一位受害者目前最幸福,5个孩子—-惊到我了—-夫帅妻美又多金,四子一女可以直接组团出道了,全是帅哥美女....第二位最傲娇,尽占父母所有的爱,羡慕,第三位受害者最令人惋惜,演员自带忧伤,让人心疼,无神论者不能理解生下来就信教的快乐及必要,世界上总有那些人们,勇敢的发声,为他人,也为社会的进步......波波还是那么帅,做笔录的警察小哥让人惊艳,整体叙述舒缓而悲凉,喜欢欧容....好电影,荐!
欧荣还是欧荣。平常时候他异于常人,风格夸张,剧情黑色幽默。但这个教父娈童的题材,别人都热血激愤的时候,他反倒用了细水长流的方式。三个角色接棒开启三个部分,或书信或对话对少年时代的伤害去描述。很扎实很真诚,每个人去完成属于自己的对那段伤害的愈合。其实欧荣还是那个欧荣,没有遑论这个时代,还是关注着他所描绘的这个世界的人个体本身。ps,梅尔维尔·珀波真的太帅了,他和金城武简直互为彼此的汉/西化版。
一篇社会调查型特稿,让你感动又让你不止感动而继续动脑反思,这是法国片的优势。围绕几个核心人物展开,细节和情绪都如丝般流畅,彰显了导演既有的调度和叙事能力,几次视角转换有如行云流水,对陈年旧案调查过程的展示一丝不苟,非常理性,这又让我怀疑它是那个欧容吗?因为细节丰富,几个主要人物都很饱满,我个人觉得有很多繁冗的细节可以节省,既然是群像戏,每个人物反而不需要那么面面俱到,因为细节不必重复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