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恐怖  纪录片  爱情  血战  大陆  科幻  美女  入侵脑  阿凡达  坚如磐石 

黎明忽至电影

 
电影译名: And suddenly the dawn
影片导演: 西尔维奥·盖约齐
豆瓣评分: 7.80
影片地区: 其它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年代: 0
影片时长: 195
更新时间: 2019-08-25 12:52
浏览次数: 541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黎明忽至电影演员名单
胡利奥·晶 , 塞尔吉奥·埃尔南德斯 , Magdalena Müller
黎明忽至电影简介及网友点评

年迈的作家潘乔·维罗索回到家乡追忆往昔、寻找写作灵感,在儿时好友重
聚和回忆的双线叙事中,一群人的命运、一个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影片采
用第一人称,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用如诗如画的影像和语言展
现了智利的乡村,以及一代人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冲击中成长的。

第41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美洲大奖西尔维奥·盖约齐

资料馆看的。这曾经如世外桃源的村子里,孩子们拥有童话般的梦想,年轻人拥有美好的爱情,人们唱歌、跳舞,心与心的距离很近。尊老爱幼,一切都在自有的秩序下井然有序,直到暴力军队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曾经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小丑带着痛苦的回忆生活一辈子。美好的爱情被破坏,友谊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恐惧的眼神。最有勇气的男孩想要抗争,夺回所爱,等到的不是爱人,而是机关枪扫射。后来,男孩不得不背井离乡,女孩在监狱般的军营里度过囚牢的一生。问题是,如何面对这段痛苦的回忆?男主和他的朋友都选择逃避,从青年到老年。这是一场直面自己内心的旅程,痛苦的心在勇敢直面时得到救赎。大多数人都选择不直面自己的内心,这样度过一生直到死去。片尾,两人举杯致懦夫,这个词直击我的心,我也是个懦夫吧?

黎明忽至剧照

是看完了还会想再看一看的电影,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都很美,留了了大量特写给海给雨给风,慢到几乎能直视镜头背后的乡愁与不忍。结构其实跟《美国往事》有一丢丢类似,大概就是“智利往事”这样的意思。故事发生在世界最南端,一样是少年挚友与恋人,一样是他乡远走终因某种机缘回来叩问真相。而在漫长回忆里,少年时代也一点点被揭开,人物登场,然后在时间里飘摇以致消亡。不足之处大概是后半段的叙述断裂了,一场爱情保卫战突然成了核心,看起来壮烈了些,可也弱化了前半段的铺垫,这样的话拍三个多小时实在有些浪费。但巧妙的是,电影将文学叙述和回忆融在一起了,看到最后好像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文学的一次成全。“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让你可以写,从而保全你的伟大爱情”,但其实“我们都是庸人啊”。最后,致庸人。

黎明忽至剧照

中段特别好,不多见的意会之美,后段展开的很突然,还好结尾扣上了中段的调性。这部片大概是在讲老年之适,黎明忽至,黎明对老人的意义远大于对孩子。我也是最近才感悟到老年比童年更趋近于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主角年轻时是一位逝者诗人(有比这更治愈的职业吗),后来成了作家,在影片最后完成了自己关于过去的书,打通了从年青时就堵塞的疑惑。人类大概都会经历一些时刻,某天忽然忆起了过去的一个场景,忽然醒悟当时怎样应对会更好,我喜欢这种触发,若是有文字梦想的人更能理解这部影片。今天的文坛有种说法,古时文学大家厉害的篇章大多出在中老年时期,若李贺不是只活了27岁,后来的成就不会逊于李杜。所以我要保重身体,感悟更长的人生,在65岁时开始慢慢构思自己的墓志铭,希望能写出如影片中提到的那样好的、给自己的诗。

黎明忽至剧照

因为这片子的叙事手法和我拍的片子相似,才看的这部电影。整体挺棒的,以作家写自传体小说为起点,逐步展现儿时/童年的记忆与现在的惆怅,最后展现了和老友的争执与和解。片子对男主塑造非常完整。潘乔青年时期作为一个写死亡悼词的诗人,有着自己积极善良的心态,有着对死者的尊重。潘乔描述自己的过去时又想着自己能飞,成为童话里的故事。同样,片子很好平衡了童趣、死亡、爱情,最诙谐幽默的莫过于面对心爱之人被抢走,对心爱的人说我们需要“孩子”作为盟军了。展现过去部分的调色风格偏黄偏朦胧,与冷冰冰的现在形成鲜明对比。导演在映后交流中说了拍摄的初衷,源于50年前去过智利最南端岛屿的记忆,他与一个在当地成长的作家合力完成了这个故事。主题虽然凝练不深,但是片子却带来了一种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奇妙感。

黎明忽至剧照

智利電影《黎明忽至》是一部講述年老的文字工作者,因為想完成心中的文學作品,特別回到出生地尋求靈感的故事。電影有著南美洲特有的魔幻手法,讓我有種彷彿在看馬奎斯《百年孤寂》般的迷幻,也有著智利歷史的真實性,將70年代末期軍政府執政下,人民的苦難與犧牲隱忍,以各種生活細節表露無遺。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及文學性的作品,不但對白優美,劇情充斥著滿滿文學感,更大推攝影畫面,每一禎的構圖都美倫美奐,目不暇給只可惜這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作品,在這位極富盛名的國際導演用鬆散、凌亂的敘事手法執導,更顯冗長與拖沓,而且沒有焦點。可惜了有意思的內容、充滿回憶的小鎮,以及如詩如畫的攝影場景#不要問我論文進度#還欠二篇稿子#明天一定要把企劃案寫完才可以看電影

黎明忽至剧照

米格尔敬酒时突然蹬起眼睛的那部分台词“难道你要我为你请我喝酒而感谢你,为了让我成为你那故事的主角之一?” “你让我觉得我必须捍卫你那美丽的爱情故事 混蛋 而我呢 你不关心 你逃走了……你毁了我 留下我一个人 但我学会了生活下去 像正常人一样”。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单凭最后这几句台词完全可以升华整部电影,让我突然对他达成了比主角更甚的共情。米格尔没有停留在一个“导致主角计划失败,泄漏了主角秘密”的npc角色,这几句台词让他在主角“如实记录”的书外也是丰富的,活生生的,在电影里形象饱满的同样痛苦的活着。

#资料馆留影#188min版,映后对谈,导演说,3个多小时的长度是为了服务剧情表达需要,只有这个长度能表达出电影的内核。文字化的叙述方式,回忆交织的镜像语言,奇妙的是,3个多小时不犯困而且渐入佳境,如同在阅读一本厚厚的乡土小说。童年,青年,然后现在的老年,老作家漫长的记忆之旅,承载的亦是智利那么多年的社会变迁。观影过程自然想起伯格曼的《野草莓》,回忆之于人生,如同镜子之于真我,在迷离光影中,你可否发现了真正的自己?ps 解开心结之后,老作家望着海边日出内心独白,堪称记忆中最美的几个电影尾声之一。

20190614 小西天 / 电影无疑是一篇散文 老人再次踏入那个年轻时经历过的土地 现实的场景同时重现往日当下的画面 时间走过记忆更加清晰 现实看见了智利 和过往的乡村几乎无差别 但是那些陈年往事有着太多可说的故事 男主依然想要在这片土地上寻找最真实的答案 很重要的一个场景是童年时在森林中遇见那个教大家飞翔的精灵 这一个小片段似乎就能够改变当时参与的孩童的一生 导演有着非常强大和美好的想法 处处显现着浪漫和纯真 文本性是让人舒服的 还需要再改进的是导演表达画面的手法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16年阿根廷有《杰出公民》,17年智利有《黎明忽至》,两部南美作家还乡记走了不同的路线。这部是通过回溯重现个人生活与社群的史诗,来纾解心结、向过去告别,融进生机欢欣、诗意温柔、残酷暴力、爱情友谊、衰老死亡……精巧地组织了回忆与现在、现实与虚构的文学电影,叙事和剪辑都很灵的古典风格。男主老爷子气质很容易想到《邮差》里的聂鲁达。恋爱脑的男人出口成诗(骚话连篇)真是太厉害惹。风景很美,墓志铭很妙。“被饥饿吸光了身体里盐和水分的小美人鱼”。

资料馆首次观看。导演把年轻时去到过的一个地方用一部电影来达自己的热爱。一个精心包装的爱情片,主角在老年时回到家乡通过小说追忆自己的过往,勇敢面对曾经的懦弱。影片拍的很唯美,虽是现代的故事,但在这个美丽的如世外桃源般的小镇上,让人几乎找不出不出现代的元素,古朴的木质建筑与装饰,人物的装扮与造型,营造出一种很强的电影感。流畅的剪辑,老戏骨之间的精彩对决,紧凑的情节,三个多小时的片长并没有太大的疲倦感。导演对影片的整体把控很强,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前半段很好,直到诗人的执念忽地从生与死的记忆变成了爱情与欲望。说爱是走出了时间的方式,但就电影中的表达来看,它何尝不是将自我欲念凌驾于其他一切、只追求自身完满的偏执。女性角色或是欲望的客体,或是母性的化身。诗人本人或许真的成为了得以在时间之上游走的灵魂,但正如Miguel所说,其他人为什么要被艺术家强行嵌入自己主观的回忆?我可能会直接把初恋线剪掉,男性艺术家对于征服的迷恋我毕竟不懂。

如诗如画的镜头、如梦如幻的影像、如痴如醉的叙述...舒缓的节奏很像是一部小说,三小时的片长道尽了一生。这是智利的乡关何处,是乡愁也是和解,是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是少不经事的鲁莽,情感在电影语言中流淌...智利小渔村的景色实在太美,手攥夕阳光芒逝去的父亲;绿色丛林里假扮精灵的流浪汉;能歌善舞的村民...美好记忆与时间废墟的不停切换柔和而悲伤,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在。

总是听到家里老人说起当年,而却总是希望他们能出一本小小的回忆录。如同蝼蚁一般的我们,那个人记忆也是对抗意识形态国家叙事的一把利剑。pancho的人生经历了绝对公平而社会贫穷的阿连德时期,也经历到经济发展却独裁恐怖的皮诺切特时期。没有却美化哪一段历史,而是轻微的记忆着人与他所在的时代的不能分割。末尾的真相道明,但是谁能保证在重压之下人一定会选择舍生取义呢

更多>同类高分电影推荐
夏天的滋味 聂鲁达 冰的融化 阿尔卑斯的激情 魔鬼深夜秀 猎人们 慢慢 至关紧要的岁月
0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