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电影的开头,日本僧人前来朝鲜,求取《八万大藏经》的雕版,并表示带不回去的话有死而已。士大夫们抵触佛教,认为无所谓;但世宗担心处在战国的日本因为有了八万大藏经的传播,带来的精神力量加快统一,为祸朝鲜。就在僵局之际,信眉和尚与日本人用梵文对话,一席话说服日本人。世宗得知了信眉通晓多国外语(包括梵文、八思巴字、藏文), 有了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僧人一起创制韩文的想法。此举当然引起了绝大多数信奉儒家思想的大臣反对,但世宗坚持之下,《训民正音》最终还是创制完成。世宗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与发泄不满,甚至撕毁了明朝赐予的冠服。电影的结尾,一面是大臣们在受赐的《训民正音》面前集体拂袖而去;另一边是信眉与僧人、宫女盟誓,就算被诋毁为只有女子可用的“谚文”(即民间的文字)、就算某一天被禁绝,也要将《训民正音》流传下
闹哪样?这特么是一正剧的设置啊,如果不看情节,戏骨宋康昊也把世宗大王演得有模有样的。但情节就稀奇古怪,怎么弄一正史里面(《实录》)根本就不存在的和尚来担当世宗第一助手?害的我以为自己学识尚浅,硬是傻傻地查了好一会资料。不过,编剧虽然脑洞崩坏,但作为瞎编倒是把训民正音的起源这一盘糊涂账熬成了一锅粥,既看得出接受了梵文、藏文、中文的影响,且以和尚为主角,可能更是体现了八思巴文字的影响。主流观点而言,发音器官拟态作为训民正音的起源(这也是“人工创制”而非历史流变的实锤观点,得到白鸟库吉的肯定),所以,本片花了极大的篇幅复原了发音器官拟态的过程,这又看得出编剧和导演的能力和用心出来了。总之,这个电影有瞎鸡巴扯淡的地方,也有精妙逻辑的地方,我个人是恨爱交加,本来三星的片,干脆多给一星给服化道吧。
片子主线逻辑有问题,皇帝创造新文字,大臣反对这条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皇帝创造新文字的动机讲不清楚啊?就像大臣所说的,新文字带来的巨大能量将会推翻这个王朝,所以,片子标榜了一下皇帝的无私,又把观众当傻逼了。第二,可能导演看到《词典》火了之后,马上就推出了《国之语言》,想蹭一波热度。可惜导演始终没有明白《词典》是靠着“(韩语)民族情绪”和“抗日打鬼子”两大法宝来席卷票房的,可惜《国之语言》碰触了韩国一直以来拍不出大格局的古装剧,另外就是没有打鬼子,全民也没有参与性。PS:鉴于朴海日之前演的毛片儿太多,每次出场我都以为是个淫僧,下一秒就要脱衣服。。。。time
故事在講造字,但如何造字反而是相對沒有阻礙的,更大阻礙是世宗大王(宋康昊)如何在兩班捍衛自身文字/知識/權力位階、事大主義氛圍極重(當然也是實際考量,如宗主國認定有二心,恐遭覆滅)的朝鮮王朝下,創造人人易學的諺文(各種幾何圖示組成,迥異於承襲明朝的難學漢字),而且逆崇儒抑佛之勢(前朝高麗尊佛卻走向貪腐整組黑掉),獨排眾議請很愛嘴人的信眉和尚(朴海日)幫忙造字。實用主義,擷取各種文字之長。宣揚韓國文字之美。歷史詮釋問題:片中真正研發造字的是和尚,而非世宗大王,跟韓國民眾所知的歷史不合,引來扭曲歷史的指責。看得很悶⋯不懂為何可以拍這麼長⋯
之前看过《树大根深》也是讲朝鲜语的创造的,这个也是讲朝鲜语的创造的,到底是谁帮世宗大王创造的,俩电视剧里解释的完全不同呢,到底谁创造的,难道在韩国也不清楚呢,不过从两个剧看,至少不是士大夫创立的,因为他们会中文而且认为中文表意,高级;也使得文字成为了一个技术壁垒,隔绝了底层人上升的通道。而世宗大王希望各阶层人都掌握知识,要根据他们的语言创造文字,太难了!不过不知道韩语和我们的汉语拼音哪个难度大,我想也许我们的汉语拼音难度大,我们是否也该拍一部如何创造汉语拼音的电影,粤语的拼法和汉语拼音不同,虽然没普及,也应该讲一讲
百科上都可以查到谚文的创制是世宗大王授意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人完成的,片中却只有一虚构的僧人信眉。设定僧人的角色也许是为了说出世宗内心的想法,推动剧情的發展,可是让僧人吃肉、喝酒、把妹、听歌舞这些没有必要又有侮辱性的情节又是为何呢?世宗大王确乎是朝鲜王朝的伟人,宋康昊的表演也是有顶天级的,但剧情就是没能很好的伸發世宗的这一面,从他嘴中说出「去中国化」的台词实在遗憾,根本就是脱离歷史迎合当前民族主义的妄语。影片本身的拍摄、美术、衣妆物(服化道)都延续了南韩影视的高质量,另外能听到说梵语也是一大惊喜。
“新文字必须简单易懂” 。我们的多音字是不是该简化为单音字呢?多笔画字是不是该简化为少笔画字呢?化繁为简,提高效率,不正是现代社会所遵循的生产法则吗?日本简化文字,新加坡使用简体中文,更体现在鲁迅的激进观点“汉字不废,中国必亡”也体现在我们的毛主席“化繁从简”。如果没有罗马音 拼音的辅助,小孩子或外国人学汉语还那么容易吗?现在的韩国人大概是从骨子里血液里就对极权主义 独制政权充满了反感。“这个国家是你一个人的国家吗”,编剧也把它表现在了这部电影里。
非记录版创字过程,但是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影片里,作为世宗本人这份心依旧是值得称颂的;意外的是,未看之前,以为昭宪王后只是不需要过多作用的角色,没想到是有想法的内助,搜索了下全美善在发布会上说的话,她表示,“我想说的话还有我想拥有的品性,全在我饰演的昭宪王后里面,是我很想演的作品”,恩这版昭宪王后的解读很意外了,会有戏份在里面,角色也确如全美善所言,也开心看到女性的这种戏份。影末,为昭宪王后祈求冥福的祭礼,联想到现实有触动,也在此再次为故人祈求冥福~
5.6/10 虽然非常抱歉,但此片得亏是故人加成不然拿不了如此高分。创造文字的过程本漫长艰苦,此片竟拍的如此平淡无趣。执着于文字创作的理由轻描淡写,与激发文字创作的灵感源泉的连接更是生拗硬掰,文字的成型、完善、成型、传播更是省去数多笔墨;而这其中还只聚焦于主要人事,所有本不可避的纷争全数回避多无惊喜。此类韩影标配的煽情式结尾,也在淡白混乱的叙事中力道全失。只剩一堆演技派靠着自身演技拼命撑着,看的极其心累。
作为一个韩语翻译的我来说是一定要给5星的,韩国文字的40个基本字母,一言概括之,即是“点、横、竖——天、地、人”。而伟大的不仅仅是创造国之语音的智慧,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顺带一提,士大夫阶层为阻止训民正音的传播不惜对世宗大王以死相逼,无非是吃“汉语言文学”饭,怕失去凌驾于国民之上的特权——怕下岗,这与当今郭嘉那些研究某某煮意、某某思想的砖家学者何其相似——离开这片细菌培养皿,你们屁都不是。
从开拍到上映,唯一的期望就是别像《神机箭》一样无耻又离奇就好,欣慰的是确实没有那么无耻,然而离奇是真的,NAVER评分只有3点多,可见棒国的人民群众有多不买账,然而表演上来讲,宋康昊演出了完全不同的世宗大王,重压之下的心力交瘁,算是他近期上佳的表演之一,朴海日对角色的处理也还不错,宣传期中间经历了全美善的自杀,想到今后都无法看到这位女演员了,结尾处的祭拜平添了一点伤感
三星半吧。古装电影总会有人去追究历史真实,但其实内容所承载的,从来是现代人的诉求与表达。单就编故事的能力,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树大根深》的另一种走向,且成功地抹去我对那一故事的残留印象,并且最重要的,顺利容纳了韩国编剧们向来所期望陈述的现代史观,还是让人服气的。宋康昊演出了心力交瘁之感,没有麻药王那种用力过猛的痕迹,反而很好。有兴趣的人值得一观。
現在才知道世宗那麼長情???很佩服韓國人對自己文化的執著與頓悟,即使劇情並無高低起伏,讓人精神緊繃,但從劇本到故事立意還是能感受到這滿滿的愛國情意以及韓國就一獨立國而言一直在壯大自身的內核。他們對於自身文字和語言的執著除了對自身名族的愛我也找不出更多理由讓他們圍繞這個主題一而再再而三的拍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