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这次有基本剧本和真实故事打底,叙事比前作Gueros有凝聚力得多,但导演仍将Gueros中formal的东西带进来,镜头美学(不寻常镜头运动,打破第四面墙)依旧,也仍像一个个小vignettes的合集——这次时长增长后玩出来了运镜剪辑风格节奏迥异的几段,十分过瘾。但拿柏林最佳剧本也是可以的,不在于故事多曲折,而是multi-layered。同Gueros一样涉及到墨西哥的历史与年轻人经历历史的独特方式之外,还有典型中产家庭群戏,和典型中产迷失主人公刻画。又探讨了文化遗产与殖民主义,现代资本间的纠葛。还揶揄人们对文化(或者任何事物)的态度:“盗窃犯赠与了墨西哥一件礼物,人们成群结队前来观看曾装有文物的空盒——直至失去,才知道我们曾拥有什么。”
3.5,随着“盗窃”行为的顺利乃至完美达成,《博物馆》由“夺宝冒险”的亚类型开始置换为一种反讽,墨西哥则变成了一个宏观的,监狱式的空间,以及长久的滞留者。当文物作为一种中产阶级的文化拟像不断流转时,“博物馆”无处不在,它本质上是一种剥离历史文物的功能性并转化为纯粹观看意义的空间,包括影片本身,也对应着这种看与被看关系的元凝视,直至结尾一幕:鸟瞰镜头意味着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男主人公的被捕成为了被观看的景观的一部分,弥补空白的站台。
拿来和《美国动物》作对比吧。两部影片都是看似类型的反类型。都不是高智商犯罪,即便这一部里面几个人的盗窃行为很顺利,但都在之后的销赃行为上用了反类型的现实主义剧情。这一部的主题太多,导致全片看完不知道导演的重点,有主角的自我身份的迷失和寻找,有对文物在地决定文物价值的讽刺,有对博物馆存在主义的讽刺,有对中产价值思考的辩论,还有前半篇蕴含的历史观,那重点在哪里呢?是否可以做减法呢?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动物》更好。3.5
拿犯罪类型做包装,就不能设置这么多的议题,几分钟讲一个就换场的感觉。贪多=只能做到基本的踩点,冗长+涣散无力。我们能找到诸如观看机制(的景观化)、文物(文化)归属与权力游戏、中产虚无、乃至整个国度(通过公路片形式展开)都可作为“博物馆”——到最后再来套反讽,白盒子甚至吸引了更多观摩游客。但请问,哪个点有深入?一个个排列起来,不就是愚蠢的废话吗?真是宁愿看《寂静的惊奇》那种博物馆鸡汤明信片电影了,好歹还能看个美美哒。
很难说清楚一个认为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又愿意去寻找意义的人是怎样形成的。在影片中,这包含了包括历史、人类、神话内容的交错。男主角不愿意等待发生什么,于是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自己认为的意义。人终究在生活的重要阶段,就要意识到自己一生会有所缺失,这样才不会堕入无尽的深渊。尤其可怕的是,当你走进深渊的边缘的时候,命运也会助推你陷落,就像是片中顺畅的偷盗、面对检查戏剧性的结果。
看到男主拍公路戏和摸狗,立即联想到《你妈妈也一样》和《爱情是狗娘》,电影里也调侃了下男主的身份;他们之所以成了强盗是因为他们的文物是从博物馆来的,已是见光的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有些片段场面调度挺有意思,但终归太散太乱,发展与文化传统的冲突,殖民主义遗留的文化掠夺和模糊的身份认同问题,文物的归属问题,探讨太杂,或者应该像男主说的一样,这一切的开始和真相都没有太大意义
[Cinematheque] 因为去过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所以看起来倍感亲切 :) 就像片头说的那样:“本片是真实事件的复制品”,这片并没有专注在重述事实,而是从摄影、剪辑到混音都在很风格化地讲述故事(那个酒吧打架hhh)。讨论了很多主题:toxic masculinity,资本主义,玛雅文化,民众和政府对文化的漠视,我觉得还是相当值得一看的。
两星半,起初是被电影海报的画风色彩吸引了,看完觉得很失望。是非常奇怪的故事,盗窃博物馆这件事本身可以做的很香艳神秘,但这部电影并没有任何我感兴趣的南美原住民文化元素,也还是以外来 西班牙裔青年的视角出发,讲的是他们的 “家庭身份认同”和“成长困惑”。如果想讲成长困惑,就乖乖地做家庭题材,目前这个四不像的状态 导致成片完成质量真的很差。。。
关于文物的题材,影片却没有对文物有亮眼的展现,只专注于人物有些浪费,而且对文物盗卖链也是轻轻带过,到了结局博物馆的戏导演才发威。最大亮点是男主最后专程回了趟家,对父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说“这是我自己走错了,与你们无关”,而现在流行的舆论,有人一惹事犯错,追溯原因多半都落地于其父母,于是好像他们的犯罪行为就合理化了一样。
全世界人类脑瘫犯贱何其多,尿屎已经够臭,竟然还愚蠢到把比尿屎更脏臭菸、毒品往嘴里送,堂堂五六尺人类却被寸菸给打败,菸草等同毒品,可笑全球禁毒不禁菸,可耻超级污秽大白痴………… 希冀菸在世界上销声匿迹!!人蠢冇药医, 叼菸=孬种=瘾君子=吸大麻=抽鸦片=不卫生=超污秽=冇教养=没素养=无涵养!!(KARMA)
第68届柏林电影节银熊最佳剧本,以真实发生过的墨西哥博物馆失窃案为基础改编,更加细致的扩展,特别是强化对于人物的塑造。虽然剧本得到了柏林的肯定,但成片真的就那么回事了。事无巨细的另一面就是毫无波澜的流水账,虽然导演要的可能就是“反类型”风格,但确实无聊。
表里不一系列电影。表面上是讲述两个笨贼偷窃博物馆文物然后逃亡的犯罪故事,但是导演并不在此方面用心,却更多地聚焦在社会关系以及自我认知的探讨,然而遮遮掩掩且毫无重点地敲击无法让人集中注意力,兴趣也随之流失,成了一部无一处吸引人的电影。总体评价就是无趣。
三星半。比今年另一部《美国动物》好,不以“盗窃”这一行为本身当成卖点,且在主题和内容上具有更深邃的哲思和更厚重的意义,用拍类型片的方式与传统类型片划清界限,已经成了当下的趋势,但用了半个多小时为男主做铺垫大概是整部片太过冗长以及重心不稳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