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伊桑·霍克和努米·拉佩斯将出演惊悚新片
对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成因解释总是徘徊于心理(自我洗脑式的服从)与环境之间。而本片则抛开“病症”,用镜头还原事件,抛开心理层面,去阐述一个“可能的成因”:社会瑞典政府的不作为和草菅人命、心怀善念的“美国”劫匪以及裹挟其间的人质,全片用一种民粹式的阐述,诱引观众将这其成因完全地归结于社会,甚至同情劫匪而本片也将时间调拨到73年(美国撤离越南),并在片中加入‘美国劫匪’闯入别人家中打劫,又救了老人的故事以及美国海军在越战中所受的伤害(催泪瓦斯导致脑损伤),这样的故事既与片中劫匪的主故事线相契合,又与美国推广新自由主义的话术相契合(国内暴政不顾人权)所以,本片在意识形态表述上,既有特朗普主义下的民粹论调,又在此基础上美化越战的表述。而在右翼眼中“斯德哥尔摩”又何尝不是越战PTSD的代名词呢?
复联上映期间电影院仿佛空了… 难得还能看到这种小众异国电影。 Ethan这个造型依然很帅,而女主的演技也是爆表,被劫持后见到丈夫第一句是“你应该回去。我们两个幼小的孩子需要你”她用力抹掉眼泪然后平静地告诉丈夫自己儿子爱吃的食谱的制作方法,这段演的很棒。不过感人肺腑的话说完后转身就爱上男主了,这么无厘头的剧情配合着搞笑的影风居然毫无违和感。女主自带中枪debuff也不影响晚上啪啪啪真的是好样的。其实电影的人物设定很精巧,就连抢劫犯的笨手笨脚也给了很多镜头,这些人性化的刻画都会提醒观众他与常人一样感情丰富,这给之后突兀的戏剧性做了巧妙的铺垫。
矛盾:绑匪与人质—绑匪与警察—人质与警察信任:人质与警察—人质与绑匪金库就像是一个黑盒,只有两个绑匪与三名人质在内,黑盒输出的只有绑匪的条件以及绑匪愿意让警察了解的画面和声音。而黑盒里面是绑匪与人质的封闭空间,人质只能听到收音机的信息、感受到警长不考虑人质生命安全的作为。绑匪片的剧情本该是绑匪拿人质生命做条件交换,而电影中的角度却是警长拿人质做条件和绑匪交换。警长与绑匪进行心理博弈,不得不承认警长是个优秀的警长,掌握了绑匪的心理,掌握了大局。而绑匪却是个失败的绑匪,输了一切只赢得了人质的信任。斯德哥尔摩,黑盒里的合理,黑盒外的诡异。
不太好。实话实话,前面还行,后面崩了。伊桑霍克老了之后还是极有魅力(从赤裸朱丽叶就能看出来吧XD)如果有这样的劫匪,一身嬉皮配小狗狗眼,粗暴又不失温柔地对待我,我应该瞬间沦陷。(意识真薄弱)我以为会讲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至少多刻画一下心理。不为了这种刺激你干嘛拍。现在几乎是个pg13片,特别平淡流水账的记录了一下事情经过。笑点有,但是寥寥。也就两星出头,为了帅脸和dylan硬加星。(我在去电影院的路上听了10遍one more cup of coffee, who doesn't love Dylan)
警察多次不顾人质生命威胁套路劫匪,而劫匪却和蔼温柔,他只是要钱逃跑又并没有真正伤害他们。警察的主要任务可并不是保护人质性命,警察的任务是保证在尽量没有损失的情况下,保证人质安全。提炼一下,就是劫匪要钱,但是并不想伤害人质,警察要保住钱,顺便救人质,所以人质在第二位……我不是说警察做的不对,但是这样比较,确实反而劫匪更有人格魅力。而且警察一再用人质的生命安全试探劫匪的底线……要我有这种猪队友,我早就挂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很有可能不是人质出现了问题,还有可能是冰冷的制度还不如一个亡命之徒有人情味儿。
我的电影分类里有一种叫做cute little movie,意思是视听语言上没什么大的野心,但看法上别出心裁。伊桑·霍克就经常选这种电影演,有时候就跟着他看。这部片子表面上又严肃又荒谬,好像不太正经,其实剑指白人男性的ego,是权力关系中很要命的部位,顺便颠覆了人们对斯德哥尔摩症的认识。我甚至觉得正因为在西方主流文化里正面挑战这一点挺危险的,才需要那么多玩笑和示弱在里面。
中间那段喊到“比安卡”就跑的乌龙真的喜剧效果极佳。整个视角是人质的,警察真的对人质这么坏吗?在人质的角度是这样的,比起带着危险气息的贡纳尔,lars的气质是孩子气,善良,暴力,低智商,发现了麦克风之后合伙演戏给警察看的片段让绑架变成类似可爱过家家。一边说着狠戾的话一边切梨子分给大家,所有人笑的像是背着老师做游戏那种儿童感。
也是蛮荒诞的,整部电影都充斥着局促的感觉,无论是剧情的推进还是角色的演绎,小格局电影,虽然拍不出警匪枪击的快感,但是意外的好看,不过只有三名人质吧,一开始不要两个人一起去捡钥匙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破事了,ethan hawke脱了假发别有味道,我又可以了。最后感叹一句瑞典人民好悠闲,瑞典监狱好豪华
在印度回中国的飞机上观看。根据73年“银行劫案”之抢匪控制人质与警察对峙130小时的真实事件加工拍摄,试图再现后来被心理学家们称为“斯德哥尔摩症”的奇特社会现象。生活本身的复杂使故事很好看,加上导演对时代感、人物展示及节奏控制的得体,使影片即有观赏性,又有引人思索的文化启示性。可看。
刚影院看完出来,国外的分类是剧情/喜剧。确实喜剧,中间好几个笑点,大家都在偷着笑,看得蛮轻松还不错!前面部分在银行lobby周旋部分有些拖沓了,略显平淡,中间渐入佳境,Ethan和女主男配等的对手戏都蛮给力的!总体ok,也算是了解了下stockholm syndrome名字咋来的!
人物刻画有点问题,导演太注意女主和伊桑霍克直接的感情连接反而忽略了另外两个人质,无法明白另外两个人质为何也会如此帮绑匪们。而且警察一直在和伊桑霍克他们交流,是怎么判断出人质已经倾向于绑匪的,细节刻画不足。三星,但是为Mark叔加一星。话说女主丈夫才是全篇最惨。女主已经精神出轨了吧
这片子如果不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估计评分还要低!只身一人去抢银行,一把枪的确能吓唬住人,但是如果有个英勇的人或者脑袋瓜清醒的警员,抢劫犯老早被抓了…人质爱上绑匪的原因是政府对人质解救过程中的各种反应伤了人质崩溃的心灵,但是转化为相爱的过程表达的还是太苍白无力!
连续三次都没看到结尾的电影,要么无趣,要么无感。应该不是无趣,因为看起来好像一部大片的样子,而且演员们都很投入。那就是无感了。好吧,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而关于爱情的电影我没有一部完完整整从头看到尾的。感觉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