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本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着名的芝加哥犯罪头目疤面人自崛起至暴毙的故事。全片以阿尔卡邦的生平为蓝本,再加上一名有乱伦关系的妹妹,越发使内容显得复杂而敏感,在当年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犯罪片之一。导演霍华德.霍克斯力求使全片看起来生动耀眼,暴力镜头有跃出银幕之感,主角保罗.茂尼的演出亦光芒四射,为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
强盗片/黑帮片开山之作。1.由霍华德·霍克斯在美国《海斯法典》严格掌控银幕内容之前拍完,时至今日仍毫不过时,黑帮片该有的元素一应俱全,而且节奏紧凑,一波三折!追车戏和枪战戏非常过瘾。2.保罗·穆尼将专横毒辣的疤面人演绎得入木三分,不输帕西诺,安·德拉克饰演的妹妹美艳而楚楚动人,完胜菲佛。3.影片开场即是一段呈现骄奢自大的黑帮头目在曲终人散后被杀的横移长镜头,疤面人的登场每每由口哨声引出,杀人场面多以影子或画外枪声间接展现,颇具德国表现主义之味。4.震耳欲聋的机枪连射+日历疾速翻页的叠化转场,妙绝!5.俯拍镜头:死去的路人被路灯及标牌组成的十字架阴影笼罩。6.蠢萌而忠心耿耿的秘书:团伙机枪扫射餐厅时仍始终坚持打电话,被枪声吵得听不见对方声音。7.“THE WORLD IS YOURS”的霓虹灯。(9.5/10)
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部打着“反映社会问题”旗号的“现实主义严肃电影”会成为开启《海斯法典》时代的万恶之源——鉴于观众会对电影中角色产生镜像认同的机制,一旦角色的行为违背道德,电影作者就有必要设置一些使观众产生不适感的内容,以负面体验去感受角色(如《邦妮与克莱德》),或是刺激观众对于片中其他受害者角色的共情机制,以使观众及时从角色中间离出来,不对其产生正面认同(这也是绝大多数正邪斗争类影片的做法,纵使是《小丑》这样怜悯主角被逼上梁山的电影也会在结尾展现动乱下地狱般的哥谭,以强调这种太平天国式暴动的负面影响)。而在本片的前2/3里观众能看到的似乎只有疤面人在如何优雅地杀人和睡人,直到临结尾疤面人才难得因为自己的狂妄失去了妹妹的认可,却又在最后的大战中重新得到妹妹的支持,将反思的楔子又拔了出来。
在这部禁酒令终结前一年的黑帮片中,霍克斯带来了一种混沌、狂野的创造性,Tony用近乎狂飙突进的暴虐,完成个人意志对旧秩序的冲决,同时也悲剧性地,是向死亡的冲刺,这种意志越是偏离道德,越是有离经叛道的艺术魅力(台词甚至直接点明他被浪漫化的光环),与霓虹上The world is yours对应的,是报社的慷慨陈词You are the government,美国的两种方向,狂野拓荒与牵制担责,在突突突的枪声中高潮迭起,而兄妹二人的爱,就像like这个词的含义,带有自恋与分裂的失控感,也因此,最后的“钢铁屋”完全变成了心理舞台的独角戏,因为恐惧,失去了对自己的爱,失去了意志,妙笔。在90分钟的篇幅里,塞进这么多类型(还有喜剧元素),叙事效率可太可观了,对黑色电影亦有影响。
8.5/10.第一部霍克斯。塞缪尔·富勒被冠以三线教父,霍克斯又何尝不是,纵观其导演生涯,喜剧、传记、歌舞、西部、犯罪、科幻、爱情,近乎所有类型电影均执过导筒。而《疤面人》的影史地位,除对后继一众影人影片的借鉴价值与将霍克斯推上神坛,也是对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初次冲击,有类“导演中心制”的雏形。而不仅可算作电影业对黑帮题材的初步探索,在表现手法与价值取向层面上更超脱时代局限,于电影技法受限实况下,添设出剪影杀人、日历叠化、追车枪战的新颖调度,扫射杀人更是背离道德,兄妹乱伦则背弃伦理,在一定程度甚至影响至新好莱坞运动。电影整体粗砺暴烈,但在简短时长下是叙事的明快精练,被社会所催生的恶魔诞生迅速,但毁灭历程也属刹那。脸上的刀疤不再由利器所生,许是社会冷厉的荼毒所造成。
【A-】先锋、大胆且如此超前。开场便是一个惊艳的长镜头,“X”所暗喻的死亡符号,穿墙而入的摄影机调度,侃侃而谈的黑帮分子,以及利用影子所呈现出的暴力镜头。仅这一个长镜头,就为后世不知多少犯罪、黑色与黑帮等类型片提供了借鉴案例与拍摄规则。可以说《疤面人》为此种类型的电影构建/开创出一个成熟的体系,亦或是完善它。帮派火并、追车枪战是最为直观的视觉刺激,而主角对权力的渴望,理性与欲望所产生的冲突,以及兄妹之间隐隐点出的“越界”之情则在内核上使得影片进一步圆满,结局往往走向不可饶恕的幻灭。也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霍华德·霍克斯与霍华德·修斯,他们共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类型元素非常成熟,不管是叙事上“老二上位”的故事套路,还是诸如野心勃勃的老二、老大的情人、冷酷的杀手、蠢笨但忠心的手下以及傻白甜的妹妹等经典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奠定了后世黑帮片的类型基调,但碍于海斯法典的限制,对主人公的刻画难免多了一点官方腔调,除了男主角的癫狂,很难看得到他可爱的地方,观众也很难建立对于男主角的认同,观众的视点也就仿佛是幽灵一般的存在,充当了一个全知全能、却没有感情的第三者,因此,黑帮片所谓的通过“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以及善必胜恶的大结局建构起来的“安全的越轨体验”,似乎在霍克斯的这部作品当中不太成立
开场伴随着口哨声出现的黑色剪影非常吸睛!中间段落的枪击与日历的叠化颇有二次曝光的效果,短短几秒的镜头就交代清楚男主常年用暴力与血腥赢得自己现今的地位,不得不说手法太精妙了男主经营业务时凶神恶煞,但也会穿上西装坐在观众席欣赏高雅艺术,面对情人淘气风趣实际上还是一妹控,角色非常复杂带有独特的魅力,再加上那个最戳我的秘书,在死亡前一刻还不忘将门上锁,只为保护男主周全,可谓忠心耿耿无数次闪现的“The world is yours”就像触不到的梦,理想虽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只会把你踩在脚下用力碾压
托尼在帮派中,凭借枪支获得了力量。他以为自己不会害怕。其实他获得的是一个虚假的自体,他误以为自己无所畏惧。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去招惹老大的女人。他对自己的妹妹有着过分的保护欲和控制欲,杀害了已经和妹妹登记的小弟。他以为钢制的百叶窗可以保护自己,结果妹妹却死在他的前面。当所有人都离他而去时,他感到了强烈的恐惧。那一刻,妹妹才发现,原来哥哥也不过是个会害怕的肉体凡胎。罪恶,总是在人凭借权力或武器获得某种虚幻的自大之后犯下的。而报应,也总是会找上罪恶之人。
本片是美国有声电影初期黑帮影片的先驱,在当年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犯罪片之一,为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故事的简洁、紧凑和激烈被影评家认为显现出一种有声电影初期的少见优美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导演采用投影等多种方式间接表现杀人场景,因此片中虽有大量杀人情节,但避免了赤裸裸的视觉刺激。在片中也可看出影响了后来黑帮片的因素,如街头枪战火拼场景通过快速剪接表现扩大势力范围的过程等,保罗穆尼的表演虽然有些浮夸,但胜在传神细腻,展现了一种枭雄的气焰
有声电影的初期。开场的长达四分钟的长镜头令人想起在张暖忻和李陀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里的一些观点,里面提到有声电影初期常常被认为会出现一些电影语言的退步,“这种暂时的退步却变成了电影艺术再一次向戏剧艺术、借鉴的机会,并逐渐形成了电影自己的特有的场面调度。”镜头内部的蒙太奇与舞台场面调度有相似之处又根本不同,所谓镜头调度,就是使得摄影机也这样在运动中去“看”,这样,摄影机的角度就变成积极的、对拍摄对象发生兴趣的观众的角度。
(7.8/10)全能型选手霍华德·霍克斯的黑帮片杰作,三十年代的黑帮片的开创和成熟之作,在海斯法典还未统治的好莱坞之前的暴力输出,似乎这正是这样一个极富暴力倾向的电影刺激了海斯法典的诞生(好莱坞啊都是自己作的)。诸多标志性的元素,开头流畅的长镜头谋杀段落,不会写字的秘书及其帽子,抛接硬币的人物小动作,多次出现暗示人物命运的“世界属于你”的标牌,人物宿命式结局等等,都被后来的类型片借鉴了无数,更不用说直接翻拍的《疤面煞星》。
尽管斗殴动作跟之后彩色片时代引入武指前一样的笨拙,但对其他动作场面的镜头表现处理得简洁有力。妹控杀手上位对属下和亲妹有着理想期望,但他自己恰吃了未身体力行的亏,处理几条轨道交汇的乱麻的终归是冲动的情绪而非理性的规则,但其人物又并非《跛豪》那种完全猖狂蔑视一切。人物的复杂性不仅通过故事脉络体现,也通过分给其身边两位心腹下属(一位得力打手一位小丑秘书)戏份来表现。
这部比《国民公敌》好看太多了吧!开场长镜头调度已令人惊艳,人物塑造的真是太有魅力了,不止Tony,他的好友Guino还有秘书Angelo,个性十足,每个人的悲惨结局又令人同情。暴力场面干净利落,剪影杀人、餐厅枪战印象深刻。开头字幕和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明显不搭,查资料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当时受到审查机构的责难,重新拍了结局又加了片头字幕,还好现在还能看到原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