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苏菲·特纳、杰克·休斯顿加盟影片
刚才看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会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这不是电影的问题,这是柏林的问题。电影很好地表现出了柏林这样的气质。无关local还是visitor,柏林像大麻,对特定的人有着一种特定的吸引力,她的喧闹和和孤僻,她的朋克和无趣,她包罗万象,又似乎没有人真正属于这里。在柏林生活了四年,这就是我理解的柏林。她很好,可是真的不适合我。如果电影几年前拍好了,我看过她,我一定不会来这里。所以三分,是对电影很好地解读了一个并不讨我喜欢的柏林的中和。nothing is typical in Berlin!选一个和自己气质相符的城市让她陪伴余生吧!
从《巴黎,我爱你》到《纽约,我爱你》再到又一度数熟脸大作《柏林,我爱你》,若说前两者能用影像化的内容表达对一个城市复杂的感情,是有足够的艺术土壤培育和专属影像格调,而柏林显然不具有这种功能。就3个柏林导演(影人资料不完整所以不能完全确定)+主要角色并不是由德国演员饰演,拍得还是太浅显,情感浮在表面,各个故事也就完成其最简单的讲述任务,都变成好莱坞的那一套了。居然看到德国版《Skam》即《Druck》的小天使Matteo扮演者Michelangelo Fortuzzi,还有点跳戏。下一个城市篇章会是哪里,请好莱坞放弃这个ip!
其实这部比纽约和巴黎系列都“高级”一些,基本每个故事都和政治/历史议题做出关联,毕竟柏林是见证了人类黑暗历史的城市之一,不管是一战二战还是难民大潮,特别是联系当下,这个城市很难/不太好拿来去拍纽约我爱你那样的轻甜爱情,而片子里的处理很正确很德国(政治)。每个部分作者性都很强,印象最深的是海伦米伦与难民小孩的戏,女权的狂欢说教,还有舞蹈戏的编排、运镜和剪辑。
2.5星 影片中出现很多熟悉的面孔,但是导演讲故事的功力不行,很多短片都不完整。最喜欢男孩和变性人的故事,主角是德版SKAM的Matteo和我的Diego Luna(看完了在演员表里看到月亮的名字但是回忆了一下完全没见到他呀然后突然意识到一个角色于是返回去仔细观察那个cutie真的是月亮!FUCKMYEYES)
女权那部分简直不知所云 虽然有一部分有女权但其他裸露场景全由女性承担 另外一男一女相遇除了一见钟情就没了?大家来柏林比去丽江艳遇还快呢比较能看得两个部分都和难民话题有关,但也消解了问题,只是为了煽情感动而堆砌我要是柏林人可能会疑惑 德语对白不超过10% 更别提片尾又是一首英文歌解决了所有人人生的所有问题
从纽约我爱你,巴黎我爱你到柏林我爱你,不错,我喜欢这个系列的城市属性。柏林这部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是拍出我印象里的柏林,不仅是东西柏林墙那种分裂感,还有freak,朋克,涂鸦,同性恋,currywust,严谨,old school,难民问题等,会再去的。
结构跟《巴黎 我爱你》有些类似 一个个小故事 包含了难民主题 难民融入主题 女权主义 还有亘古不变的爱情 但完全没有《巴黎 我爱你》的气质 比较乱 再加上一些迷幻的元素 显得长且无聊 但其实全片还不到120分钟 就凯拉奈特利+海伦米伦那个故事还将就
孩童和亲情那段最戳泪点。好多场景很有印象,波兹坦广场、深夜Club、柏林街道…城市电影果然需要很好地堪景,一些运镜和视角挺有借鉴意义的。不过的确很像学生作品,爱情故事太脸谱化了。Drinking &Dancing.#Poor but sexy.
不够真诚,干瘪,做作。 为了套话题而套话题,想拍的清新脱俗又要cover那么多信息,结果各种尴尬跳戏无逻辑,想要出格但用力过猛还没在点,显得很老套,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拍出来,又是一个个活在bubble里太久的导演失败 一分给偶尔几个闪现的柏林美景
永远年轻,永远天真,永远不长大,永远怀揣不切实际的执拗,永远一本正经地犯傻和犯错。People meet in Berlin. What happens in Berlin stays in Berlin. 上帝的归上帝,柏林的归柏林。
去年看过,重新标记下。最动人的是第一个故事,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忘掉烦恼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去喜欢的地方,认识有意思的人,也许会在某个时机找到活着的意义。生活工作感情都是摸索出来的,才不会因为谁停滞不前,这个世界一切都多美好啊。
感觉还行啊。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去德国的一般是去巴伐利亚或者北莱威法,对柏林的印象都是穷yi乱shu,这片子整得挺温馨哈,大使馆那个不是被爆头感觉很不军曹。都是一水儿的英文也比纽约几个小故事看得困死要好啊。小盆友的德语又含糊又萌~
我吐了…以前在电影里面见过sex scenes can be arousing, hot, 温馨,或者为情节服务…或者至少两人没火花,比较干巴巴和尴尬。这个电影里面第一次见让人想吐的类型………大部分都让人想吐吐…也是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