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從特殊學校啟光學校欲透過舉辦音樂劇來提高畢業生就職機會開始。在校的音樂老師徐寶雯(谷祖琳飾)在面對這個計劃,隨著演出日子逼近壓力加深。音樂劇同時找來名校萃英中學學生前來協助,但最終只有在班中成績未能趕上的錢思穎(余香凝飾)繼續當上義工,但卻要面對家人與學校的壓力。同時在成績中下育才中學孔老師(歐錦棠飾),帶來新移民陳麗與透過當義工「洗底」的吳珈豪(岑珈其飾)來協助。珈豪與思穎最初對音樂劇的態度,卻隨著在校同學的盡力演出,漸有改觀。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余香凝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余香凝
一部智障学校的公益宣传片,无需太多苛刻的评论。我看这部的初衷是因为有叶童等老一辈影视明星,一种追星情结。影片里的扮演ok姐姐的女生,其个头让人觉得有模特的天姿,没想到果然是素装出演的模特演员,化妆真是可以让人判若两人!影片拍摄使用了很多真实的智障儿童,想必拍摄难度还是很大的,与其同台的大多是90年代港剧知名演员,用他们不温不火的演技,就像片中的舞台剧一样,努力提升影片的观影质量。此类电影有其本身表现能力的局限性,由于与大部分人生活比较远,又是多点开花的格局,所以想释放感情也比较难。就其台词,都可以感觉出制片方的片外表达需求,所以可能是影片观影感觉生硬的另一个原因。但影片表达出一个意思,就是社会需要对智障多一些爱心,对青少年的成长压力多一份理解,对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多一些包容。
题材是ok的,两首歌曲都不错,智障学童的演绎有这样的程度相当不易~我跟闺女共同的评价。但好题材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导演想要融入的话题不少,有港大硕士毕业却在智障学校教书的老师的困惑,有智障学童家长的辛酸,有名校(应该是影射拔萃女书院)高中生的圆滑世故,甚至也批评香港(其实不止香港)教育中刻板教条的一面,但整体看来什么都很淡,哪项都不深入,对智障学童甚至所有的儿童教育依然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片叶子”,比较缺乏新意,也不太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以打动人心。八卦时间:拍摄中学就在我们小区附近,同层楼就有在这个特殊学校上学的中学生。
关于特殊学校的一则故事。暖心的老师学生关系,恍惚间让我想起了杨千嬅的《可爱的你》。最后的音乐剧上,程老师是这样致辞的:“一片树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当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片树叶都不一样。有的会有较多的小齿、有的叶面上会有洞、有的叶面比较大、有的叶面比较小。其实树叶和人一样,每个都独一无二,所以每个人都非同凡响。”香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真的很棒。当这个世界真正变得好起来,从来都不是柔弱者开始变得强大, 而是因为强大者成功地控制了自己。
6分,在大量大投资的港片都变成合拍片后,本土港片基本就是在社会性上做文章了,这一点本片很港,欧导私货也很多,细思极恐的把大陆妹和残障人士同比。虽然很认真的想去讲一个本港社会性的故事,但是功力还是跟不上,人物都很没头没尾,很多细节都是为了铺剧情而不考虑逻辑,最后就是鸡汤不停灌。余香凝这个角色虽然不完整,但是她真的很惊喜,近几年的港片里她的形象每部都不同,这一部更是把学生妹的从头到脚的迷茫和未知感抓的很准。叶童刘玉翠请多多演戏...
⒈比较普通的教育公益片,虽然有几处泪点,但却都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想要讲述的过多,既有特殊儿童这个群体,有社会众人的歧视,更有教育制度的抨击,还有周围人的转变,虽然拥有过多,但是也显得过于的杂乱;⒉虽然说这个音乐剧看起来感人,不过也就只是在那寥寥的几处,而且里面所有人物的转变,理由都不够充足,同时女孩同学态度的莫名转变,到最后还留下了疑问,不过女孩最后黑板上的那副画,是里面最好的画,可能也是因为有真心在里面!
近几年低迷的香港电影开始从商业往文艺片转型,电影的主角不再是大哥、大佬、大侠、大老板,更多的导演开始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甚至是边缘群体或者弱势群体。虽然不乏佳作,但越来越多之后,让人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感觉。电影很清淡,就是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人之间的互相温暖,虽然为了避免刻意煽情而拍的很克制,但是缺少了情感爆发点和高光时刻的故事总让人觉得是一句口号却如鲠在喉地泄了气。
我的年度最佳港片。那些絕望,佔據了他們所有的人生。音樂老師,出於對可能生出智障兒童將會面臨的所有問題的恐懼,希望構建一個能真正幫助智障兒童的自己,以構建一個能夠讓所有孩子擁有有尊嚴的人生的社會,這樣的善良太真實了,所以動人。還有對當下菁英教育的諷刺,譬如一味地歌頌美好、追求相似的「正面」品質,可笑也可憐。
比《黃金花》好太多了,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高先連出兩部公益電影,已經是一個壯舉。余香凝素面朝天,比楊冪來得自然,也是這部群像電影一大亮點吧。劇情可能沒有很明顯的主線,但我覺得做到這樣已經夠了。本來是一部關注弱勢群體的宣傳片子,再多的添油加醋也是徒勞,喜歡!可惜內地沒有引進,一大遺憾
欣賞電影沒有大灑狗血或賣弄眼淚,電影反映富有學生與窮困學生分別面對的問題,但在一套以特殊教育為題材的電影,所選擇的角度似乎未有足夠吸引力,似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疑,特殊學校議題未挖掘最深,情感轉折也比較生硬。除了過馬路外,特殊學生便沒有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的場口,剪輯也十分零碎。
主题关注特殊人群是好事,可是拍的还是很一般,只有岑珈其扮演的角色虽然生硬但是从坏学生变成好学生至少是有迹可循的,谷祖琳扮演的老师8年了,忽然在天台和校长浇个花就转变了,更莫名其妙的是余香凝扮演的女学生,从头到尾都在扭捏中,对自身也没有变化,看完都不了解她这个角色要说明什么。
总有人说香港电影不如以前了。以前的香港除了古惑仔,警匪片,有过讲述生活本身的电影吗?有好过这几年的天水围,一念无明,苔丝等等吗?科技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艺术也在进步,如果大陆观众的欣赏水平还不进步,就没什么好讲的了。余香凝真是惊喜,回看几部她拍过的电影,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题材很特别,关于特殊儿童,关于教育,关于成长还有找到自己。想到自己也是匆匆忙忙,每天都是重复,但是却没有去思考也没有去接近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你给他一点爱,他会给你展示他给你的世界。后面看哭了。香港那边教育真的做的挺好的。
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时代快要过去了,虽然新生代和他们的前辈们还有一定距离。这些年少了类型片,多了关注本土的电影。明年的金像奖应该很好看。近年关注教育的本土片不少,这次是从sen的角度诉说。没有强行HE,不过依然赚人热泪,在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