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超杀女”科洛·莫瑞兹携手萨莎·莱恩参演
故事很好,导演的拍摄角度选的也不错,唯一有缺陷的是感觉几个青春年少的主演们没太能撑起发生的化学反应和戏剧冲突。这种消除same sex attraction的治疗院,里面的老师们说出来的话语实在可笑,居然能那么冠冕堂皇的拿宗教信仰来灭人欲,还引来一批被洗脑后自欺欺人的追随者。Mark自残的那一段的确把影片推向高潮,也让整个治疗院存在的伪善和荒谬赤裸裸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女主那段关于trust,关于faith,甚至关乎可笑的iceberg学说的讨论,都很有意思。最后三人准备逃离前的那场早餐,拍的很隐忍,导演故意给了男助教一个长镜头,强颜欢笑之后的失落,外加心照不宣的并无阻拦,意味深长。
“How is programming people to hate themselves not emotional abuse?” Could have developed much more, unfortunately a waste of potential. “For when I’m weak, then I’m strong.” Very entertaining though.
实难苟同底下长评里对科洛演技的评价。虽然情节稍单薄,但作为一个湾仔,我觉得科洛演得很好,大大超出预期。不夸张地说,论自然度能排我硬盘里200多部百合片女主的第一集团(前50)。看到“小龙须”挺惊喜。导演自己也不赖,正在看她自导自演的“双性恋”,是的,片名就叫“双性恋”,本色无疑。。。当年看“啦啦队长”就觉得这种“集中营”相当之滑稽了,把姬/基佬们都关在一起,还一个房间,这不是帮省事儿呢吗。。。
很喜欢香港这次的翻译。试图纠正性取向教育的训练营更像带有精神虐待性质的监狱吧。偏文艺,和我以往看过的LGBT电影风格不同。格局小,但是也并没有刻意去升华主题。homosexuality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被纠正的病而被送去治疗,所有的事件发生的都看似平淡,平静。爆发点是那个有点柔弱的男孩读圣经那一段及之后自残吧。镜头下越看似轻松却越残忍吧。结尾三个人逃离了。可是现实生活的这些人呢。不知道。
怎么这么多家长监护人如此狠心,把孩子送到这种给人洗脑来掰直的“治疗”中心?教徒为什么相信上帝而不愿意给自己的亲人以爱和宽容?怎么可能就如此轻易地靠神棍改变性取向?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社会对lgbt太严酷的话,他们的精神压力会很大的,生活本就不易了,为什么他们要在追求identity的时候suffer这么多?片中的一些小情节、配乐不错。三星半。
性取向问题不是病更不是罪孽,用不着治疗矫正,治疗矫正也没用,所以真心不知道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这样一个压抑扭曲天性的治疗所是图什么,就不能敞开心怀接受TA的与众不同么?不过个人很认同开头那段话,“你现在感兴趣的那些东西,其实正是我们的宿敌,是颈上的套索”,无论是性还是哪方面,克制而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这总是对的。虽然偏于平淡,戏剧性不强,倒也不失为一部清新可看的少数群体青春片。
女主搞蕾丝被发现被塞进了一个基督同性矫正少改所,讲真管理人员的强势毫无来由,这群人凭一队姐弟压得住?竟然还让同性住一间,真不怕他们就地来一发?果然管理姐弟才是唯一贯彻自己信念的人:同性恋根本不存在,想要别人信自己得先信是吧。当然说同性正当化的话,也是要看对眼才行,但女主偏偏就是跟荡妇似的被室友抠了个欲仙欲死。 感觉整片不太深刻,沉浸在淡淡的懒散的节奏里。
除了亲近的几位朋友和表姐,没人知道我的性向,室友方才还玩笑说你去找个男朋友吧,至少在经济独立前不会出柜。我一向害怕给自己贴上标签,连去看个游行都要纠结好久,在这方面我从来不是个坦荡的人,太有共感了,但没来得及让人逼着讨厌自己就有人帮我打开新世界,that’s lucky. 科洛不胖,正常身材,好看的。看到Quinn Shepherd真是惊喜~喜欢
很喜歡三人的相處模式 感覺要被劇中的氣氛拐彎 “weakness is the strength.” All we ever felt about this place is self-hatred but not salvation. Just be the non-believers. Believe in yourself.
上帝真的存在吗?真的不是绝望或无知的人们为自己创造的意象吗?有趣的是人们制定规则来约束自己,功德、责任、义务等等。繁衍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所以同性恋就不被容存于世。大多数人制定的规则要用来约束所有人?那相信物竞天择,这部分同性恋人愿意接受无后的后果,自愿被淘汰呢?人是个体,尊重他人不给社会带来实质危害的意愿也不能存在吗?
0330。miseducation of not being yourself as a gay??这个地方简直就是灾难 这女辅导员就是他们的魔鬼 “这还不算冷暴力?让一个人去恨他自己?”这个剧都充斥着压抑 抑制天性 逃避 认罪 改变 强制的元素,只有最后的卡车长镜头看起来才是真正的释放,才拥有了真正的自我和自由。
可以给个鼓励分青春感很强我们曾经年少时所不被上帝所认可的“错”我们一点一点变成别人眼中的自己的样子这真的就是一场荒唐的“错误教育”呀!在这部电影里在这个时代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讽刺同性情愫被认为是一种病所谓救助中心不过是打着基督的名号给你洗脑强行掰直最后的你真的直了嘛?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
最出彩是mark獨自在三人離開的餐桌若有所思又似毫無察覺地吃麥片的鏡頭留白。並不覺格局小,能在人物深度加強,而非廣度上蜻蜓點水反而更舉重若輕。不臉譜化權力機構,不平面化信仰者,也不把「反叛」的重任只交給主角,信仰與性向從不是對立的,人也不是非黑即白。兩難境地就像人與生俱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