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影片根据契诃夫1896年的同名四幕话剧改编,以沙俄统治时期下的一座俄国庄园为背景,由罗南饰演的主人公少女妮娜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比利·霍尔饰演的热爱写作的青年康斯坦丁是她的追求者,在康斯坦丁的父亲去世后,演员母亲伊里娜(安妮特·贝宁 饰)带着一位知名作家包里斯(寇瑞· 斯托尔 饰)前往哥哥彼得的庄园修养,妮娜爱上了包里斯,但后者并非正人君子,同时庄园管家的女儿玛莎默默的爱着康斯坦丁,在这座庄园里,人们每天都过着貌似快乐的生活,但他们却在不停地欺骗自己,欺骗他人......
冲契科夫这本子我就足够给五星好评了,堪称爱情模范片了,强烈建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仔细观看一遍,好好研习总结。海鸥这个意向化的生物,不单单是康斯坦丁用枪射下的那一只,更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象征,那是妮娜对于爱慕的作家的疯狂以致自我放逐;海鸥也是管家玛莎的象征,一只从未飞翔,甘愿自断羽翼的海鸥;也是母亲伊莉娜那样一只从容不迫,自我自怜无拘无束的海鸥。男性角色我就不解读了,只是突然理解了康斯坦丁两次开枪自杀的念头了,多年后苦痛仍旧推他坠入万丈深渊,唯有开枪打死心里那只还愿飞蛾扑火的海鸥。所有人都是矛盾又缓和的,所有人都是顽固又纯粹的,所有人都是高尚又卑鄙的,“所有的生命,一切,一切,都在完成他们凄惨的变化历程后,绝迹了,大地已经有千万年不再负荷任何一个活着的东西了,可怜的月亮徒然点着明灯。”
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如是评论:“我衷心建议尽可能地拿起契诃夫的小说(即便是那些令人难受的译本),在小说中做梦畅游,契诃夫的小说本来就是让人做梦畅游的地方。在一个属于面色红润的哥利亚时代,读一读关于柔弱的大卫们的小说还是非常有用的。荒凉凄黯的风景,泥泞道路旁枯萎的黄花柳,灰色天际振翼而过的灰色乌鸦,在某个最寻常不过的角落里突然涌起一阵奇妙的回忆——所有这些可悲的昏暗,可爱的软弱,这个契诃夫的鸽灰世界里的一切,在极权主义国家的崇拜者所描绘的那些强大自足的世界的虎视之下,所有的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对于理解契诃夫、喜欢契诃夫、敬慕契诃夫的朋友来说,这段话中的小说换成话剧、电影抑或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同样恰如其分。
一连串的单向暗恋都让人心疼,只有作家这个大渣男游戏人间,可偏偏渣男对单纯的人总是充满吸引力,可怜的Nina。“all lives,all lives,all lives,having accomplished their doleful circle,died out. Already thousands of centuries have passed since the earth have born one living creature,and in vain the poor moon shines her light.”
开头还是蛮惊艳的 美术整体做得很好 室外戏的调度尤其舒适 甚至让我看出一种“希望导演把契诃夫所有剧本拍一遍”&“或许契诃夫所期望的现实主义色彩用电影来表现会更合适”的感觉 但 是 后半段急转直下 导演砍掉了大幅非中心人物的对白 力图厘清一条主线 但如此一来直接导致了一种不知所云的状态 着实是二次创作中的典型反面教材。以及选角也很失败 罗南真的完全没有演绎出尼娜那种既美丽又愚蠢 还能把柯斯佳要的效果演出来的感觉 浮皮潦草 毫无演技。哎呀导演 驾驭不了就不要轻易碰这个本子嘛!
每个人都是自我梦想的囚徒。你幻想挣脱平庸,去当绚烂夺目的舞台明星;我幻想挣脱成名作家的躯壳,像少年般狂热恋爱;他幻想写出一部惊世名作,让爱人崇拜让世人疯狂……终究不过是被猎枪射落的海鸥,坠入尘土,寂寞至死。契诃夫的剧本当然是百年一遇的佳作,那种脆弱的平衡,孤独的渴求和平静的绝望,至今不曾褪色。电影的改编有点用力过猛,情绪的变化流于表面,人物间交流过多、对话太满。夏季湖边小屋景色真的美,男主角苍白神经质的感觉到位。只是毫无古典美的呆滞女主角……是认真的吗?
说实在:想到看世界名著改编的片子就头大~更何况还是俄罗斯的!因为早晚就知道大明星云集,所以强行按耐着对情节“早知道”的无奈……去努力欣赏。2小时看完,大舒一口长气,算是摆脱被强制虐心的感觉!必须承认我更喜欢俩女主在《使女的故事》和《伯德小姐》里的出演!当看到男配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的乔尔时,彻底觉得文体两开花~赚钱后的谁谁谁都想再贴贴文艺标签,拔高拔高气质了!
不知为何,电影比原著带给我的触动更大。由于提前知晓特里波列夫的结局,因此当看到两人回忆起曾经的台词、暗淡已久的面庞再次露出笑容时,便感到异常的悲伤。电影基本还原了剧本,不是很喜欢开头的改动,但结局加入的旁白很触动人。总之,电影的缺陷就是常常只能聚焦于剧情,于是这部作品就成了一部简单老套的他爱她、她爱他、他又爱她...每个人都爱而不得的悲剧。
只是一部为了电影化而呈现的舞台剧,类似于青少年化文学名著。面面俱到的精简化改编,还不如提取四个“主要人物”——中年女演员女子、妮娜和中年作家——的着重描写。但其实,契诃夫剧本最好的电影化,还是提取原剧本人物,进行情节组织与再创作新故事,原故事的呈现只能是舞台剧与电影两边不讨好。最后补充一句,罗男版的妮娜真的很纯真很美丽。
非常有力量...甚至感受到原著的厚度 戏剧就是会动的文学吧 语言的鸿沟加上翻译有些晦涩 但仍能感受到台词的重量 名著 经典剧目之所以为经典 源于那藏在文字后面的强大力量 那刺穿人心的情感 那精炼又重复的人生 康斯坦丁的两声枪响 一如那陨落的海鸥 母子吵架的戏太好了 比利豪尔的戏太好了 戏剧改编的电影 已经很棒了
4.1/10 花费时间观览后非常失望的同时也惊讶于这虚高的评分。如果一部影片看完了却仍需要文章来帮助分析理解,不说拍毁了至少也是拍的难懂了。一个从半截出发的故事,一群铺垫不足只看得到任性的人物,一堆无推进力的台词,更别提几条故事线拍的又乱又绕又不精彩。只有演员们的演技在撑场。如果说这是艺术品,不好意思欣赏不了。
年轻人不着边际,这里偷取一枚吻,那儿狂妄诉说梦想。当他们再谈起惊起出走的海鸥时,没了幻想,只能报以一丁点接纳和余留的天真,但少男少女还是都死了。保留了舞台剧似角色的进场、退场,中央人物的转换,但演员们的不错演绎让人得以接受这种局限。Corey Stoll最佳,掩饰不了欲望又继续坐以待毙,Ronan眼里总是透彻
很规矩,基本算是符合原著,唯一的特点就是片头先出现了两年后的片段,最后三分之一又重复了这里。妮娜有点胖了,那个脸已经不是婴儿肥了,康斯坦丁和我想的差不多,Irina有点老,我觉得她应该更有风采。使女的故事女主演的马莎,那种绝望,觉得她演技有点僵硬,至于鲍里斯这个渣男,好吧,演的还行,是挺虚伪的。
我不太好评价这个,有点太奇怪了,我没看过这种的。感觉全程都能看到摄影机,看着演员对着它做表演,这个太难受了;然后是各种说来就来的情绪,我也是不太跟得上。但是看完全片觉得挺能自洽的,风格也是完整连续的,表演也挺到位的,这就更加奇怪了。风景真的挺好的,好想划船啊。罗南好胖,但是还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