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主演:斯拉沃热·齐泽克
导演:Astra Taylor
语言:英语 / Slovenian
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编剧: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05-09-11
别名:
用户标签:纪录片,齐泽克,美国,思想,哲學家,Zizek,documentary,documentary
片长:69 mins
imdb编号:tt0478338
Slavoj Zizek
《齐泽克!电影网友评论》
哲学的使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重新定义问题,to show how what we experience as a problem is a false problem. philosophy asks a different question.真正的哲学是 what do you mean when you say ...哲学是一个很谦虚的东西。The problem today is not how to get rid of your inhibitions and to be able to spontaneously enjoy.The problem is how to get rid of this injunction to enjoy(如何摆脱强制的享乐)“精神分析学在心理学上所面临的,真是今天中医在医学上所面临的。“享乐只能以过剩的姿态存在,当我们想要去除过剩时,我们也失去了享乐本身。
除了理论著作外,齐泽克还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不是将生活哲学化或精神分析化,而是把生活本身存在的符号性“倒错”揭露出来、以示于人。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哲学家图征,这也并不意味着生活之倒错是这种特殊图征(或者齐泽克式笑话)的属性,因为幻象框架是每一个主体都能动地具有的(否则符号秩序是不能存在的),所以生活的符号性倒错必将显露于每一个主体当中。齐泽克的笑话确实相当劲道,最大程度地契合于“学术界的摇滚明星”这一称谓;但他从来都是带有黑格尔式宿命的理论家,他渴望在消解伪语境后重新构建起严肃的体系模式(尽管是在后现代意义上,但严肃的基本姿态一如历史传统)。而作为“明星”的代价就是,对于其punchline的关注多过对其理论输出的体系化路径,最终多少导致了他分别在学术和公共两大话语中的错位。多少还是无奈居多
1.知识分子式自我厌恶和自觉空虚。“我永远不会加入有我这种人存在的俱乐部。” old joke有趣,同时警惕把知识分子当joker。/ 非目的但Zizek总嘲讽为他喝彩者,如它处批评批评川普:Evil resides in the gaze which is evil everywhere. 2.abstract intellectual statement某国fully apply,可惜暂无红墨 3.surplus-value 和 surplus-enjoyment的同义性。internal balance & constitutively excess. 4.结尾表现形式似metaphysical death,化用自他的metaphysical passion/courtly love
两种乌托邦;Marxist surplus-value, Lacan’s object petit a as surplus enjoyment, the paradox of the superego. The more you have, the more you want, the more you drink, the more you are thirsty, the more you obey the superego, the more you are guilty——膝盖中了一箭;哲学是提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The left needs a new answer和We want revolution without a revolution(中间一度半裸躺床上接受采访hhh)
齐老真•太热情。一股脑儿把想法全巴拉巴拉说出来,还有着严格的哲学史基础的把握,难怪一起辩论的自由派说我知道您智商比我们在座的都高,但能不能给我们留点时间。齐老自个儿也吐露真情,说怕自己一停下,就会被别人发现自己内在虚空。然而,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哲学是反虚无主义的。“哲学不是解决问题,不是追求绝对真理的所谓形而上学,而是重新定义问题。”更进一步言,就是齐老一直致力于的对意识形态的揭露。用《资本论》的话说,意识形态就是“无意识,但正在做。”作为一个拉康主义者,将道德绑架的意识形态还原为法西斯主义式的意识形态,是他的治学任务;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并实际地为历史进程服务,是他的根本立场。
并没有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工具,不过不得不说还挺好看的。齐泽克本身就很有趣,有些抵触与人接触以及直面内心的“恐怖分子”让我颇有共鸣。有启发的点:将拉康的“对象A”(或者说是欲望客体)与剩余价值以及弗洛伊德的超我融合起来对资本主义晚期过剩的消费与享乐行为进行解读。当然并不清楚自己对此的理解对不对,看的时候感觉是个有趣的视角,却没完全理解,脑补了好一阵才将其梳理通。另外导演小姐姐还有点可爱23333。
并不是了解齐泽克理论的最佳入手处,但确是认识齐泽克其人的最佳进路. 抛开拉康/黑格尔/马克思等种种不谈,齐泽克最吸引我的一点是他从来无所忌讳但又永远躲躲藏藏的态度:在厌恶的东西面前总是作温和乃至辩护之态,对于心仪的东西,则只能用辱骂和嘲讽来表达自己的喜爱.知识分子(假如这一词尚未失去其效力的话)的一个本质特征正是自我厌恶,就像马克斯兄弟的那个笑话所说:我永远不会加入有我这种人作为成员的俱乐部.
乌托邦那一块比较容易理解也对人有所启发,但是对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弗洛伊德超我的结合对资本主义后期享乐的那个“法律的缺失会造成更多的禁令”的悖论的解释看得不是很明白。大概是超出正常范围的享乐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一样,是我们欲望真正追求的程度,它的存在本来就是“过度”。但是这种享乐欲望的过度实践会触碰到超我的开关,在超我的工作机制下人反而会收敛其享乐冲动,反而建立并遵守反对过度享乐的禁令?
齐泽克自己拿了一个艺术哲学博士和一个精神分析博士,总觉得他在解读一些话外之音,至于这些话外之音,说话者是否具备,还是个问题。齐泽克有点像把整个文化视为一个如同《圣经》般的神圣文本,里面肯定有其隐藏的含义。但这种具备写隐藏含义水准的,不是应该属于那种被圣灵附体的人么?不过这至少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切入的角度。能自如的游走于严肃的黑格尔拉康德里达与百事可乐苏联笑话,目前仅齐泽克一人而已。
片名起得好:Zizek!齐泽克总是能用他的多动症、喋喋不休和出人意表抓住人的注意力,他自嘲他就像西方电影中的“小丑”,用夸张的表述完成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笑话。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看样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两门学说(尤其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式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加上电影、歌剧、量子物理、黄色笑话,统统被他熔为一炉;“文化就是被解释的一切”,齐泽克说。
居然豆瓣也有这个条目。。“致命病毒来临的时候没有必要谈哲学,我们需要的是科学”、// 我不断讲话是怕被别人看到自己内部的空虚//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说读不懂拉康就是一种敌对意识形态的集体宣传//// 剪辑有意思,还有半裸福利场景,最后粗制滥造一个希区柯克的“形而上死亡”,整个屏幕对着zizek大脸哈哈哈哈。彩蛋:拍摄期间在写的书居然是视差之见…
虽然在对待哲学的“效用”问题上和老鼻炎虫有很大的分歧(俺不同意哲学在面对小行星撞击这类灾难时作用微乎其微),但他对拉康的评价瞬间点醒了我——随着后马思潮的逐步渗入,当代哲学已然跨越了“理论”的界限,倒置“理论”与“实践”的顺序或许将可开启新的历史进程,也正因此,齐泽克的“哲学”首先成为了一种变换中的肉身行动,一种生命形态的消解与重构。
就像鼻炎说的那样,爱是一种暴力,但我想这种暴力并不只是,或者它可以并不仅仅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来自象征秩序的暴力,相反,当我们把这种暴力推向极致的时候,它将作为对我们身体的铭刻带来一种绝对的僭越——而不仅仅是作为对象征秩序的僭越的享乐。另外,我喜欢齐泽克对巴特勒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