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倘若你还没看《无间行者》的话,那么别看。当今影坛只有一人能够依循《教父》的足迹再进一步,这个人就是詹姆斯格雷。任何人都会老去,然而只有恶势力永远不会善罢甘休。理性与感性在《我们拥有夜晚》里是一对亲兄弟,秉性各异的他们最终呈现的形态是正与邪。格雷作品里最动人的角色永远是那位处于抉择之中的父亲,格雷之所以能够超越前辈们是因为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怀旧主义者。事实上,我们在他这部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里体验到的伤感完全不是源于时间,而是来自亲密关系,这种与生俱来令人无法割舍的联系最终让男主角陷入到一种不能自拔的秩序当中。格雷真正要说的是,一个人越是屈服“理性”那他的心魔就越是强壮。最终杀死父亲的“父亲”被他一枪击毙,但这究竟是在伸张正义还是在满足私欲?穿过浓浓的烟雾,我们再也分辨不清谁是谁非。
【格雷“归乡三部曲”之三】四星半(标记时豆瓣6.6IMDB6.8,不知多年后是否会变化)。有段时间没在电脑前看电影看哭了,也好久没看完接连刷第两遍的电影了,无论差评有多少我都坚持认为,格雷三部下来一直在显著进步。詹姆斯·格雷同《家族情仇》一样继续反类型(黑帮)设定,作为曾为兄长名声压抑的华金本色出演,默哀与亲热平行剪辑背后推向事与愿违的无奈人生。格雷真的太会书写人物和细节了,情绪简直饱满到炸裂的程度。最喜欢两场戏:①中间卧底一段,那种刺入灵魂的压抑和窒息感——目前看来《星际探索》前最该补的格雷应该是这部;②雨中追逐戏,电影手法与冷色画面让影像极具震撼。还有,华金那小丑的表演当然不是横空出世的,微表情中展现着完美的内心戏。
【A-】一个始终困扰着我的谜团:格雷到底是如何把这样一个平淡庸俗的故事给拍的如此迷人的?故事框架是简约版的《教父》,将故事的体量与格局压缩,最后又回到格雷所擅长的古典人物剖析。捣毁制毒窝点也是遵循70、80年代的好莱坞暴力表现体系,而雨中追车那段,更是梦回《法国贩毒网》,惊世骇俗的追车调度被格雷重新注入了情感内核,在复古与怀旧中构建其现代化的影像表达。一如既往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情感纠葛,《迷失Z城》是献身与覆灭,《星际探索》是迷失与和解,而这部最终还是归向无可奈何的宿命之间,在无可逃脱的秩序下,完成对《教父》主题的致敬与延续。于是透过华金的双眼,观众终于知晓其掩藏的悲叹:“曾经,我们拥有夜晚”。
早知道当头一曲Blondie的Heart of Glass,可能早就把这片子看了,其中很多精彩段落,尤其那场阴雨天的追车戏对比今年星际探索的月球追杀实在是有意思,黑白两道,承继和叛逆,除了善恶层面的抉择,更多还是刻画Bob对自己归属的抉择,尤其当他发现同时失去了两个“父亲”,即血缘层面局长父亲的去世,以及事业层面的黑道老大将他识破并抛弃,连选择也变得毫无意义了,中间人的命数就是漂泊,从头痛到尾的只有Bob,他是双方都不惜狙击的猎物,一个看似充满选择权却被两个“家”不断利用的人,而且我真的期待在大荧幕上看到最后那场绝佳的狙杀戏,烟雾缭绕只闻枪声,完全是个人的心境延展,特别超现实。
【81%】少见地,每一个镜头都拍得如此精准和精湛,既富有情绪上的煽动性,又具备美感上的饱和度。结尾之前的两场动作戏(闯入贼巢、雨夜追车)极佳。但剧本上的缺陷无法忽视,尤其是贯穿全片的强象征性人物身份(父亲、哥哥、弟弟),与其依赖表演能量的多数情节完全相悖——前者将电影推至机械驱动的古典符号之间的角力;后者将电影拉往自由形态的人物之间的暧昧互动。因此最后的收尾实在过于糟糕,在之前具有极强情感流动性的情节之后,引入刻意制造的虚假高潮来嵌合文本的象征义,实在露出马脚。格雷恐怕在此后的十几年内都没有改掉这一毛病,因为「星际探索」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片子根本不应该这么低啊,内心4星,但是为了拉高分数5星,叙述合理紧凑,身份转变自然,还有菲尼克斯的超神演技,还有片子里好几场精彩的戏,像鲍比窃听潜伏仓库,雨中车戏追杀,都是很高水平的经典镜头,凭这几点就不应该这么低,还有这个故事的类型也不是常见的黑帮警匪片,而且以警察家庭为切入讲求身份心理的转变,还有善恶扭转,身份的世代接替。女主也不是常见那种婊子精,问题制造者,而且和鲍比一起忍受,一起理解,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之节奏可能稍显平淡,但绝对是个好作品
好电影,为格雷的观众缘感到心疼,4给5。//格雷写作与拍摄的类警匪片,主人公为了融入美国社会,改姓格林,这跟格雷从俄罗斯犹太裔改名如出一辙…身份认同,父子关系再一次被放在生死与正邪的边缘探讨//bobby摔落的主观视角镜头与雨中追车的那一场戏,十分精彩//格雷写作经常妙语连珠,局长说不完的歇后语太好玩了。坏人又戴十字架又戴六芒星,也是很可悲的。//(原本非常不喜欢华金的长相,但一次又一次被他的演技折服,看到他眼里闪着光的样子,我心都碎了…
1. 剧本工整,但充满了各种小细节,也给了格雷更多发展自己影像的空间。2. 亲情是格雷一向的拿手好戏,长焦特写和音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人物之间的情感一瞬间迸发出来,着实佩服。3. 杰昆和马克的表演都很棒,没有这样好的表演,片子的情感冲击也不会这么大。4. 结尾兄弟俩静悄悄地说“I love you very much”以及Bob看观众席时女友出现的幻觉是点睛之笔,短短两个小片段胜过绝大部分警匪片结尾长篇大论的爱国演讲。
6.4 目前格雷最差,再喜欢他也难以接受这个故事的无聊。先看的《家族情仇》里面矛盾明显,结构稳固,人物鲜活,情感饱满到这里似乎都泄气了,特别是华金的爱情线简直了。另外,就我这种不较真的观众也揪出几个很难自洽很难说清的bug,而它们又集中在第一次暗访,雨中的车戏,最后的审判这样重要的剧情点上。观影的代入感太崩裂了。最后的最后还是要靠他最惹人爱的电影质感来挽尊,实在太期待他的胶片感,古典主义质感能发挥到极致的一部电影了。
2008-01-31 评分:6.0 本片就是那种拥有豪华阵容却白白糟蹋的典型。剧情上对兄弟情谊着墨不多,竟让Mark Wahlberg在医院里度过了大半的时间。放弃了这条情感线,直接导致影片的戏剧冲突显得极其敷衍和平淡。单一地絮叨Joaquin Phoenix的转变一方面浪费了这套豪华阵容,更让近两个小时的影片变得冗长乏味。全片唯一带点劲也只有雨中飚车的那场戏,另外,真不明白影片干嘛要取这样一个毫无关系的片名。
将白日与夜晚这样的时间性场景转换运用在人物之间的建构里 由对立到统一再完成互换 在不断的zoom in和out里聚焦住情感 任其浓缩抑或扩充至整个镜头中 主客观视角和摇晃稳定的两种持续切换都在把氛围维持在一定的程度上 执着性的角色行为模式让人物最后尽管完成了执念却也到达了空虚 高潮碎片与简洁化的反向处理塑造起另一种浪漫又悲情的黑帮纽约 雨中逐车和最后芦苇里的两场戏太惊艳
超一流视听。这部看似是格雷前三部中外形“最不像”《教父》的,实际是精神内核的完全继承。麦克因为父亲的遇袭由退伍军人踏上黑帮之路,鲍比因为父亲的死由夜店经理变为警察。《教父》的最后一刻定格在麦克加冕为唐•柯里昂,《我们拥有夜晚》则结束于鲍比的警校毕业典礼,完全南辕北辙的结果,却都是由巨大的洪流将两人推上风口浪尖。这是最好的致敬方式。
很?的一部电影,导演依旧承袭了之前的作品的方式,致敬并翻新了新好莱坞叙事风格,在影片都很明显的看的出有在致敬教父,斯科塞斯的风格。导演借用警匪片这样一个外壳去深度剖析了一个人在面对亲情及命运之下的抉择,把莎翁悲剧和古希腊悲剧之核结合。夜店镜头以及追车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结合反应主角的对于接受命运的一个过程,也是本片中最美的几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