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最新高分电影
|
【88%】Anti-Christ & Anti-Tarkovsky,完全逆用塔氏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如果说塔致力于赋予自然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对应基督教观念),那么「反基督者」则窥见了自然之中的撒旦性(反基督)。母题上看似紧扣一贯的创作方向,但这一次,LVT放弃了如「狗镇」一般将表达欲粉饰为理性分析、借以说服观众,同时也抛却了一切论证和阐释,使其沦为最虚构的一类作品,但却披露出最真诚的态度。试图在本片的范畴内讨论性别、人性,都已被表象所迷惑,而本片所对标的应该是「女巫」一类的、纯粹的反类型宗教题材恐怖片:相较于前者借由精致的视听、精巧的文本而呈现出的冰冷,「反基督者」混沌的影像章法(手持、跳切、运动变焦、升格)与诡谲的符号系统(三乞丐、森林、肉体)所凝聚成的狂热显然更接近邪教的本质。
惦记这部好久了...拉斯冯提尔真是每部片都带来新死亡orz全程在看懂了和又看不懂了之间反复横跳。比较倾向于:1.在失去儿子后男人和女人各自通过藏进理性和感性来躲避痛苦。2.男人作为丈夫和心理咨询师,试图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来帮助妻子,但是很明显是不对路的。3.女人早就开始精神不正常,或许是因为写论文期间不断的自我暗示。她虐待(?)儿子,又没有去救儿子,这是真的出自本性还是自我暗示的结果?我认为是后者。4.鹿、狐狸和乌鸦在男人面前依次出现,在女人死前来到女人身旁,最后一起到了男人身边。或许这暗示着男人的理性逐渐崩塌。5.反基督的是女巫(/女性?),这部片能说是反女性吗...不能吧...(翻影评的时候看到10年的高楼,虽然火药味很重但是大家都实打实地甩论据出来,真好啊...
早知道今天不挑战了。上次看还是2010年。这片跟《内陆帝国》《咒怨》一样,在我这里被列为新世纪我的惊悚恐怖电影前三,一直没有胆量看挑战多遍。这次二刷更放大我对恐惧的认知和看法,在不断影像渗透之中,已经失去真正理性认知这一看法,不管是影片里利用史料和神话做的恐惧隐喻,还是最后实体化恐惧内容,都让我不能过于直视银幕上的画面,其反应本身也是畏惧自己的一种表现。而我原本以为年纪增长,应该有胆量可以面对自身,有勇气去把自身拽进死亡体验中,但我还是错了,依然没有胆量去面对这些。冯提尔用反基督者的方式表明自己基督信仰,这种反上加反的影像才是他逃脱自己病症的所有表现。
//論文電影//用女性主义反宗教,整个过程又成了展现恶与自我消除恶的过程,女性阉割赎罪确实震撼,而整个伊甸屋周围的带刺的大树和树洞就是两者阴部的隐喻,而达福在其中躲避和女主挖掘也是对其同样的隐喻。本身来看晦涩的如同宗教历史中晦涩的部分,抑郁症心理学夫妻关系加入更加复杂,观影过程由于不断跳切和跳跃式的推拉镜头很外化的产生病态同感,然后你看着女主痛苦挣扎再施加痛苦,理解晦涩和视听感受让我产生对其意义的质疑,说实话看进去的只有开头和结尾,不过四章节的剧作确实跳脱出普通的叙事,不过也更加容易让人混乱。拉斯冯提尔的美学设计确实有一套,在这方面确实天才。
让“女人性本恶”这种言论借女主之口说出,反而由自大的男主来捍卫女性,倒置施害者与受害者的身份,拉斯冯提尔挑衅观众的恶趣味可见一斑,不难想象当年电影院里已经被片名《antichrist》滤除的观众面对血腥暴力场景仍在内心呼喊"jesus christ",而露骨戏的情色意味狠狠讽刺了一把男性的虚伪和矛盾,像多次欲拒还迎的男主。和《忧郁症》风格上承接,升格、刻意不连贯的剪辑、冷色调,都成功构建出末日景象,一个危险神秘、雾气迷蒙,另一个像忧郁症疏离镇静而宏大。另外我猜想婴儿意外摔死就像单口喜剧常出现的小孩得癌症证伪上帝存在,是个笑话。
本片是导演对塔可夫斯基的致敬,电影中也变大了对人物内心和生命的精神体验与探索,通过影片中现实与心灵的真实面对碰撞,表达了对人性的观点。整部影片的感觉让人望而生畏!导演拉斯冯提尔以代表着死亡腐臭的三个乞丐来颠覆圣经,未完成分娩的鹿,吃同伴尸体的狐狸,洞穴里的乌鸦。女性本是诞生生命的,圣母也是女性,本片中却两女性堕落成女巫。开片性欲的起因,和最后对性器官的毁坏,也预示着人性慢慢的堕落与终结!抛开故事,两位主角的演技真的很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导演在灯光的调度和背景音效上,把气氛烘托十分强烈!
镜头动静相宜,不说故事本身,已经足够吸引人,反正我一秒钟都没走神。升格镜头好像有磁力一般,长久凝视,目光融进草木、迷雾里。男人=理智=规则=动物=兽性女人=情绪=混乱=草木=自然理智引领心绪穿过恐惧,当理智发现自己可以被抛弃,兽性就被激发。不管男人女人动物自然,本质都是邪恶的。基督徒最怕的永远都不是反基督,而是上帝对自己罪恶的惩罚。女主研究女性被迫害的课题,结果研究出了女性=人性=邪恶。yes??? Embrace the evil motherfucker!!!!
被迫害的Antichrist是没有话语权的,Christ不会试图同理Antichrist。所以我们看到了最残暴的后果:Antichrist嘶吼着毁掉能标识生理性别区别的器官,毁掉组合起家庭的一切联系,自己的,他人的,一视同仁地毁掉。我只是觉得那个被穿上反鞋的小男孩,好无辜。又是以一种非常诗意的特写形式展现的。“诗歌,任何诗歌,任何诗意的思维都是一种欺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陷阱,是最可怕的陷阱之一。”
夏洛特甘斯布为什么热衷于演冯冯这些歇斯底里令人窒息的女性角色啊,我不明。里外再次印证强壮的女性总是迫切需要找一个脆弱的的男性去控制她们。青苔长在手臂上抠下来会流血的剧情我总觉得自己也梦到过。全片最戳中我的点是甘斯布说现代心理学已经不研究梦了吧,预告了精神分析的滥用和过时。男主做引导的那个声音真的很像headspace...还没有看过任意一部塔可夫斯基,理解不了最后的dedicate。
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关注拉丝冯提尔的片子 上一部看的是此房是我造 依然直视残忍和血腥 直视暴力和丑恶 神性和撒旦性持平 混沌中统一 非常诗意 不过用小屏看的感觉有些不够 希望可以有机会找大屏放一下 以孩子的坠楼为起点叙述女主人的撒旦形象却以女性屠杀为终点 这两个点转的很好 例如一直铺垫的那个尸检报告信封 金字塔top来来回回的修改 以及孩子的鞋子 那些阁楼的照片 但是!还是觉得不够!
亨德尔的《让我痛哭吧》很好听;几个镜头挺美;看完影评回来加一星;人类需要逆流伫立的拉斯,仅仅是精准了解到可让人类自惭的方方面面、来龙去脉,关怀能力就已经超出常人了 ,之后再以带着悲剧意味的、艺术化的手法刻画出那些让人类无法耳沾目睹的,那拉斯企可不为一种有担当的天才:人类的理性没太多可骄傲的;“分水岭,之后的拉斯在坦白直言、极易激怒观众的禁忌影像的路上一去不返。”
个别段落其实是新恐怖片的拍法,成分属于罗伯特·艾格斯那一挂的。对于拉斯·冯·提尔的创作理念我不想多言,但还是说两句,其新千年后的作品大都呈现出自我意识过剩的特征,对议题的批判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至于本片结尾那句“献给塔可夫斯基”更是令人发指。虽然明白他这种所谓风格可能迎合了某些“知识分子”的趣味,但我始终无法理解这些人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态观看这样的电影。
才看完金基德割鸡鸡没几天又看冯导剪阴蒂,两位都够疯的。黑暗森林更像是一个幻境,让痛苦在这里不加限制地挥发。由丈夫的心理学切入,从可控到逐渐失控,连性欲也无法缓解痛苦的时候就想到杀戮,最后两人都还是在困境中,只是妻子在烈火中得到了解脱,丈夫还在森林的包围里没有方向。《忧郁症》确实像是套用此片拍的,没看出哪有老塔味儿,你说致敬就致敬吧